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气象
与“汉承秦制”一样,继隋而起的唐王朝在全面继承隋朝各种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创新发展,从政治经济制度到文化艺术、社会风气,都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并终于在盛唐之际以世界第一强国的雄姿,崛起在亚洲东部广阔的大地上,写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章。如果说公元前后的三四个世纪之中,世界文明主要还是中国的秦汉帝国与欧洲的罗马帝国分庭抗礼、东西方文化发展水平相对平衡的话,那么公元7世纪到公元9世纪,就是以长安为中心、以唐朝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时代。对中国古代的巅峰盛世、黄金时代——唐朝,宋代史学大师司马光有“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的评价。而当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曾说过,如果有机会选择生活在中国的古代,他将选择唐代,足见唐代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东方名都
10世纪前,历史特别眷顾陕西。公元581年,隋朝取代北周建国后,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立刻命令27岁的鲜卑族人宇文恺设计并主持修建都城,从公元582年6月至公元583年3月,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一座以杨坚昔日在北周时期获得的爵位“大兴公”命名的城市——大兴城,赫然矗立在关中平原上。大兴城平面呈东西略长的横长方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照完整的平面设计营建的都城,将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隋大兴城摇身一变成了大唐帝国的都城,改名长安城。在此后几十年的岁月里虽然多次对其进行完善和扩建,但基本遵循了宇文恺的规划设计思想。
唐长安城平面图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城市总体布局思想一脉相承,从北至南,合理利用了地势的起伏,整体分为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位于长安城的最北部,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场所,也是儒家中封建帝王“居北而立,面南而治”传统思想的表现。宫城以太极宫为主体,内有16座大殿和很多楼阁亭榭。皇城位于宫城的南边,是中央政府衙署机构所在地。宫城和皇城之间有一条宽达440米的横街,形成一个大广场,也是宫廷凌驾于朝廷之上这一意识的表现。外郭城是官吏和居民的居住区,呈中轴对称布局,11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向大街将外郭城划分成棋盘式的108个里坊。宫城、皇城与外郭城严格的区域与功能的划分,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发展和完善了中国自三国曹魏以来的城市布局,开创了一代都城的新型规制。宽155米的朱雀大街是长安城的中轴线,将整个外郭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多条南北向和东西向大街又将其划分成棋盘式里坊格局。里坊间有围墙相隔,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范。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含元殿是大明宫正殿,始建于高宗龙朔二年(662),是唐朝皇帝听政及举行外朝大典活动的场所,前后共使用220余年。元旦、冬至时的大朝会以及册封、改元、阅兵、受贡等重要仪式亦多在此举行。大殿台基有3层,高15.6米,殿堂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40米,面宽11间,进深4间,殿前有70米长的龙尾道,供皇帝及百官登殿。坡道东侧有翔鸾阁,西侧有栖凤阁,均以飞廊与正殿连接。
唐长安城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居住在城里的中外人口最多时近百万,盛唐时期的大明宫更是大唐王朝恢宏壮丽的国家形象的象征,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描绘的就是唐代皇帝在大明宫接待宾客的宏大场面。
长安城的兴建和规模是新的统一王朝实力和气魄的显示。唐长安城面积达8410万平方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是公元446年修建的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大6.2倍,明代西安城仅约占唐长安城的十分之一。其设计规划和建设管理深刻影响着后世王朝的都城形制乃至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都城布局和建设。
#在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