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1)

  本届“青未了”共收到39所高校报送的有效作品440件。经过评委严格评审,最终评出入选作品283件,其中包括国画65件、油画57件、版画11件、雕塑6件、水彩·水粉7件、陶艺9件、壁画·综合材料29件、视觉传达77件、书法22件。30件作品获评“优秀奖”(包括“新创意奖”5件,“新语言奖”5件)。

  其中,“新创意奖”和“新语言奖”是主办方为完善青年美术人才发展的良好机制,鼓励青年人勇于突破创新,根据“青未了”品牌特性,在奖项设计上调整新设的。“新创意奖”鼓励作者表现当下的生活状态,作品在立意、构思、主题、观念上有前瞻性的想法。“新语言奖”鼓励作者在艺术技巧和语言表现力上进行突破。 

  为更好的发掘“新创意奖”和“新语言奖”获奖作品的深度内涵及创作历程,特邀获奖作者导师撰写评语,并附作品解读,以飨广大读者。

从本期微信开始,陆续推出第八届“青未了”“新创意奖”和“新语言奖”获奖作品创作过程、导师评语和作品解读。更多“青未了”资讯,敬请关注山东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曹非凡

指导教师:远宏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2)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3)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4)

▲ 曹非凡 《端》 陶艺 25×25×45 新语言奖

导师评语

远宏(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作品基于传统彩陶纹饰创新,以紫砂材质、工艺为载体,并对彩陶几何纹饰进行打散和重构并应用到现代陶艺创作中,提炼出彩陶几何纹饰的审美特征与现在应用价值。运用构成手法以及现代陶艺创作材料,寻求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构思过程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5)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6)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7)

作者解读

此作品的创作基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艺术从业者们需要从本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从而创作出具有本国艺术品格的作品。彩陶作为新石器时期的主要标志之一,纹饰纹样丰富,其韵律美至今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提供了源源不断地灵感。且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对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趣相融合,从而被大众接受、传承。作品通过以传统几何彩陶纹饰作为研究对象,对图案的点线面构成形式和构成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彩陶几何纹饰中已有的纹样进行梳理,将提炼出来的简形纹样进行变换、打散与重构,从而构建成新的纹样,将新生成的纹样进行四方连续排列构建为新的纹样。

彩陶几何纹饰图案的创新研究思路有两种,其一先将已有的纹样做简形提炼, 将纹样拆分成单元形,对图案的单元形进行更为灵活的变换、打散与排列构成,并由这些单元形构建成新的纹样,将新的纹样在特定方位上重复移动进行连续构成, 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选取,从而构成新的纹样。

将重构后的彩陶纹饰应用于作品中,结合现代创意的构成手法以及紫砂材料和技法对彩陶几何纹饰进行在创作,以求达到有别于传统陶艺作品的审美意趣,从而创作出扎根于传统彩陶几何纹饰精华的现代陶艺作品。

本次创作材料选用了宜兴的紫砂泥,紫砂泥料不同于其他的陶瓷泥料,不需要其它原料调配,仅这一原料便可直接烧制成型。紫砂泥做出的方器相较于其他泥料不易变形、开裂。而且紫砂泥料烧成后的即使不挂釉色泽依旧温润,故此选择了紫砂泥作为这套作品的泥料。

作品的造型则是借鉴了传统经典造型——“砖方壶”的造型,在紫砂器物的造型之中,“砖方壶”是非常经典的一种器型。方器的造型变化主要由线条的曲直变化来控制,方器在制作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直线,故给人以刚正端庄、挺拔向上的感觉。方器中所用到的“直线”并不是单纯的几何直线,在直线之中添加了曲线的成分,曲线的变化幅度微小,并不影响造型,且避免了造型过于刚硬、单调,增添了变化,使得作品圆中带方、刚中带柔。本组作品将干净利落的立面和漏花装饰工艺相结合,造型上方中求圆,略微带有的弧度让方正的造型不再呆板。将重构后的纹饰应用到器型上,经过装饰后的作品如同向四面八方展示传统几何纹饰的新面貌,旨在通过这套作品了解到其背后的历史传承,彩陶纹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王敏祥

指导教师:王力克、谭智群、马蕾、李洋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8)

▲王敏祥 《万家灯火》 油画 190×143cm 新创意奖

导师评语

马蕾(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第一工作室教授):

  王敏祥作品《万家灯火》以颇为共情的方式描述一位劳动者,立于高梯上的背影动势生动。画面远方俯瞰的整个城市和人物形成对比,喧嚣与孤独呈现出一种张力,主人公探向外侧的头加强与城市联系的同时,也加强了这种对比与张力。整幅作品造型扎实,技巧纯熟,用的是写实语言,然而却含有抽象与象征,仿佛是一个寓言。

构思过程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9)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10)

文学赏评(作品解读第八届)(11)

作者解读

城市的美容者,勤恳的粉刷匠,望着远方城市灯红酒绿的美景,描绘着眼前的白墙,身处无尽的城市之上,只能自己在无人的房顶默默努力着,喧嚣不属于他,热闹也远离他,表现一种在与不在的疏离感。在不断寻找创作素材的过程也是对自身内心的一种探索,不断的摸索寻找,自己究竟渴望的是什么。人深处在密密麻麻高嵩的建筑中,寻找着自己的立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