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贡献学问,民科贡献思想!

大家好!我是爱历史的农民工老曹。

我喜欢在历史话题上,跟大家吹吹牛。我吹牛的主题是:中华民族7000年!

相对于传统的5000年中华;和现在的、最权威的中华文明3700年;以及一些斗志昂扬的

中华文明一万年、百万年;我的这个说法,应该是最小众、最另类的。

那么,人家说5000年的,凭的是黄帝的在世年代;人家说3700年的,凭的是西方人的文明标准;人家说一万年、百万年的,凭的是考古发现的中国大地上文化的传承性;而我这个中华民族7000年,凭的是什么呢?

我凭的,就是我们现在的民族这个概念。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纪录片(民族概念与考古视角下的中华民族)(1)

民族这个概念,不管是我们中国人的《现代汉语词典》,还是人家西方人的《布莱克法律词典》,都不过是两个要点:一个是文化性群体;一个是政治性群体。

像我们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56个民族,就都是文化性群体。

而我们整个中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政治性群体。

那么,距今7000年的我们中国,有没有像现在的汉族、蒙古族、藏族等56个民族这样的

文化性群体呢?

又有没有像现在的我们中国、中华民族这样的一个政治性群体呢?

我们先根据考古发现来说话。

距今7000年前,在燕山之北的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有赵宝沟文化;在渭水流域的陕甘宁地区,有大地湾文化;然后,在中原地区的黄河两边,河北地区有磁山文化,河南地区有裴李岗文化;在山东地区有北辛文化;在长江以南的湖南地区有高庙文化;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有河姆渡文化。

这么多的文化类型和文化群体,她们像不像我们今天的汉族、蒙古族等56个民族呢?

然后,这些文化类型、文化群体之间,有没有相互联系呢?

她们有没有像我们今天的中国、中华民族一样,由56个文化性群体,组成一个统一的政治性群体呢?

我们先根据考古发现来分析。

我们首先看燕山之北的赵宝沟文化,和长江以南的高庙文化,这一南一北相隔千山万水的

两个文化群体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纪录片(民族概念与考古视角下的中华民族)(2)

她们之间不仅有联系,而且,联系还非常紧密。

她们之间的联系,比她们与中原地区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之间的联系,还要紧密。

那么,她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

就是“玉文化”。

所谓“玉文化”,她是有特定的内涵的。

并不是说,只要有玉器出现的文化遗址,就是属于“玉文化”。

如果,玉器仅仅是一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或者,仅仅是一种装饰品,而没有被赋予一种寄托意识形态、寄托宗教思想的功能,那这个玉器的使用,就不是“玉文化”,而仅仅是一般的石器文化。

真正的“玉文化”,就是她的玉器,不是生产工具,不是生活用具,也不是装饰品,而是具有特定的宗教内涵、被赋予了一种宗教意识的“通灵之物”。

只有当玉器被作为具有宗教内涵的“通灵之物”使用的时候,这样的文化,才是“玉文化”。

而这样的“玉文化”,在当时的其他文化类型,像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北辛文化,都是没有的。只有在这一南一北的高庙文化和赵宝沟文化里才有。

那么,为什么其她的文化类型没有,而她们这一南一北、相距遥远的两个文化类型里,

会有这种相同的“玉文化”呢?

我们再来看,这个“玉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最早的“玉文化”,是起源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然后,在我们中国,就是从黑龙江饶河的小南山遗址,开始一路南下,到燕山之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再到湖南地区的高庙文化遗址。

黑龙江饶河的小南山遗址,有15000年的历史,具体产生这种“玉文化”的年代,就是在距今9000年上下。

然后,兴隆洼文化,是在距今8200-7400年。赵宝沟文化,是在兴隆洼文化的原址上,继承兴隆洼文化而来的。具体的起止时间,是距今7400~6400年。

而湖南的高庙文化的起止年代,就介于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之间,是距今7800-7000年。

那么,从兴隆洼文化到赵宝沟文化,中间穿插着一个千里之外的高庙文化,她们都有“玉文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再把高庙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之间的其它的文化异同来比较一下。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纪录片(民族概念与考古视角下的中华民族)(3)

高庙文化与兴隆洼文化,都有一种“獠牙兽面纹”,而赵宝沟文化就没有这种“獠牙兽面纹”。

这就是说,高庙文化与兴隆洼文化的关系,比赵宝沟文化和兴隆洼文化的关系,还要紧密、还要同质化一些。

从环境造人,环境也能改变人的角度上讲,兄弟之间,能够同心同德;而父子之间,往往会谬种流传。

所以,高庙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其实是兄弟关系;而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是父子关系。也就是说,高庙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可以看成是叔侄关系。

那么,这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和高庙文化的兄弟与叔侄之间,怎么会远隔千山万水,

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呢?

