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红色岳麓,是共产党革命火种的初燃之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策源之地,更是凝聚新时代磅礴伟力的奋进之地红色文化,百年弥新,成为岳麓精神光谱中最闪亮的色彩岳麓区委网信办、红网长沙站共同策划《百年岳麓红》系列报道,感悟这片热土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凝聚新时代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奏响建党百年宏大的史诗组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岳麓山辛亥革命?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岳麓山辛亥革命
编者按:红色岳麓,是共产党革命火种的初燃之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策源之地,更是凝聚新时代磅礴伟力的奋进之地。红色文化,百年弥新,成为岳麓精神光谱中最闪亮的色彩。岳麓区委网信办、红网长沙站共同策划《百年岳麓红》系列报道,感悟这片热土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凝聚新时代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奏响建党百年宏大的史诗组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后,一些人在继续追求民主共和,另一些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则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以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大力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解放。
但是,浓厚的保守意识,却严重阻碍了新文化运动在城西的兴起。
1915年,一批以卫道者自居的保守士绅在长沙成立新湖南省经学会,笃守程、朱理学,以封建的旧文化来对抗新文化思潮;1915年以后,以刘人熙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以弘扬国学为由,创办船山学社、创刊《船山学报》,竭力主张复兴旧道德以救治社会,客观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保守主义思潮。因此,当1915年之后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波及全国时,城西仍然相对平静,民主与科学的呼声没有引起大的反响,类似《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众多新刊物的流传也极为有限。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五四运动前一年长沙新民学会成立时才得到改变。
新文化运动在城西的兴起,与时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授的杨昌济有很大的关系。杨昌济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学者和教育家,也是湖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痛恨封建制度,向往社会改良,崇尚众庶平等,且一直以直接感化青年为己任。《新青年》创刊前,即1914年初,他与黎锦熙、徐特立、方维夏等创办了宏文图书社,着力翻译中西著述。同年10月,他还创办了《公言》杂志,“声言选择东西洋报章杂志”,包括“欧美日本最近之种种思潮”,以求实现“刷新社会”。《新青年》问世后,他积极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并热情向朋友和学生推荐《新青年》。在他的直接影响下,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青年学生成为《新青年》热心读者。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为武器,批判中国封建的伦理纲常,同时又极力主张用“新时代之眼光来研究吾国之旧学”,在此基础上“合东西洋文明一炉而治之”。他的这种中西文明观,对他的学生影响深远。事实上他已成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湖南新文化运动骨干的精神导师。
新民学会在河西岳麓山下成立
1917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新的希望,同时也促使他们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着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者转变。至此,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旗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湖南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也抛弃了和平改良思想,转而追求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中,在城西涌现了一批进步社会团体,影响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是新民学会。是它首先打破湖南思想界相对沉寂的局面,进而成为长沙和湖南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毛泽东,先后就读于湖南省第一中学、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目睹当时的社会现状,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毛泽东逐渐认识到,要救国,必须要有救国的本领,要有丰富的学问、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要有一批有志青年组织起来,相互策励。于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志同道合之士,吸收陈独秀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将其与中国古代、近代的“新民”观念融合为一体,酝酿成立新民学会。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大会在城西岳麓山下蔡和森居住的“沩痴寄庐”举行。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新民学会章程,确定“革新学术、砥砺品质、改良人心风俗”为学会宗旨,并要求会员遵守“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5条纪律。会议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综理会务。次年,萧子升赴法勤工俭学,会务由毛泽东主持。新民学会成立时,会员21人,以后增至78人。
新民学会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首先,积极领导或参与长沙及湖南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声援五四爱国运动、成立湖南省学生联合会、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湘、创办文化书社、开办工人夜校等重大活动,其核心和组织力量都是新民学会。其次,坚持实施“向外发展”与“国内研究”并重的方略。向外,由蔡和森带头,先后有萧子升、李维汉、向警予等20余人赴法、赴日和赴南洋勤工俭学。国内,则以毛泽东为首,在“中国这个地盘”,进行“实地的调查及研究”。两支劲旅并驾齐驱,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后殊途同归,集合于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
新民学会是一个组织严密、有政治抱负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最初还是一个学术团体,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实践的启示,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使新民学会逐步向革命团体方向发展。1920年7月,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尔集合,将学会宗旨重新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新民学会由学术团体转变为革命团体的标志。1921年元旦,新民学会在长沙的会员在城西潮宗街56号文化书社内召开新年大会,同意将新民学会宗旨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同时通过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联络同志,推广学校(包括夜校),办印刷局、编辑社、通俗报、讲演团等具体的改造办法,并赞同毛泽东、何叔衡等用“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的主张。
新民学会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前,活跃于五四运动之中,逐渐由民主主义接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和组织上为长沙和湖南的建党作出了重大贡献。会员中许多人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大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有党的重要创始人和杰出领袖毛泽东,党的重要领导人和早期理论家蔡和森,以及何叔衡、李维汉、向警予、蔡畅、陈昌、郭亮、夏曦、罗学瓒、熊瑾玎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