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8日,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基辛格,拜会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巴方为他准备了欢迎宴会,但就在宴会举行到一半时,基辛格突然身体不适,手捧腹部直喊肚子疼。

那时南亚地区痢疾盛行,叶海亚·汗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告诉在场人员,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天气太热,不利于基辛格养病,要立刻送他去自己在郊外的别墅养病。

基辛格身负外交访问的任务,本不同意这个安排。但叶海亚·汗坚称,在穆斯林国家,客人要服从主人的照顾,基辛格“无奈”之下,只能同意暂停访问,去郊外的别墅养病。

基辛格是中美建交先行者吗(1971年基辛格访华前夜)(1)

毛主席和基辛格

然而仅仅半天之后,1971年7月9日凌晨,基辛格就已经登上了访问中国的飞机。

原来此前发生的一切,都只是叶海亚·汗和基辛格配合演的一处“戏”而已,目的就是为了促成基辛格秘密访华。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已经是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是回顾这件事的细节,还是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就比如基辛格在秘密访华前,与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配合演戏,装肚子疼这事。

基辛格秘密访华我们知道,但有必要“秘密”到这个程度吗?再者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本来就是促成这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中间人”,他们对此事一清二楚,叶海亚·汗和基辛格配合演这出戏,到底是给谁看的呢?

事情得从基辛格为何要秘密访华说起。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苏联借此机会迅速追赶,特别是在军事力量层面,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有所超越,这给了美国很大压力,冷战形势也从“美攻苏守”变成“苏攻美守”。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彻底交恶,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同时还在边境挑衅,给中国造成极大的压力。尤其是1969年珍宝岛冲突,更是让双方关系恶劣到了极点。

这种背景下,中美两国都有了改善关系的想法。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以后,一直向中国传达善意。比如1970年10月,尼克松在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会晤时,第一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指中国,再比如1971年3月那场著名的“乒乓外交”等等。

基辛格是中美建交先行者吗(1971年基辛格访华前夜)(2)

巴基斯坦前总统叶海亚·汗访华,他曾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过贡献

总而言之一句话,中美双方派高级外交人员接触的前提铺垫,都已经做好了。基辛格秘密访华,也早就在尼克松政府的计划之中了。

但这又回到了刚才那个问题,既然中美双方都已经做好准备了,而且尼克松总统在多个公开场合,已经表达了自己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想法,那么基辛格访华,为何还要“秘密”进行呢?

这其实跟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中美之间的关系有关。

首先,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冷战中美苏两个阵营激烈对抗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改变,尤其重要的是,美国正在东南亚的越南战场,跟北越政府进行战争,而中国虽然与苏联不对付,但抗美援越的政策没有发生变化。

这就给中美双方接触,带来了很大的国际压力。

对于美国来说,他正带领着资本主义阵营,跟越南进行战争呢。这个时候突然与中国接触,就好像两个国家前线正在大仗,高层却开始秘密谈判一样,是很影响士气的。

再者,1969年珍宝岛冲突之后,中苏关系恶劣到了极点不假,但所谓否极泰来,双方关系恶化到这个程度,除了开战,就只能缓和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珍宝岛冲突之后,苏联总理柯西金秘密访华,与周总理进行了几个小时的会谈,向中国转达苏联中央绝没有跟中国开战的想法,所谓“对中国进行外壳手术式核打击”的威胁,只是某些苏联军方高层个人的意见,并且已经被苏联中央明确的否决了。

基辛格是中美建交先行者吗(1971年基辛格访华前夜)(3)

基辛格博士

换而言之,实际上苏联也已经认清楚了,美苏冷战的背景下,绝不能与中国继续交恶,甚至开战。柯西金秘密访华,缓和双方紧张的冲突,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苏联准备缓和与中国关系的预兆。

这种背景下,如果基辛格公开访华,那么苏联就会感觉到紧迫性,要么出面破坏,要么争取中国,而这两个结果,显然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另外,当时美国国内,对尼克松想要改善与中国关系这事,分歧很大。如果基辛格是公开访华的,那么也可能因为国内的反对,而最终失败。

其次,从中国的角度上来看,1971年前后,虽然毛主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跟美国接触,考虑改变被美苏夹击的不利局面了,但整个国家层面,反“美帝苏修”的宣传还在继续。基辛格秘密访华前,北京到处还都是“打到美帝国主义”的标语,周总理为此还特意安排,让人把基辛格访华必经之路上的标语撤去。