要追究这里面的原因,我们就不能不看,居于她们之间的中原地区的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

我们主要分析河北地区与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比较接近的磁山文化。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纪录片(民族概念与考古视角下的中华民族)(4)

磁山文化遗址,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文化遗址。

她并没有我们通常所见的生活起居区和墓葬区。就是房基,也只是发掘出了两座。但是,她的灰坑或者窖穴,却达到了474个。

其中,88个窖穴内,都有堆积的粟灰。

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米。

这些粟灰,一般的堆积厚度在20公分到2米之间;还有10个窖穴里面,厚度达到了2米以上。

另外,遗址里还有几十个集中摆放的劳动工具的组合。这些组合,大多数都是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分组分类放置的,每组一般四件,摆放的次序是非常明显。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纪录片(民族概念与考古视角下的中华民族)(5)

那么,这个遗址,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遗址呢?她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最早,一些专家推测:这个遗址,可能是先人们的墓葬区;这种组合,都是随葬品。

可是,经过数年大面积的普探、试掘,加上对遗址外围的调查,并没有发现,墓区里所必须要有的人骨,以及相关的丧葬痕迹。相反,倒是发现了大量的鸟骨、兽骨,甚至是很小的鱼刺等等。

有的专家,依据工具组合的摆放特点,认为这里也许是一个居住区,或者粮食加工场所。

但是,如果是一个居住区或者粮食加工场所,那么,每个坑内,就应该有相应的活动空间。可实际上,这些工具的每组组合,所占有的面积都很小,根本就没有供人们进行粮食加工的活动空间。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种可能,就是这些工具组合,是先人们按照一定的思想意识

和习惯格式,特意地堆集在一起,用来祭祀灵魂的某种宗教崇拜的遗迹。

可是,这种猜想,又说不出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崇拜呢?他们也不能提出相应的依据。

最后,当地的一名考古专家认为:“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磁山遗址,应该是当时的一个村落”。

可是,一个村落,只有两座房址,却有那么多的存放工具和粮食的窖穴。这里存放的粮食——据专家估算,至少应该在50吨,5万公斤以上。所以,这个村落经济的繁荣,与她的基础建设的寒酸,很不相适应嘛。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纪录片(民族概念与考古视角下的中华民族)(6)

在众多专家、学者,都将思路集中于古人的生产生活,或者宗教思想的时候,我这个喜欢历史的农民工,却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发生在近代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也是在华北地区这个地方,当地的抗日民众,采用了一种十分有效的对敌斗争的策略,那就是“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可以很好地保护我方的资源不被小日本所掠夺和使用;从而打破小日本的“以战养战”的妄想,对用持久战的战略,改变敌我态势,发展抗日战争的进程,直至最后打败小日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种我们现代人的战争策略,他们古代的、经常处于战争状态中的人们,会不会早有实践呢?

磁山文化遗址,难道不是一个战争年代的“坚壁清野”的财物埋藏之地吗?

那么,当时的这个磁山文化遗址的主人们,他们是在和什么人作战呢?

我们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原地区,是并不崇尚“玉文化”的。

这个时候的“玉文化”,还没有从北方南下。但是,在磁山文化遗址里,考古人员却发现了一块玉。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纪录片(民族概念与考古视角下的中华民族)(7)

这块玉,不仅是当时中原地区绝无仅有的一块玉;而且,它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的年龄,超过了磁山文化本身,也超过了我们现在所考古发掘出来的所有的玉器。

它的年龄,足足地有10300年。

这真是所有的,我们现在所发掘出来的古玉的老祖宗啊。

那么,这块玉,是怎么来的呢?磁山文化的主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块玉呢?他们为什么要把这块玉,和他们的财产存放在一起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块玉,是兴隆洼文化主人们的圣物。

