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不景气在全球都是一样的,谁还会拿着纸质杂志看呢?应该只有日本了,因为日本的情况非常特殊,十成的出版物,有七成是漫画,因为日本出版业的净利润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漫画和漫画有关的刊物,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周刊少年jump揭刊号封面?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周刊少年jump揭刊号封面(周刊少年JUMP的进化史)

周刊少年jump揭刊号封面

定海神针

出版业不景气在全球都是一样的,谁还会拿着纸质杂志看呢?应该只有日本了,因为日本的情况非常特殊,十成的出版物,有七成是漫画,因为日本出版业的净利润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漫画和漫画有关的刊物。

一提到日本漫画,大家耳熟能详的大部分漫画其实都在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这本杂志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不过她并不是日本战后最早的漫画杂志,小学馆和讲谈社的漫画杂志比集英社的历史更早,因为集英社本身就是1925年从小学馆分离出去的,最早是小学馆旗下出版娱乐杂志的部门。

《周刊少年JUMP》创刊号

现在的集英社由三大部门组成,分别是负责销售和宣传的营业部,人事和财务的管理部,这两个部门人数占集英社的30%,剩下70%都是负责杂志和编辑事务的编辑部。除此之外还会雇佣一些“临时工”作为临时编辑、美术设计和摄影等,不过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又增设了海外市场拓展部,负责国外信息和读者需求的大数据分析,促进集英社在国外市场的发行量,开展国外市场。

定位少年人群的《周刊少年JUMP》

60年代兴起的《周刊少年JUMP》正赶上漫画发展的高峰期,因为当时漫画分级制度还不明确,所以一方面50年代看漫画的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在出现了面向成年人的青年漫画风格“剧画”的新漫画类型后,大量漫画读者转向了剧画,但《周刊少年JUMP》却精准的定位在6到18岁这个人群,也就是之后的少年漫画的读者人群,这个定位一直保持到本世纪初。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日本的漫画周刊在其独特的漫画产业的影响下既然存活,但因为日本高龄社会和少子化严重,包括漫画在内的出版业依然受到严重冲击。

2012年面向小学生的《最强 JUMP》创刊号

在这种环境下,集英社不得不进行细分领域的拓展,2012年发行了面向小学生的《最强JUMP》,介绍电脑游戏的《V JUMP》,面向成年人的青年漫画杂志《Young JUMP》,面向上班族的《BusinessJUMP》和小说随笔综合志《Jump Square》(SQ)。

《周刊少年JUMP》的历史要追溯到1968年7月创刊,不过当时的《少年JUMP》还不是周刊,是半月刊,因为早些时候的漫画杂志是月刊,随着看漫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月一本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就变成了半月刊,但是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就变成了周刊,一周一本,一年后的1969年,集英社的少年JUMP也变成了周刊,就是《周刊少年JUMP》。

最初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大黑柱《男一匹小鬼大将》和《破廉耻学园》

不过在集英社创刊的时候,小学馆和讲谈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周刊少年SUNDAY》已经经营了10年,基本上大部分有名的漫画家都在这两本杂志连载漫画,比如手冢治虫、石森章太郎、横山光辉、水木茂、藤子不二雄、赤冢不二夫等等。为了提高《周刊少年JUMP》的核心竞争力,编辑部采用了“独占契约制度”和“读者调查问卷制度”,随着这两个制度的确立,有两部人气作品成为《少年JUMP》的最早的大黑柱,就像之前的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四黑柱火影死神海贼龙珠一样,一部是本宫广志的《男一匹小鬼大将》,另一部是永井豪的《破廉耻学园》,两部作品都超过百万销量,成为《周刊少年JUMP》初创期的开路先锋。

1974年51号、以本宫广志为首活跃在《周刊少年JUMP》上的漫画家们

长野规与集英三原则

《周刊少年JUMP》的创刊人叫长野规,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这个学校诞生过8位日本首相,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在早稻田念过书。长野认为,办好杂志最重要的是倾听读者的声音,深入了解读者的内心感受,为此他创建了“读者调差问卷制度”,在第一次读者问卷调查中,长野从读者的反馈中收集最希望漫画周刊做出的漫画精神,浓缩为三个词,就是后来集英社的漫画三原则:友情、努力和胜利。

1914年创刊的少年月刊杂志《少年俱乐部》1939年提出友情、勇气、正直的口号

当时读者的回答中一致反映,最让你感到温暖的是友情,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努力,而最让你开心的是胜利,长野认为好的漫画都应该包括这三个要素,漫画三原则一直沿用到今日。

在《周刊少年JUMP》创刊的时候,日本漫画按照读者群年龄划分已经发展为儿童漫画、少女漫画、少年漫画、青年漫画几个类别,而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在当时都处于上升期,(青年漫画的前身)剧画刚刚成立了剧画工坊,60年代末就连儿童漫画家手冢治虫的助手都是剧画迷,搞得手冢本人去看了精神科,少女漫画则在1972年大放异彩,池田理代子《凡尔赛玫瑰》成为70年代三巨作之一。

