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今晚有个背诵古诗的作业,作业是老师在微信群里提供的word版本,我打印出来订成小册子给他背诵。想不到背诵《石灰吟》的时候,居然出了岔子。

按照我的要求,儿子站在我面前,我也正襟危坐,听他背诵——

"《石灰吟》,作者明朝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等等!"看着眼前的小册子,我愣住了,第三句明显不对啊,且不说"浑不怕"和"全不怕",这个"粉身碎骨"和打印出来的这个"粉骨碎身"明显不同啊。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1)

打印版小册子

这首诗我也会背,我印象里其实就是儿子背的这个版本,第三句就是"粉身碎骨浑不怕"。但是我手里拿的是儿子语文老师给的版本,我委实不敢大意,家里有本书,我马上找出来查查。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2)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 80首》

家里这本书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 80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的《石灰吟》正是儿子背诵的内容,也是我曾经背诵的版本,但是"千锤万凿"和"千锤万击"又有不同了。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3)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 80首》中的《石灰吟》

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决定查查网络。

度娘的答案第三句居然是"粉骨碎身浑不怕","浑不怕"和这本书相同,"千锤万凿"也是我记忆的样子。但是"粉骨碎身"不是"粉身碎骨",依然让人抓狂。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4)

百度汉语中的《石灰吟》

点开百度汉语的链接,这首诗居然有两个版本!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5)

百度汉语链接中的两个版本《石灰吟》

这下子热闹了,这首几乎是妇孺皆知的诗歌,短短四句,目前居然有了三处疑点。

其一为"千锤万凿"和"千锤万击";其二为"粉身碎骨"和"粉骨碎身";其三为"浑不怕"和"全不怕"。

那么,真相到底为何呢?

我终于想起,这应该是儿子语文课本中的古诗,那应该是最权威的解读

打开儿子的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6页,《石灰吟》和百度的第一个版本相同。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6)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7)

语文课本中的《石灰吟》

好吧,以课本为准,可是这诸多的版本让孩子以哪个为准呢?我查了诸多的资料,居然是越查越是一头雾水。

一直以来,都觉得这首诗的第三句是"粉身碎骨",现在居然是"粉骨碎身",是我一直背错了,还是这首诗改过版本呢。想起那句著名的网络段子——"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原来真的如此,这就是传说中的曼德拉效应吗?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8)

曼德拉

曼德拉效应(英语:Mandela Effect),指大众对历史的与史实不符。目前尚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这一"效应"的真实性,但也没有足够的反对依据。

最早声称有曼德拉效应现象是2010年一位研究超自然现象的"超能力研究者"——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

她发现自己跟很多人一样,记忆中南非总统"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但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后来更被释放,还当上南非总统,直至2010年时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但是,原来早于2010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自己清楚记得,曼德拉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监狱中离世。提出的人能够陈述当年自己看过的报导、葬礼的电视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遗孀赚人热泪的演讲。当这个说法提出后,得到大量网民回应,表示有相同记忆。

此后,相类似的事件在全球各地不断发生,在2015年和2018年成为爆发的高峰,之后余波还在持续。

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自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出现了不同的记忆。

这种现象之前因为"对事情持有错误的印象"而知名,曼德拉效应其实只是一个新名字而已。这个理论假设小量子波函数允许人们在宇宙的缝隙间穿越,达到一个此刻情景类似的时空,那个时空里的人们也都不是他们的朋友。

但也有很多情况,是现实与人的集体记忆一出现不符,就会被人为标签为"曼德拉效应",而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属实、是否真的可以被归类于曼德拉效应的范畴之内。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9)

《爱我中华》歌词

实际上,曼德拉效应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例如著名的歌曲《爱我中华》中有一句"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被我们大部分人记成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

例如詹天佑铁路修的形状,之前教科书写的是「之」字形变为「,现在则变更「人」字形。

曼德拉效应最可怕的一个沉思者(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10)

例如李白《侠客行》中的诗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是很多人记得明明是「了事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才是对的。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记错了,但是你骨子里深深地认为,现在的世界和你曾经认知的世界,或许真的有些地方不一样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