事实上,我们在兴隆洼文化遗址里面,也发现了一些磁山文化的元素。这些磁山文化元素,

被认为是兴隆洼文化族群,掳掠磁山文化族群的人们去给他们做奴隶的结果。

所以,兴隆洼文化族群,是经常性地侵略磁山文化族群的。但是,他们也有马失前蹄、

被磁山文化族群给打败的时候。

而他们被磁山文化族群打败,就必定有他们的东西,会落入磁山文化族群的手中。

这块玉,应该是他们的圣物,却被磁山文化族群给缴获了。

磁山文化族群,就把它作为战利品,存放在了自己族群的仓库里。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高庙文化的来源。

高庙文化,其实就是兴隆洼文化族群,侵略磁山文化族群,被磁山文化族群打败之后,回不了老家,而一路南逃,逃到湖南地区的一部分人所创立的。

而在高庙文化于距今7800年兴起之后,过了700年,到距今7100年,磁山文化就消失了。

再过100年,到距今7000年,河南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湖南地区的高庙文化,又一起消失了。

那么,裴李岗文化和高庙文化,为什么会一起消失呢?

我们发现,这时候,在中原地区,是仰韶文化取代了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她的分布地区,以黄河中下游,豫、陕、晋、甘为主,

中心区在关中、豫西、晋南。

那么,仰韶文化是怎么来的呢?

仰韶文化,是由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三种文化融合而来的。

而她的主要来源,就是大地湾文化。

另外,在仰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呢,有三个关键的节点。

第一个关键的节点,就是距今7000年,裴李岗文化和高庙文化消失,仰韶文化兴起。

第二个关键节点,就是距今6800年,仰韶文化中的大地湾文化,转变为半坡文化。

第三个关键节点,就是距今6300年,仰韶文化的半坡文化类型,又转化为庙底沟文化类型。

而在这个距今6300年,半坡文化类型转化为庙底沟文化类型的同时,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也转变为大汶口文化。

比她们稍早一点,距今6400年左右,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则转变为了红山文化。

而特别耀眼的是,在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向红山文化转变的同时,南方的长江南岸和汉江西岸,又突然出现了一种也有“玉文化”的大溪文化。

这个大溪文化,是因为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的。

但是,她的分布,却是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是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

那么,我们这里就要问了,为什么大溪文化,会在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向红山文化转变的同时,出现在长江南岸和汉江西岸呢?她们和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以及红山文化族群,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她们出现在长江南岸和汉江西岸,会不会让我们想起,她们这个族群,是在和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族群“划江而治”呢?

而她们为什么要和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族群“划江而治”呢?

这些谜团,这些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集中到中原地区的河南省濮阳市的西水坡文化遗址。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纪录片(民族概念与考古视角下的中华民族)(8)

西水坡文化遗址里的一座“天盖墓”,就让我们对所有的谜团豁然开朗。

西水坡遗址,是一个大规模的古墓葬群,里面包含了仰韶、龙山、东周

和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而以仰韶文化最为丰富。

其中,以最下面第五文化遗层的45号墓,最为耀眼。

经科学鉴定,这座45号墓距今已有6400多年,与赵宝沟文化转变为红山文化,以及大溪文化的突然兴起,是同期的。这座墓里面器物少的可怜,就是一把石斧。

但是,她却有用大量的就地取材的蚌壳,堆塑而成的一些图案,使她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

一座绝无仅有的“天盖墓”。

这些蚌图分成3组,呈直线排列,却不相连。

第一组图中间,是一个男性墓主的骨架,头朝南,两侧摆塑的是龙虎图形。

第二组,在第一组的南面,蚌图为龙、虎、鹿和蜘蛛的形象。第三组,又在第二组的南面,

摆塑的是人骑龙和虎的图形。

这座墓的形制,被称为“天盖墓”,可以肯定是一座王墓。

但是,因为这座墓是这个遗址里单独的第五文化遗层,里面除了一把石斧之外,没有任何的其它器物,不好判断她是什么样的文化类型。

专家们就根据上面的第四文化遗层,是属于仰韶文化,而断定这座“天盖墓”,也是属于仰韶文化。

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这座“天盖墓”里面虽然没有器物,她却还有用就地取材的蚌壳,堆塑而成的各种文化符号呀。我们根据这些文化符号,也是可以判断出这个文化遗层的文化类型的呀。

这座“天盖墓”里,有用蚌壳堆塑成的龙、虎、鹿、蜘蛛等文化符号。

那么,在同期或之前的其它的文化遗址里面,有没有过这些文化符号呢?

