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时隔八年之余,作家王跃文的新长篇《家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54万字的《家山》,以湘地乡村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描写南方乡村沙湾在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结构、风俗民情、耕织生活、时代变迁。其中包含了王跃文的经历、思考和情感的人生积淀,凝聚了王跃文全部的生命体验和感悟。这部小说也被中国作协列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一批书目。

《家山》主要写了沙湾陈家五代人远字辈逸公、达公、放公,扬字辈扬卿、扬高,修字辈修福(佑德公)、修根、修权(四跛子)、修碧、修岳,齐字辈齐美(劭夫)、齐峰、齐树、齐岳,有字辈有喜、有仙(五疤子)等。这些人物个个精彩、事迹彰明。这一方水土养育着这一股人脉,香火承继,绵延不绝,如流经村子的万溪江,浩浩汤汤,奔流不息。在这样一个族群社会里,乡邻都知根知底,一家几代人是什么门风,村里人都有口碑。德高之人为大家所敬重,村人行事都会向他看齐。在《家山》中,乡村的社会结构、乡村伦理、乡村经济模式以及一方水土的民风、民情、民心,都在这种日常生活叙事中徐徐展开。因而这本书也被称为是“一部关于乡村生活的世情全书”。

在过去9年间,王跃文搜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方志,钻研户籍田亩制度、捐税征收方式等等,多次重返乡间田野做实地勘察,直到一方水土和那些村民已鲜明生动鼓涌于胸口。

沈从文边城详细介绍(延续湘地沅水地理悠长文脉)(1)

李敬泽:这本书有着确切的细致风物和口音

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评论说:“跃文把这部书当作他的根底的书,一个作家的生命的根底,他的人生的根底,为这个根底写一部书,跃文在这上头花了大功夫,倾注了感情,倾注了心力。这部书所写的家和山不仅仅有着确切的细致的风物、风俗,也有确切的口音。在现代文学以来,中国的小说,写湖南,写湖南的乡土,我们至少可以举出两个例子,一个是沈从文,沈从文也是在写他的家乡,沈从文先生写湘西的沅水,是不是就是从王跃文他们家流过去的,反正是一个水系。再有一个是周立波先生,周立波先生也写了一部关于他家乡的山乡巨变。所以我们需要放在从沈从文到周立波这样的脉络里,来看待2022年又有一位作家再写而且是在历史的视野中去写湖南的乡土。这部小说充满了非常丰沛的由感性、由细节、由对人的形象、由对生活的气息的把握所建构起来的非常丰沛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家山》中使用不少方言俚语。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向阳对此感受颇深,她盛赞小说中地道方言俚语的运用,同时注意到王跃文行文中的民间语文,例如对联、书信、报刊、官府告令、口号标语等特殊文本在小说中俯拾即是。她认为,“民间语文的运用,既传达了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传达了自近现代以来中国的语言之变,前者着重史的部分,如社会生活、乡村民俗、时代变迁,后者则着意于诗的部分,如诗、文、语言的变化,其实也是人文之变、思想之变、情感之变。”

编辑曾问王跃文需不需要对方言俚语、文言古句加以注解,王跃文非常自信,认为读者只要往下看,都能理解。当他把人物置身于家乡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下,笔下人物的习性、声口和形象,都是当地的风俗风情和山水阳光陶冶自然而然呈现出来。他们有自己的语汇、修辞和幽默。“我使用民间语言的时候,学到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词汇、修辞,而是家乡人物的神态、腔调、笑貌,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等,这些都通过他们的语言活生生逼到眼前来。”

沈从文边城详细介绍(延续湘地沅水地理悠长文脉)(2)

王跃文:四十岁以后,记忆中乡村的人与事朝我扑面而来

王跃文的故乡在湖南溆浦,这里是最早的文学地标之一。2300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流放于溆浦,生活达九年之久,写下《离骚》《九歌》《涉江》等楚辞名篇,其中有“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之句。其境内水脉溆水,南起金子山,汇流西注沅水。至此,一条熟悉的文学之河映入我们的心田,沈从文这样说明自己的创作之源:“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此水即为沅水,沈从文心心念念的母亲河。《家山》表现 “人情美”、山水田园的美、耕织劳作的美,营构生命的诗意,表现人与大地、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的融合,这些美学特征都深刻地体现了乡土和文化对作家的双重滋养。

王跃文庆幸自己是一个乡下人。他从小在乡野间长大,各种农作物、动植物、生产工具、时令节气都和生活息息相关,他心中拥有的世界因此而丰富。“世界是名词组成的,我们掌握的名词越多,我们知晓的世界就越广阔”。虽然乡村生活是最熟悉的,最有入骨入髓的体验,但从二十多岁开始写作以来,乡村生活经验从未进入过他的创作视域,直到“四十岁以后,记忆中乡村的人与事朝我扑面而来”,他对生活的理解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谈到创作《家山》的初衷,王跃文说:“《家山》不遵循单一线性叙事逻辑,也不注重简单的外在冲突,深描细述寻常百姓的烟火人生,拋弃对生活和历史的概念化先验定义,回到原生态、日常和真实的生活。我力图把这部小说写得扎实、丰富、辽阔,追求我理想中的史诗品格。”

沈从文边城详细介绍(延续湘地沅水地理悠长文脉)(3)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