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说三观三观,或者三观一致,可三观究竟是什么,有多少人静下来思考过三观呢?又有多少人仔细想过自己的三观呢?因为我对这个模糊,所以结合百度百科,以及看到金维宏的漫话人生三观,整理出这篇文章,大家看完,可以对三观有了初步了解,以后有时间我会把金维宏的那篇文章再读,然后制作思维导图,一是为了加深对三观的认识,二是供看到的小伙伴了解。

什么是三观讲得具体一点(值得我们了解思考)(1)

价值观

百度百科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三者的关系

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金维宏:漫话人生三观

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认识,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基本观念和思想,是对世界本质的一个总的认识和总的看法,是一切思想和观念的基础。

世界观分为两大类;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二者对立,一般人们必取其一。

请自问一下,你是哪种世界观?

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是对人生道理的选择,对人生标准的界定,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人生命运的研判,对人生价值和目标的追求,对人生态度的表达等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生目标的人生观,一类是顺其自然没有人生目标的人生观。若按人生目标取向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七大类型:

一、以追求事业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

二、以追求名誉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

三、以追求权力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

四、以追求利益(金钱)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

五、以追求平静生活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

六、以追求奢华生活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

七、以追求上述两种以上多重目标的复合型人生观

若加上没有具体明确人生目标的人生观,则至少有八大类,而绝大多数人属于第五种人生观。

八大类人生观还可以细分出若干种类,比如以追求利益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可分为,拜金主义的人生观,嗜钱如命的人生观,利益最大化的人生观,利益共享的人生观,获取应得利益的人生观,不择手段获取利益的人生观,损人利己获取利益的人生观,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生观等

这八大类的人生观中,你的人生观又是属于哪一类呢?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包括人生价值在内的所有的人和事物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又以价值尺度和价值准则表现出来,更是人们在其言行中所表达出的最终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价值观中最核心的是对人自身的人生观和命运的判断、选择与追求。

价值观至少分为七大类

一、利己价值观

二、利人价值观

三、利己利人价值观

四、利公价值观

五、利人利公价值观

六、利己利人利公价值观

七、不明确利什么的价值观

利己价值观占比高,其次是利己利人价值观和不明确利什么的价值观,再次是利人价值观、利人利公价值观和利己利人利公价值观。占比最少的是利公价值观,孙中山是利公价值观的典型代表。

价值观可以根据不同事物分拆出各种具体形态的价值观。

最常见的精神方面有:名誉观、政治观、信教观、道德观、幸福观、自由观、文明观、民主观、人权观、面子观、良心观、因果观等

工作方面有事业观、工作观、择业观、权力观、全局观、成败观、利益观等

生活方面有生活观、生死观、家庭观、家族观、孝道观、消费观、金钱观、爱情观、审美观、教育观、运动观、旅游观、疾病观、大局观等

在交往方面有朋友观、同事观、同学观、战友观、老乡观、友谊观等

在社会方面有是非观、民族观、国家观、战争观、和平观等

若是细分不同事项,具体价值观可分几百上千种。

还可细分,如名誉观可分为视名誉为生命的名誉价值观,把名誉当面子的名誉价值观,把名誉当眼睛的价值观,把名誉当擦鞋布的名誉价值观,把名誉当白菜的名誉价值观等等。

价值观本身是分层次的,至少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即为宏观层面,是对人或事的总体判断和抉择,中即为中观层面,是对人或事的具体判断和抉择,小即为微观层面,是对人或事的细枝末节的判断和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的延伸形式。

价值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它们的具体体现,一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们所有言行最直接反应的就是人们的价值观,最先看到的也往往是人们的价值观,而人生观和世界观是藏在其后面的,因而人们往往是通过他人的言行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而推论出他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的变化会导致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本身就是在价值观大量的积累基础之上逐步提炼而形成的,因其变而变就是必然的了。其中价值观和人生观联系最紧密,有时候似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观的三个基本关系;一是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有决定价值观,体现出一种主次关系;二是价值观是表象,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内核,体现一种表里关系;三是价值观是基础,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于价值观的积累和变化,体现出一种逻辑关系。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对一个长途司机而言,世界观就是管行车方向和目的地,人生观是管走哪条路,开什么车,价值观是管开车的速度,车在哪加油,车在哪休息等。

三观的形成和变化受六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遗传基因的影响,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学校、工作单位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四是最常往来的人和最崇拜的人的影响,五是重大事件的影响,六是自身素质、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志向目标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对于不少人还可能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辈子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也许都是模糊的,但是其价值观是明确的、清楚的。

世界观要求同,但可不等同,人生观可存异,但不可大异,价值观可不同,但不可对立。

一般来说,从工作的角度而言,人们的世界观一致和价值观接近为好,从生活角度而言,则更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近为佳。

常听人说,要求三观一致,要求三观都合,要求三观都同,乍一听有道理,但结论是很不妥的。有时只是具体价值观有一点差异,就扣上三观不合的大帽子,就一概否定共事、为友、成婚等等,这必然会使事难做,人难为,婚难成。生活中不少大龄未婚单身青年犯的就是这个错误,而往往仅用一句话“过于挑剔”作为解读。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周边的人并不是三观不同合,而只是一观不同合而已,有时仅仅是一具体价值观不同合。

一般规律是,世界观要求一致是不容易做得到,人生观要求一致,会有些难度,但大体一致则是可以做到的,价值观要求一致稍容易些,具体价值观要求一致会更容易些。比如一个南方人与一个北方人结婚,开始时吃饭难以吃到一块,常有争议,时间长了,就口胃逐渐相同了,也就不再争吵了。

现实中,在三观合与不合、同与不同的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利益(金钱)、权力、名誉这三个方面;利益或金钱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和最基本的要求,因而是第一位的;权力是获取利益或金钱的方式之一,同时又是社会地位的标志,还是做事的重要基础,是第二位的;名誉属于精神世界,属于人们更高需求,有时人们为了利益和权力可以牺牲或者放弃名誉,因而名誉是第三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