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阅读是学习的基石、教育的根本

儿童阅读便是基石的核心

在家进行的亲子活动中,有一项活动几乎所有父母每天都会和孩子一起做,而且非常肯定它对孩子成长的帮助,那就是阅读

截止目前,已有大量的证据显示,尽早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以及未来的阅读能力,进而帮助孩子就学后的学业成就。

美国儿科医师Dr. John S. Hutton医生及其同事近年发表了一项新研究,他们藉由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观察到幼儿在听读故事时,其大脑的真实活动状态。

幼儿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儿童阅读的好处)(1)

研究团队招募了19名3~5岁健康的学龄前儿童,这些孩子有37%来自低收入家庭。研究的进行方式是让孩子听一段适龄的故事,同时对其大脑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然后,比对负责发展语言和理解故事的大脑区域活动,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家庭阅读环境较丰富的孩童,其大脑负责语义处理的部分更加活跃。

大脑负责羽翼处理的这一区域是在帮助我们从语言中分析意义,对于发展语言、文字乃至自主阅读都极其关键。

研究中的家庭阅读环境指标包括亲子共读频率、家中书籍数量、以及书籍种类的丰富程度。

二、孩子在听故事时,其脑部与图像有关的视觉区域被活化。

研究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孩子在”听”故事时,同时能够「看到故事」。这种功能称之为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这个功能很重要,当孩子们从阅读图画书在进展到文字书时,他们必须想象文字背后发生的故事,才能帮助自己理解文章的涵义。这也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想象力。

三、不论贫富,只有有丰富的阅读环境,就能在家活化孩子脑部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孩子脑部活化的程度,与家庭收入如何,或是父母有无额外教导孩子认知技巧(例如认识数字形状)等因素并无相关,但与丰富的家庭阅读环境有正相关。

也就是,不论富有或贫穷,不论家长有没有能力特意教导孩子认知,只要家长愿意帮孩子建构丰富的阅读环境,包括常常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家中经常有童书,选择不同内容的图画书念给孩子听,就能够刺激孩子脑部神经细胞的发展,且让大脑内不同功能区域有较多的链接,如此就能帮助孩子未来的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这点,对许多处于经济能力较弱的家庭,意义更为重要。

四、早期认知发展落后,可能影响日后学习表现。

2016年卫福部国健署出版的台湾健康不平等报告书中指出,孩子出生的第1年是其神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日后的认知能力奠定基础。如果儿童的早期认知发展落后,他们在日后的教育阶段有可能进一步落后,早期认知能力发展与之后的学业成就、收入和健康等高度相关。

调查报告显示,台湾母亲的教育程度和是否经常念书给三岁的孩子听有显著落差。教育程度大专以上的母亲念书给孩子听的比例是小学教育程度母亲的5倍,是国中学历母亲的3.4倍,以及高中学历母亲的1.8倍。这可以部分归因于较高学历的父母较有能力念书给孩子听,也更容易引发孩子对故事和文字世界的兴趣。

幼儿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儿童阅读的好处)(2)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还读书的人,需要潜移默化,父母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自身做一个爱读书的榜样,是帮孩子爱上阅读的重要方式。父母爱阅读,孩子自然会觉得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也会有样学样。

给孩子创造一个能随处接触书的环境,比如床头、玩具旁,到处都能让他接触到书,也是在暗示孩子“书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家长为孩子不爱看书很发愁,于是天天强迫孩子一起看书,结果孩子反而更讨厌看书。其实逼迫只会造成逆反,或者心口不一的“服从”,效果自然不好。内在驱动力才是最重要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但这需要大人激发和引导。

孩子本身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世界充满“兴趣”,关键要用对方法。所以引导孩子阅读,一定要注意:

分龄阅读

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要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进行相应的阅读。

2-4岁宝宝处在语言敏感期,其感知范围在逐渐扩大,感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此时给孩子选书应当注意几个方面:

1.故事要口语化,不要出现复杂的句子或情节,故事中的人物不要过多,最好是增叠式的推进和重复的故事,可以刺激记忆和鼓励孩子合理猜想。

2.故事要贴合孩子的生活情景,让孩子可以通过故事结合生活经验,扩大认知面,甚至可以帮助培养好习惯。

3.温馨的情感故事,帮助孩子完成情感表达。

5-7岁是孩子阅读理解力迅速发展期,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也更加丰富。随着孩子逻辑思维的萌芽,情节复杂曲折一些的故事也可以理解了。除了“听”故事外,逐渐可以培养他们进行自主阅读。此时给孩子选书要注意:

1. 依然不需要大量篇幅的字,有的家长在这个时期希望孩子多认字,便给孩子看字多图少的书,这是不好的。5-7岁的孩子,还是右脑的图像思维更为发达,依然是右脑为主去认知世界。此时刺激他们右脑的想象力,比多教会几个字重要得多。因为字少图多的绘本,孩子会根据图片去想象更多的情节内容,而字多词少的绘本,孩子会依赖字的情节去记忆故事,而忽略想象图片的情节了。要知道右脑的开发只能在早期(学龄前),但“认字”真的不急于一时。

2.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简单的情节可能不够吸引他们,需要提供些复杂生动有趣的情节。

3. 除了口语化,书中也可以有些书面语,增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4.孩子开始进入了“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每天会有很多问题。科学绘本就是解答他们疑问的好方式——让孩子在看书中找答案,这比家长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要好很多。同时,也是在暗示孩子,很多问题的答案在书里,而不是在爸爸妈妈的脑子里,你将来看书就可以找到答案了。这样等孩子上学以后,自然也会有自己去翻书找答案的习惯,而不是张口就问。很多思维习惯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

5.传统故事,历史故事,增加孩子的人文知识面。

幼儿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儿童阅读的好处)(3)

正确引导

除了注意内容,我们还要注意语气语态,以及和孩子看书时互动引导方式。

很多家长陪孩子看书的时候,只是一页一页地按着书本上的字读,孩子难免会缺乏兴趣。家长陪孩子看书的时候,要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讲述每一页的情节,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孩子才会更有兴趣。

不用太过在意书本上写的文字,完全可以展开你的想象力去编造情节。孩子不会在乎你说的是什么,只要他觉得有趣都愿意听,他们还会看着图片自己去联想情节。

大些的孩子,一个故事读完几遍后,还可以引导孩子复述,讲给你听。允许孩子自己对情节添油加醋。只要他能快乐的讲述就行。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有兴趣看更多的书、听和讲更多的故事。

讲故事的时候,要和孩子有互动、有提问,引导孩子去观察画面、思考问题、引起孩子的兴趣。互动还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让他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问方式可以针对情节,还可以针对画面上的颜色、数量方位等等。帮助孩子寓教于乐,学习巩固一些知识。问题不用太多,问得太多孩子也会烦。讲故事时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不太集中时,建议提些小问题,进行互动,让孩子注意力回来。每次读同本书也可以问不一样的问题。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那群妈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那群妈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推荐阅读

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家长

太强悍了,看完就懂!学英语自然拼读看这套教学视频就够了!

一套方法解决6大作文难题,聪明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学

蜜源app靠谱吗?怎么赚取佣金?深度解析蜜源APP赚钱的真相

免费领取 《名家朗诵(小学至高中)古诗文》MP3 精品典藏

上小学之前,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提前学拼音?

免费领取 名家朗诵《唐诗三百首》「珍藏版」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