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面对疫情,志愿者们穿梭在桦甸的街道、小区,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行动传递爱心,在紧要关头勇往直前,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他们是党员干部、是教师、是退役军人,是一个个暖心的“大白”,汇聚成一束束温暖的光,用爱心和行动守护着金城桦甸。

致敬抗疫志愿者手绘图(桦甸战疫一线志愿者群像素描)(1)

党员干部向前冲:肩上勒印是最美勋章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面对疫情严峻形势,桦甸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吹响了战“疫”集结号,全市2598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道坚强防线,展现了抗击疫情的硬核力量。

致敬抗疫志愿者手绘图(桦甸战疫一线志愿者群像素描)(2)

“大爷,咱们排好队,注意保持距离”,这是近日来永吉街道宏伟社区党员志愿者王志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与众多核酸志愿者一样,每天他站在核酸检测点,面对群众他总是耐心劝导,维持好核酸检测的秩序,保持好安全距离;背着沉重的消杀剂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杀,确保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肩膀上留下了两道深深的红印,他却总是笑着说,“没事,这才是我的勋章,再累也值得”。

致敬抗疫志愿者手绘图(桦甸战疫一线志愿者群像素描)(3)

3月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桦甸市横道河子乡文华村永安社变得格外安静。

文华村永安社被定为吉林市中风险地区,村屯实行封闭管理,严防人员及车辆随意出入。64岁的党员、文华村永安社的队长唐仁,妻子前不久刚做完肺病手术需要照顾,家中还有10多头牛需要喂养。危难之际,他毅然挺身而出,承担起文华村永安社的疫情防控工作。

致敬抗疫志愿者手绘图(桦甸战疫一线志愿者群像素描)(4)

唐仁说,“我是队长,还是党员,村民这个时候最需要我,我不上谁上”。每天凌晨4点多,他就开始挨家挨户地把隔离人员需要的口罩、手套、防护服、消毒剂放到他们家门口;当检测人员到社里给村民们做核酸时,他就领着他们一家家地走,直到所有村民采集完成;冒着风雪,他骑着三轮车去村口取生活物资、中药,一骑就是几里地,挨家挨户地为村民送去;有的村民岁数大,行动不便,他就主动帮助喂牛,一喂就是几十头;他在卡点值守,风雪天气中一站就是一整天……不仅如此,他还让他的儿子也去卡点值守,他说,“我不能麻烦别人,让别人冒着危险,就让我的孩子去吧”。

教师志愿者尽锐出征:寒风中汗水浸湿衣服

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人民教师;疫情来袭,勇敢无畏,他们是义无反顾的教师志愿者。在这场战“疫”大考面前,全市2000余名教师尽锐出征,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承担起核酸检测点位信息录入及单元长工作任务。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二米距离”“请打开健康码和行程卡”……在六零四队小区检测点,有这样一位信息录入员,他技术娴熟,态度和蔼,服务热情,不仅是检测台的录入员,更是整个检测点技术专员,他就是桦甸一中的邵冲老师。他每天都是早来晚走,站在寒风中一遍遍地录入信息,每天都要完成上千人的工作量,冻僵的不只是他录入信息的双手,还有几个小时暖不缓的身体;当遇到不会打开健康码的老人,他便一遍遍耐心地教他们,连小区里的老人一提起他都说“多亏了这个小伙子教会了我怎么使用健康码”;他主动承担了志愿者培训工作,给检测点的志愿者讲解如何快速录入信息,高效率完成信息录入工作,志愿者们都亲切地称他“效率达人”。从三尺讲台到战“疫”前线,他化身“战士”,对挑战迎难而上,对风险毫不畏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初,城西小学邱文霞、席守裕、郑文忠、李学玲、崔艳丽5位教师毅然奔赴抗“疫”一线,快速到桦郊乡二道荒沟村开展录入核酸检测信息工作。在完成了检测点的核酸检测工作,400余人有序做完核酸,他们的手早已冻红。为了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能够及时检测,他们来不及休息,立即前往4个村屯进行入户,从检测点到最远的头道荒沟屯来回将近两个多小时颠簸的车程,有的村民家里比较偏僻,山路崎岖,他们顶着风雪在满是冰的山路中艰难行走,只为圆满完成任务,做到“不漏一人、应检尽检”,一天下来衣服已被汗水浸湿。入户回来,他们片刻未歇,又开始扫管封箱……

“90”后勇敢抗“疫”:奉献、有爱、互助、进步

在这场群防群控的战疫中,桦甸一群年轻的“90”后年轻人踊跃报名做志愿者,他们不畏艰辛、坚守一线,日夜奋战,展现了年轻一代奉献担当的风采,将爱心和智慧汇聚成战胜疫情的青年力量。

桦甸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孙跃,他有效利用微信群宣传引导居民按时、有序做核酸。从4号楼到64号楼130个单元长,全小区4700人,他挨个单元长调度,一边组织单元长提前在单元楼下排好队,一边在检测点拿着喇叭在现场维持秩序,4000多居民在有序引导下全部完成核酸检测;听说小区里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儿女在外地,家里只剩她一人,他就连忙把自己的电话号留给了奶奶:“您别害怕,有事您就给我打电话”;得知小区有孩子自己在家,父母不在身边,他跟社区说,“不行就把孩子接到我家来,让我家里人照顾他”。

永吉街道北台子村多了一群“90”后志愿者,他们就是职业教育中心的刘乾宇、徐安馨等10多名大学生。他们主动承担起维持秩序引导、扫码登记、日常消杀等志愿者工作。这群“可爱”的“90后”引导村民有序排队,确保等待检测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大爷,您别急,我帮您弄”,耐心细致地帮助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们录入基本信息;每天奔走在村屯之间,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杀,直到配合社区完成所有工作才肯回家。室外温度零下10多摄氏度,拿笔的手很快就被冻僵了,防护面罩上也结起了厚厚的冰,可他们仍然坚持在战“疫”一线,无人退缩。“奉献、有爱、互助、进步”,这就是他们践行的志愿服务精神。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金东华 桦甸市委宣传部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