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里呢,并没有他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历史的必然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都知道三国最后归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这司马炎呢,就是司马懿的孙子。所以司马懿被追封为宣帝。所以呢,三国志里面没有他的记载,他被记到了晋书中。在《晋书-宣帝纪》当中是这样评价司马懿:内机而外宽,猜忌而多权变。什么意思呢?说这个人呐,他表面上很宽大,其实内心是非常阴狠的一个人。这种人比较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换句话说来让人琢磨不透。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来说是闷骚型!

司马懿与曹操的恩怨(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恩怨又有几人知晓)(1)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 这时候的大汉王朝已经衰败到极点了,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汉灵帝刘宏当政,宠信宦官 著名的十常侍乱政就发生在他任期之内。什么叫十常侍乱政?以张让赵忠为首宦官集团,玩弄小皇帝于鼓掌之中,利用权力横征暴敛。把大汉王朝搞得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刘宏昏庸到什么地步呢?可以说是认贼作父。他居然拜张让为父,拜赵忠为母,一个皇帝称太监做爹妈。古往今来第一例。我们都知道太监在入宫之前,都是要去掉男根的。是伺候皇家生活起居的奴才,换句话说是个废人。这汉灵帝刘宏居然做出这种事情来,真是让人汗颜!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全国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要知道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但凡是有口饭吃,他是不可能起来造反的。所谓官逼民反就是这意思。当时的大汉王朝 ,可以说是千疮百孔。刘邦创下的400年大汉基业, 眼瞅就要完蛋了!

司马懿与曹操的恩怨(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恩怨又有几人知晓)(2)

汉献帝剧照

当时有这么一个人,京兆尹司马防,非常的忧心朝廷。京兆尹是个什么官呢?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 。当时的首都在洛阳,也就是洛阳市市长。因为离天子近,故又被称为天子车轮下的人。眼看国势衰弱,身为人臣,却无能为力。于是便闭门读书,不与奸臣同流合污。有一天老友来访,司马坊带着大儿子司马朗,去会见老友。不料老友竟然直呼其名,在古代平辈之间,直呼其名是一种不尊敬人的表现。这位老友是谁呢?当朝司徒,司马朗当时只有9岁,当着这朋友的面指出:你对我父亲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父亲的不尊重,也就是把自己抬高到跟当朝司徒一样的地位,司马坊听了这话,自然是非常的气愤。老友则不然笑着说道:息怒,息怒,有子如此,你应该欣慰才对呀!司马懿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诞生了。

司马懿与曹操的恩怨(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恩怨又有几人知晓)(3)

董卓剧照

所谓时势造英雄,司马懿是一个主导了三国后期,历史走向的这么一个人 。可以说没有司马懿,就没有后来的三国归晋。可以说,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这时候的司马懿五岁。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熟知的刘备,曹操 孙坚等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之后就是董卓进京,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汉献帝。自此呢,这个人就开始了他30年为帝的痛苦生涯。

司马懿与曹操的恩怨(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恩怨又有几人知晓)(4)

曹操剧照

东汉王朝至此是一蹶不振,司马坊呢,也不打算为董卓卖命了。到了公元189年,各地诸侯组成了陶董联军,董卓一看打不过,一把火烧了200多年的帝都洛阳城。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司马坊也犯难了。司马家世受皇恩,理应随陛下前往长安,无奈大权旁落汉室衰微,跑到长安已经没有意义了。这时候司马懿的一句话决定了他父亲的走向,也决定了司马懿一生的变化,那么司马懿究竟说了什么呢?公元189年他才十岁啊!既然洛阳不能待了长安也待不下去。那咱不回老家吧?司马家是大家族啊!我们积蓄力量匡扶汉室也是有可能的。

司马懿与曹操的恩怨(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恩怨又有几人知晓)(5)

荀彧剧照

后来司马防病重,司马懿被举为孝廉。与张春华结婚 同年诸葛亮随着叔叔去南阳。张春华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婚后两人常常谈论天下大事,认为汉室衰微,应当在诸侯之中,寻一个明主辅佐。当时他的周围 谁的势力最大?曹操!可是司马懿在最开始不愿意去曹操那儿.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宦官之后,司马懿瞧不起曹操。但是你不愿意为曹操效力,不代表曹操不找你。这个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处处网罗人才 。

司马懿与曹操的恩怨(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恩怨又有几人知晓)(6)

曹操剧照

有一回,荀彧对曹操讲, 有这么一个人,您得去看看,就像曹操推荐了司马懿。荀彧这个人,在曹操帐下内政方面算是一把好手,可以说是为曹操的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这个人非常的知人善任,我们熟知的郭奉孝郭嘉,荀攸等等,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这时候司马懿在干嘛呢?在河内郡当官,曹操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个邀请函也可以说是求贤令吧,仲达啊!你跟我干吧。司马懿又惊又喜,曹操是大诸侯 能够看上我,我理当高兴转念又想我乃北方望族之后,怎能给你一个宦官之后效命呢?司马懿不愿意去,咋办呢?我装病,曹操就怒了,诶,这人什么来头啊?

司马懿与曹操的恩怨(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恩怨又有几人知晓)(7)

曹操剧照

手下人就说他是京兆尹司马坊的二公子,河内郡大族 !哎呀,这可是我恩公的儿子呀!诶,为什么就成了恩公呢?因为啊,曹操就是被司马坊举荐为洛阳北部尉。所以说司马坊对曹操有知遇之恩,恩公的儿子一定要谨慎待之,不然会有人说你背信弃义的。于是就有了,二请司马懿,于是乎,让自己的手下文臣毛玠带上自己的手书,来到司马家,但是司马懿似乎还没好,反而病的更重了,毛玠回去禀报之后曹操能信吗?于是在司马懿身边安插了探子。日日夜夜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司马懿的城府也深,硬生生装了大概有半年,曹操终于信了,于是就放弃了征召司马懿来当官的想法。

司马懿与曹操的恩怨(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恩怨又有几人知晓)(8)

司马懿剧照

直到七年之后,司马懿终于忍不住了,主动去化名找曹操手下的谋士荀攸,并在他手下谋到了一个职位。直到官渡之战爆发,曹操召集手底下谋士商量对策, 荀攸提出一个建议, 要摆出进攻的架势,袁绍必定分兵,我们回头打白马,解了白马之围,据说这个是司马懿出的。这件事呢也被记在了晋书中。后来司马懿因为跟荀攸手下门客起了冲突,辞职离开了荀攸的府上。可是这时候曹操没有忘,这人病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死呢?于是找人去探司马朗的口风,我弟弟没病啊,好着呢。于是曹操,这一次再派人去找司马懿的时候,就说了!如果他再不来就把他绑了,司马懿呢,倒也识趣,就这样 ,司马懿终于到了曹操的门下。曹操在赤壁大败之后人才有所凋零,于是曹操更加珍惜司马懿,在曹操手底下干了几年事之后,司马懿对曹操的情绪是,完全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曹操的敬畏。如果说曹操这样的君主,司马懿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