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有部分学者怀疑《楞严经》是一部伪经。但在明清以前,很多文人士大夫却十分推崇此经。

北宋大文豪苏轼认为《楞严经》是适合文人士大夫的一部佛经,称赞“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他说“大乘诸经至《楞严》,则委曲精尽胜妙独出,以房融笔受故也。”此经的译者唐代房融也让苏东坡推崇备至。

关于楞严经的故事简短(王安石等人为何如此推崇楞严经)(1)

东坡先生像

苏轼自从接触《楞严经》之后,就爱不释手,时常将其放在床头,一有空闲就随时参阅。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十分喜爱《楞严经》,并依此经做过深厚的修证功夫。苏辙在《颍滨遗老传》说:“昔予年四十有二,始居高安,与一二衲僧游,听其言,知万法皆空,惟有此心不生不灭。以此居富贵、处贫贱二十余年,而心未尝动,然犹未睹夫实相也。及读《楞严》,以六求一,以一除六,至于一六兼忘,虽践诸相,皆无所碍。”

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也对《楞严经》非常推崇。他曾在诗中写道:“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惟有妙莲花。”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公务非常繁忙,仍抽出时间对《楞严经》进行校正和注疏,撰写了佛学专著《楞严经要旨》,其墨宝真迹流传至今。

历史上推崇《楞严经》的文人士大夫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为什么他们如此喜欢这部佛经呢?

关于楞严经的故事简短(王安石等人为何如此推崇楞严经)(2)

楞严法会

因为《楞严经》与一般的佛经有很大的不同。此经像是一部哲学著作,强调以理服人,其思维之缜密非一般宗教类作品可比,其对妙明真心的深邃思索,深深地吸引了苏轼等喜欢哲理的文人士大夫。

此外,《楞严经》富于文学色彩,笔力扛鼎,禅机闪烁,光华四射,在佛理中充满着文学艺术的韵味。

此经是整个佛教教义的高度总结。读懂此经,其他佛经也就不需读了。当然,能读懂此经的人非常少。一般来说,在熟悉其他佛经的基础上,再来研读楞严经就相对轻松一些。

关于楞严经的故事简短(王安石等人为何如此推崇楞严经)(3)

赵孟頫《楞严经》书法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一度被尊为“经中之wáng”,是正法的代表。

然而,这么一部伟大的佛学著作,在近代的疑古之风影响下,却被一些学者考证成了一部伪经。其中颇有名的如吕澄写的《楞严百伪》。还有那些关于此经的荒诞故事也增加了无知凡夫的怀疑心。很多人一听说是伪经,就人云亦云,不加辩析,而宁信其伪。

这里涉及到判断佛经真伪的标准问题。

什么是真经,什么是伪经呢?所谓的四依四不依太过繁复,在此不想老调重谈。其实,判断一部佛经真伪的标准看似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即:那些能助人开悟,能帮人做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的就是真经。而那些妨碍开悟,让人陷入颠倒梦想的就是伪经。

所以,真伪因人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