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士生活自清流
三国的颍川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不仅出来了郭嘉、荀彧、和徐庶这样的人才,而司马徽更是以“水镜先生”为名,受到众多学士和英雄的追捧。
这司马徽是个清雅的人,他崇尚的是那种真正不慕名利的隐士之流,终日以种田农乐为趣,一生不出仕。
虽然司马徽是不当官,但不代表他抛弃了世俗。他的心里也装着天下,跟他来往交流的人,也都是各地的名流之辈。
要是有人来拜访他,求问治国安民之策,他就会给对方推荐适当的人才,他自己是绝对不会出仕的。
刘备也来找过司马徽,司马徽对他青眼相加,特别推荐了三国开挂组合,即诸葛亮和庞统的“龙凤套装”。
有的人觉得他奇怪,大丈夫有了超凡的才能,就应当报效国家,为主公鞠躬尽瘁,怎么能够浪费自己这天赐的才能呢?
我看这司马徽最是看的明白,乱世既是建功立业、名垂千古的大好机遇,也是身败名裂、功败垂成的迫不得已。
又或者说,司马徽是一个真正忠汉的君子,那些人请不动他,是因为他们都不是为了东汉效力的臣子。
他心中的梦想是为汉朝天子鞠躬尽瘁,而不是服务这群“乱臣贼子”。当时式微草莽的刘备能被他优待,也只是因为他是忠君的“刘皇叔”。
在三国时期忠诚这一品质完全不值钱,要是说关羽和张飞忠于刘备,那更是可笑,所有人真正应该忠诚的人是这正统的汉朝天子。
这样说固然有迂腐之嫌,但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哪怕汉献帝被困于囹圄,只要他想恢复正统,仍然会有人前仆后继来为他效力,“衣带诏”一事由此而来。
二、耕田夫翁老好人
我们眼中的水镜先生是一个世外高人,真实的他却是一个从不结怨的“好好先生”,没有文人墨客的傲气,也没有大家豪杰的风骨。
烈日炎炎,如果你见到了在田地里一身粗麻布、戴着草帽种田的男人,双腿都是泥斑,你肯定也不会把他和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联系到一起。
南州的士子庞统跋山涉水两千里,坐在马车上,见面就是责备司马徽的话:你一个处世显赫的大丈夫,干这些妇女家家的事情,不知轻重,丢人!
继承了刘表官职的小儿子刘琮也来拜访水镜先生,他的仆人见到了耕地中的司马徽,大骂他是坏心的奴仆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冒充水镜先生!
司马徽也冤枉,世人把水镜先生虚构得太过清高,塑造成了一个高大上的形象,哪里见过他真实的样子呢?
所以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总是感到失望的。
他们只希望见到文质彬彬、高风亮节的翩翩君子,而不是一个土里土气的种田老翁。
别人对他的蔑视、怀疑、恶意的目光,司马徽通通都不在意。哪怕是当面对他说了过分的话,也可以轻而易举被原谅。
不仅是对那些高官名士如此,附近的村人冤枉司马徽偷了他们家养的大肥猪,司马徽也没有生气,只是坐等一切水落石出。
脾气好是司马徽的保护色,他也知道人情世故,但他把这一切都看成过眼云烟,这种高度不是一般人能比及的。
不过司马徽也有不喜欢的事情,刘表总想把他请去出仕,司马徽就在他的管辖地内,这么一个人才自然是不能放过了。
司马徽明着跟刘表藏拙,把自己的学识经纶都藏进心底,只是露出朴实无华的一面。刘表见了他,便觉无趣,料想是世人夸大了传言。
这就是司马徽的“不善”的一面,收敛起自己的光芒,不让你看到一分一毫。他吝啬同你展现风采,这也是他的小小脾气。
三、藏拙智慧保气节
司马徽的智慧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
那种与世无争的好相处方式,像是一池去花留叶的荷花湖水不动声色,像是一尊简朴无华的千年石像默念时光。
你听他说话,一张口就是春风的温柔,一张口就是超脱的箴言。
他没有什么大成就,他只是三国背后默默推动的一只手。司马徽知人善举,把每个人推荐给最合适他们的明主。
诸葛亮同刘备是一种千里马和伯乐默契,司马徽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形。他希望有人能早日结束乱世,自己却不能出仕另投背离汉朝的正统。
最为惋惜的就是司马徽的结局,无能的刘琮向曹操献上降书,这块净土也被曹操的兵马踏满了马蹄印迹。
曹操的偏执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心够狠,想要得到的人才就会千方百计挽留,连徐庶的老母都能被他扣在大营之中做威胁。
司马徽的名声早就扬外,曹操派人带他来做官,还没有等到曹操的安排,病重的司马徽就去世了。
这是一个难得保全的结局,司马徽的清流名声没有被抹黑,疾病也是无可奈何的人之常情。
曹操也不能把人拉出来泄愤,这种事情就被憋在了心底。
只是这病来的蹊跷,来的突然,我们终究不知道司马徽的病是从何处来。
小剧场:司马徽:“不当官,不出仕,可算命,可聊天,种田使我快乐,我是你们永远得不到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