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康复时间(中风后遗症的康复)(1)

中风令很多人谈之色变,一方面是因为其病势凶猛,动辄性命攸关。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诸多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中风后的康复过程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它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后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状,表现为以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及日常大小便障碍为特征,本病冬季易发,多见于老年人,属中医学中风,偏枯,虚劳等范畴,逐年有年轻化的趋势。

主要发病症状有哪些?

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涩,半身不遂,舌红,脉弦,兼见一侧视力障碍,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什么时间进行康复治疗最好?

越早进行康复,恢复状态越理想。

专家对“早期康复”的观点早已达成共识,一般来说,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48小时后进行康复,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应在7至14天后进行康复。

中风后1个月内为中风的急性期,也是康复的黄金期;1至6个月内为恢复期,是康复的白金期;6个月至2年内为后遗症期,是康复的白银期。理论上来说,中风患者在2年内进行康复都有效果,但是6个月内进行规范康复的患者,60%以上能够完全恢复生活自理,约20%的患者需借助一些帮助才能够完全生活自理,仅5%需要完全接受帮助。

因此,中风偏瘫患者应该接受早期康复、全程康复和整体康复。全程康复是指黄金、白金、白银期都应该进行康复。其中,黄金期的康复效果最好。整体康复是指进行心理、肢体、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康复。

而系统规范的康复疗程还必须做到3个“6”,即每天至少做6小时,每星期至少做6天,连续做6个月以上。

在为病人做康复治疗时,医生都要根据每一名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正确摆放肢体位置、保持关节活动度等。两周后到半年内为恢复期康复时间,患者80%的功能要在这个阶段恢复,如果错过了康复训练或康复不理想,就会失去恢复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若是患者中风后半年内不及时进行康复,不但功能恢复减慢,肩手综合征、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肢体痉挛、疼痛、骨质疏松等后遗症也可能一一出现。

脑中风康复期怎样治疗效果更佳?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让患者恢复得更彻底,减少复发的机会。针对中风患者肢体活动困难的症状,通过特定的仪器帮助患者锻炼患侧肢体,恢复精细动作能力。若患者伴有言语不清,还可同时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另一方面,传统中医疗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针灸、推拿为特色,配合中药口服与熏蒸,为患者调理全身气血,重新达成自身的平衡。

西医做康复注重肢体功能的训练,中医则侧重对中风起病原因的论治。在中医看来,中风造成的肢体活动不利多因“瘀血阻络”,治疗原则上会以“疏通经络、活血祛瘀”为法,这是治本;西医的康复则强调肢体的有序锻炼,从局部着手,这是治标。二者结合才能标本兼治。

冬季脑血管病高发期间该怎样合理预防?

冬季气温低是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寒冷天气不仅会使纤维蛋白原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脑供血不足症状,还会刺激外周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加重心脑负荷。尤其是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病的中老年人突发脑中风的危险性更高。冬季节日较多,暴饮暴食会使中风病防治雪上加霜。过饱会使血液重新分配,导致流入胃肠血液量增加,大脑分配减少,则易引发脑血栓形成,同时,过饱饮食也会加重冠心病的心脏负担。所以,冬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食用柚子、柿子、柑橘等果疏,此类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预防脑中风的发生有帮助。饮食上,尽量少食用脂肪高、胆固醇高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忌高度烈性酒,避免过饥过饱。冬季气候干燥,口渴感不及夏季明显,人体消耗水分增多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进而造成缺血性脑中风。因而,老年人应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睡前睡后喝杯白开水,不仅可以改善缺水的状况,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排便问题上,中老人年人排便应规律,排便时不可过于用力,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用力排便易导致颅内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

中风患者、高危人群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临床上,脑出血量超过脑部血液40%就有生命危险,脑梗塞在发生3—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

总之,冬季预防中风病的原则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寒保暖、合理膳食;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让我们医患携手共同战胜病魔。

专家简介

中风后遗症康复时间(中风后遗症的康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