除了赵宝沟文化类型的遗址之外,在同期和之前的其它文化类型的遗址里,是都没有发现这些文化符号的。

大地湾文化遗址没有,半坡文化遗址没有,磁山文化遗址没有,裴李岗文化遗址没有,北辛文化遗址里没有,高庙文化遗址也没有。

只有在赵宝沟文化类型的一些遗址里,才有龙、鹿、蜘蛛这三种文化符号出现。

那么,我们据此可以判断,这座“天盖墓”,是属于什么文化类型呢?

那当然就是属于赵宝沟文化类型嘛。

那么,这座“天盖墓”,明显的是一座王墓,为什么东北地区赵宝沟文化族群的王墓,会出现在中原地区河南濮阳的西水坡文化遗址呢?

而且,这座王墓虽然形制高级,里面的陪葬品却很寒酸,除了一把石斧,就是用就地取材的蚌壳,堆塑而成的各种文化符号。

特别是,这个墓主的一段胸骨和手臂骨缺失了。看样子,那是因为被齐齐地斩断后,而丢失的。

所以,这个墓主显然是死于战争,他是属于战死的。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再看一看,这座“天盖墓”出现的时间,是距今6400年左右。而这个时候,正是赵宝沟文化转变为红山文化,和大溪文化突然产生的时候。

在这之后的距今6300年,仰韶文化的半坡文化,就转变为庙底沟文化;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也转变为大汶口文化。

所以,我们再回头看,距今7100年磁山文化消失,距今7000年裴李岗文化和高庙文化又一起消失,而以大地湾文化为主要成份,其中还融合了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成份的仰韶文化同时兴起,我们可不可以想到,那是赵宝沟文化和高庙文化,这同一个族群的南北对攻,打败了中原地区的磁山文化族群和裴李岗文化族群,但是,她们并没有完全征服中原地区,而是成全了渭水流域的大地湾文化的大发展,然后,大地湾文化转变为了半坡文化,他们这个族群就领导磁山文化族群和裴李岗文化族群,以及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族群,最终打败了赵宝沟文化和高庙文化族群,从而造成赵宝沟文化转变为红山文化,和大溪文化的突然兴起呢?

所以,大溪文化族群,实际上就是由赵宝沟文化和高庙文化族群战败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逃到长江以南和汉江以西所建立的。

那么,从“民族”概念的两个要点——文化性群体和政治性群体出发,我们再来看,距今7000年左右,我们中国的大地上,有没有一些像我们今天的汉族、蒙古族、藏族等一些文化性群体呢?

这些文化性群体,又有没有组成一个统一的政治性群体呢?

这个仰韶文化族群,是不是一个文化性群体呢?她是否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性群体呢?

然后,仰韶文化转变成后来的龙山文化,再到夏商周,我们中华民族,是不是在距今7000年前就诞生了呢?

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有7000年,这个说法成立吗?

老曹的视频是系列性的,下一集,我们就来从史籍记载的角度,

进一步论证中华民族7000年这个说法。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

视频的最后,老曹再来给大家唱两首我自己创作的歌曲。

“燕山之北的龙云,渭水河边的蛙。石木水火的运化,阴阳合成的家。龙马负图浪打浪呀,神龟载书四方结盟一统天下。噢——噢——,噢——噢——。马背上的伏羲,山水间的女娲。7000年的黄河水呀,荡涤我大中华。”

“七千年的风啊七千年的沙,七千年的秋冬七千年春夏。七千年的眼泪七千年的花呀,七千年的磨难七千年长大。大中华呀大中华,阴阳相随的大中华。大中华呀大中华,五行轮环的大中华。多少次家鬼闹家神呀,多少次夷狄入中华。多少次九州风雷激呀,多少次圣君临天下。潮起潮落秋冬春夏,九曲黄河替我洗铅华。 七千年的风啊七千年的沙,七千年的秋冬七千年春夏。七千年的眼泪七千年的花呀,七千年的磨难七千年长大。大中华呀大中华,三皇五帝的大中华。大中华呀大中华,龙飞凤舞的大中华。多少次河清海重晏呀,多少次老树发新芽。多少次凤凰又涅槃呀,多少次锦鲤跳龙闸。红霞万朵直上昆仑,珠穆朗玛峰顶看天下。红霞万朵直上昆仑,珠穆朗玛峰顶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