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成语故事四十一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成语故事四十一集(成语故事言不由衷)

成语故事四十一集

言不由衷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不由衷,比喻一个人嘴上说的不是心里的话,也指心口不一致。

在古代的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力强大,郑庄公担任周朝的大臣,把持朝政。从来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想让别人代替郑庄公处理政府事务。  郑庄公知道后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急忙向郑庄公解释说:“我没有让别人取代你的想法,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他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国的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互换人质,以便互相牵制。  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去世,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想让忌父这个人代替郑庄公当大臣。  郑庄公大怒,派大夫祭(zhài) 足率领部队,抢割周朝温地的麦子。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部队抢割周朝的谷子。从此,两国互为敌国。  左丘明在《左传·隐公三年》写到:郑庄公嘴上说的不是发自内心的话,即便是互换人质也没有用。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