简而言之一句话,当时国内还没有做好要跟美国改善关系的舆论准备,如果在基辛格访华之前,就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那么很容易在国内引起混乱,必然有很多人反对。到时再安抚人心,可能就错过时间窗口了。

另外,美国面临的越南战争问题,中国同样面临着。我们当时是支持北越政府的,一旦把消息提前公布出去,不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怎么看,越南肯定要闹事。

基辛格访华还未成形,双方都不知道谈成什么样子呢,提前把自己的外交关系搞乱,显然也不符合中国利益。

因此,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当时中国也不愿意公开此次访问。

基辛格是中美建交先行者吗(1971年基辛格访华前夜)(4)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当然,中美关系破冰,本质上还是中美双方的事情,国际格局只是中美不愿意公开此次访问的客观限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美关系当时的现状决定的。

简单来说,在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前,中美之间的分歧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在印支战争问题,以及台湾问题上,双方完全就是背道而驰的。

这一点从1970年,美国突然在柬埔寨支持政变,入侵柬埔寨就能看出端倪。当时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亲王,是中国极力支持的,美国这么做,显然是完全不顾中国态度。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美双方就已经开始试探性接触了,结果你美国突然入侵柬埔寨,置中国的顾虑于不顾,那还试探个什么劲呢?

这件事足以证明,当时中美之间虽然有了接触的动机和想法,但利益分歧太大,根本没有任何信任基础。

这种背景下,到1971年的时候,虽然双方都同意基辛格秘密访华了,可对于此次基辛格访华,到底能不能改善中美关系,弥合分歧,心理根本没谱。

如果基辛格秘密访华,双方在彼此关切的问题上,主要是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上,能够达成妥协,那么基辛格秘密访华公开,对双方都有好处。

可如果双方没能达成妥协,提前公开基辛格访华一事,只会成为以后继续接触的阻力。至少美国国内那些反对派,肯定会以此为由,说中国没诚意,更加反对尼克松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提议。

基辛格是中美建交先行者吗(1971年基辛格访华前夜)(5)

为中美关系做出过贡献的另一位外国政要: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

综上所述,1971年尼克松访华之所以秘密进行,其实是双方基于当时中美关系现状,以及国际背景,做出了最符合各自利益的决定。

明白了这一点,基辛格为何要在巴基斯坦总统的欢迎宴会上装肚子疼,就比较好理解了。首先,作为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的一言一行,本来就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想要实现“秘密访华”,并不容易。

其次,尼克松表现出要跟中国关系破冰的想法之后,国际社会对1971年基辛格访问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行程,本身就有猜测,怀疑基辛格会秘密访华。

这两重原因之下,西方媒体的记者,早就盯上了基辛格了。而叶海亚·汗总统,和基辛格博士配合演的这出戏,实际上主要就是给那些盯着他的媒体看的。

其本意,也不是要让这次访问彻底地变成秘密,而是要在西方媒体报道出来之前,完成他此次访华的任务,为中美两国争取舆论上的主动地位。

事实证明,这次秘密访问是非常成功的。正是因为没有国际社会的关注,中美两国才能够在分歧巨大,完全没有信任基础的条件下,充分地交换意见,并且达成初步的共识。

现在奠定中美关系根基的台海问题,在基辛格这次秘密访问中,其实就已经定下基调了。基辛格代表尼克松总统,转达了美国愿意从台湾逐步撤兵,支持“一个中国”,不试图分裂中国的态度。同时也告诉中国,美国已经打算逐步结束越南战争,让东南亚重归和平了。

正是有了这两个前提,才有了后来的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正式建交。

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看,1971年的中美之间,矛盾和分歧,比现在的中美之间严重多了。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能够以“装肚子疼”的方式,实现秘密访华,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下基础。而现在的美国,嘴上说着要跟中国合作,实际行动上却束手束脚,甚至不断挑衅。

究其根本,不在于中美矛盾太大,分歧太大,而在于现在的美国政客,根本没有想要千方百计,挽回中美关系的动机。

这一点不改变,拜登政府想要的“竞争加合作”,自然就会滑向完全的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