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千古存(清风典历不如学也)(1)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杨伯峻《论语译注》

【小识】

向书“借力”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荀况的《劝学》,其中有几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就是要善于向外物借力。荀子用一大串排比句,但他想说的意思只有一句:读书是向外物借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知识就是力量嘛!学习使人进步嘛!

孔子当然知道思考的重要性,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一味地读书而不动脑子,就是死读书,会越读越迷茫。但他也清楚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也说“思而不学则殆”,一味地思考而不读书,就是死脑筋,会越想越糊涂。

读书之所以重要,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书是他人智慧的结晶,读书就是向他人借“智”;一是,书是前人经验的载体,读书就是向前人借“经”。也就是说,有现成的智慧、现成的经验,我们为什么不借来一使、取来一用,而要在那里冥思苦想呢?脑子是用不完的,但做这样的无用功,你会头疼的,你甚至会后悔的。“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地思考,首先说明孔子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但终竟一无所获,他不后悔才怪呢!

《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孔子读书,不但要读熟、读透,还要读“破”。书读到这个程度,才算是真读书,书才会真“给力”。(尚之)

清风正气千古存(清风典历不如学也)(2)

知母: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该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内治肺热咳嗽、胃热消渴、肺燥咳嗽。主产山西、河南、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

清风正气千古存(清风典历不如学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