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一首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揭开一幅诗意盎然的“秋节佳人图”……昨天是中秋节,月满人团圆之际,一群年轻观众相聚在哔哩哔哩(简称“B站”)中秋特别节目《花好月圆会》的直播间。50分钟的节目包括“秋节佳人图”“繁华市井”“花车斗彩”“一觞一咏”“风花雪月”五个部分,以两位女主角中秋夜同游为主线串联。有网友赞道:“精美得犹如一部国风大片!”
图说:B站中秋特别节目《花好月圆会》海报
敦煌壁画“活了”
作为参演本次《花好月圆会》的重量级艺术家,国潮音乐人萨顶顶和舞者殷硕在“花车斗彩”板块一亮相,便惊艳众人。萨顶顶从妆容到服饰,全部参考范文藻、常莎娜两位大家的临摹作品,还原了敦煌莫高窟五代第98窟东壁女供养人像的形象。她演唱的歌曲,也是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马久越根据考古学家、音乐学家从敦煌壁画上翻译的25份残谱改编而成。另一边,殷硕踏着萨顶顶的歌声,旋转蹬踏,展现曼妙身姿,以源自西域的胡旋舞,展现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
图说:花车斗彩
这个板块之所以叫“花车斗彩”,顾名思义,背景里的花车是重要的看点。两辆大型花车的设计一座呈中原风格,另一座为西域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化交融特征。西域花车上的华盖图案,来自敦煌壁画;主灯的灯罩纹饰,借鉴了敦煌莲花飞天藻井;地毯则取材自敦煌复原宝相团花。中原花车上,仅一根柱子,就结合了莫高窟中的柱纹、唐代云龙纹铜镜和汉代瓦当朱雀纹等元素。这些细节满满的考据、还原,让节目如观众所说,“每一帧都是古画”。
图说:萨顶顶
小摊上的文物
两位女主角走过中秋夜人声鼎沸的“繁华市井”,草编、评弹、举鱼灯、飞花令及提线木偶戏等传统民俗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人目不暇接。2006年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万载开口傩”成了最受关注的“重头戏”。傩戏是江西万载县地区一种驱鬼逐疫、祈祷平安的戏曲艺术。作为傩戏源头的傩舞(鬼戏),是华夏文明中可考的最古老的祭祀活动,所以傩戏也是研究自然崇拜、巫术信仰时期的汉族先民,为数不多的珍贵史料。跟着镜头,观众们好似穿越到千年前的市井街头。
图说:傩戏
除了镜头聚焦的表演艺术,那些隐藏在“繁华市井”深处的彩蛋,也令观众惊喜连连。看完川剧变脸,两位女主走向下一个舞台,途中路过一个卖玩意的小摊,眼尖的观众立刻认了出来,摊上放着的是“三星堆面具”和“三星堆手杖”,而摊主正是知名手工博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他还原三星堆文物的视频,仅在B站播放量就达2000万,代表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图说:摊上放着的“三星堆面具”
国团圆家团圆
中秋团圆夜,不全都是热闹喜悦,从古至今戍守边关的将士、疫情之下奔波在一线的防疫人员等,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国家英雄。“他们那里是不是真的只有大漠孤烟、金戈铁马?”“不,他们一定也有他们的风花雪月。”两位主角的对话,拉开了“风花雪月”板块的演出。参演节目的“铁羽踏白”团队,身穿自己创作的盔甲,代表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献上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武舞”,展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霸气。其中一副“改良赵云甲”,甲片制式为古代高级指挥官才能配备的龙鳞甲;胸甲借鉴了法海寺壁画中的增长天王像;肩甲部分的兽吞,取材自西安博物馆的唐代金龙雕像;整体色调,则参考了京剧中赵子龙的白衣银甲扮相。团队成员曾表示,这套盔甲所有的元素都是为了烘托赵子龙的儒将形象,是“我们对儒将最美好的想象”。
图说:改良赵云甲
节目尾声,一场网友自发的线上“放天灯”活动相当动人。画面一转,原本明月高悬之下振臂高呼的将士们成了女主角“筱筱”笔下的水墨画。她收起笔,走出房门,放飞天灯,之后是长达3分钟天灯的空镜头。这块留白,成了网友们用弹幕代替天灯许愿的小天地。漫天飘飞的灯火,与屏幕里不断滚动的弹幕交相辉映。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刷着“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是这个中秋,年轻一代对国家、民族献上的最诚挚、最特别的祝福。(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图说:放天灯
记者手记:文化彩蛋,彰显自信
在年轻人喜爱的B站,在他们守着电脑观看的《花好月圆会》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文化的元素被以彩蛋的方式“藏”在了节目当中,而这些彩蛋也无一例外地被热爱传统文化、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见。
彩蛋,其实是一种带有文化自信意味的、大胆的创作方式。电影《头号玩家》《失控玩家》,敢于大量运用彩蛋,都是基于对相关文化的信心,创作者相信观众不仅会自主挖掘这些彩蛋,而且乐在其中,希望看见更多此类文化元素。如今,这样的自信也出现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域,出现在了肩负传承中华文化使命的年轻一代群体中。
这份自信,在各大网络平台中浓厚的国风创作氛围中同样可见一斑。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B站国风爱好者已达1.36亿,国风主题视频超过100万支。国风已来袭,国潮正当时。(吴旭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