但《周刊少年JUMP》却定为为少年杂志,面向小学生和中学生,按照长野的解读,这个年龄段的读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精力充沛,想象力丰富,具有一定的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所以《周刊少年JUMP》各个历史时期的漫画都是对应这部分年龄层需求的热血打斗、校园生活、运动和科幻(SF)类型的漫画居多。

1973年、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棒球漫画《Play Ball》

集英社最初的大黑柱、本宫广志的《男一匹小鬼大将》主角就是一名叫户川万吉的初中生,向人数众多的不良少年进行挑战,最后以一当十惩恶扬善的英雄故事。漫画中的角色年龄、热血的勇敢战斗都满足了小读者们想当英雄的梦想。另外,精心打磨运动题材的漫画也为杂志源源不断的带来少年读者,因为6到18岁的青少年都会参加体育运动,并对某种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最初创刊的棒球漫画《Play Ball》到黄金期的《足球小将》,再到后来的《黑子的篮球》,虽然漫画主题的运动类型在改变,但反应少年主角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却一直不变,激起了青少年内心热爱拼搏和渴望胜利的强烈共鸣。

《周刊少年JUMP》还吸引了不少女性读者,最早引起女性读者喜爱的是《圣斗士星矢》作者车田正美的漫画《热拳本色》(连载于1977年至1981年),根据读者调查发现,女读者们被主人公的英俊外表、故事中的恋爱情结以及特技的运用所吸引,从此之后的十多年里,《家庭教师》、《黑子的篮球》、《海贼王》都吸引了不少女性读者,比例超过了一半,特别是对漫画单行本的销量有很大的帮助。

1977年、《周刊少年JUMP》上的女性最喜欢漫画、车田正美《热拳本色》

读者问卷调查机制

对《周刊少年JUMP》产生绝大帮助的“读者问卷调查”制度大有来头,是有个人差异理论推演而来,所谓的个人差异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他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服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爱好、兴趣、价值观、态度和需求,再挑选与之相应的信息进行传播。否则,与受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会遭到回避和拒绝,而对个人差异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周刊漫画杂志的读者定位是否准确。

实际做法就是,编辑部在每本杂志的第一页夹了一个贴好邮票的读者卡,用于了解读者对哪些漫画感兴趣对哪些漫画不感兴趣。

读者卡的内容包括:1、本期中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三项是什么?选择答案有本期连载的25部漫画和封面设计;2、你想得到什么礼物?注明地址、联系方式、姓名、性别和年龄。正反面都是相同的问题,不同的是,正面是对常规连载漫画的调查,背面是对短期特别策划漫画(一期或者几期就完结)的调查。因为知名漫画被改编成动画的同时还会出版单行本,单行本的出版依据就是这些读者调查,现在读者卡还加入了对目前播放的哪些动画感兴趣,根据反馈适时进行新的调整。

创刊一周年纪念版《周刊少年JUMP》

一旦连续10周在读者调查排名垫底就会被编辑部腰斩,以往被腰斩的漫画有连载了10周的《NUMBER10》和《SANTA》分别连载了10周和12周,腰斩原因是前者故事情节太扯,后者与缺乏新意与某部连载作品太过类似。

一般被腰斩的漫画都有以下通病:1、缺乏创新、内容雷同;2、作者逻辑比较差,读者无法理解;3、作者社会阅历不多,内容肤浅,缺乏内涵。

“读者问卷调查制度”除了对漫画有影响之外,还对编辑的工作十分有帮助,《周刊少年JUMP》前编辑长鸟岛和彦认为漫画新人创作的作品对于编辑和漫画家而言都是未知的考验,可以通过读者的反馈调整编辑的经验主义,对读者的作品进行指导。通过读者反馈,还能帮助编辑分析漫画中欧冠角色设定、剧情安排等漫画要素的数据分析,了解读者感兴趣的详细要素和大致方向,以此为依据,编辑部会制定新的选题规划。所以,调查制度已经超出调查表的范畴,不但达成了与读者的沟通,为作品创作提供灵感来源,还为未来选题提供了标准。

不少新人漫画家在《周刊少年JUMP》得到充分的成长,这要归功于集英社的“编创协同合作模式”,漫画家的成功与编辑的后天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漫画杂志的编辑对漫画有着极高的鉴赏力,他们通过作品的样章就能看出漫画家的绘画功底和故事能否吸引读者,在荒木飞吕彦的《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中曾经记载,荒木拿装着样稿的信封去给编辑看,编辑从信封里只抽出第一张看了一眼就飞快的放回去退给了荒木,这件事对荒木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理打击,所以,如何在第一页就吸引读者,如何起好标题都成为画漫画的必修课。

创刊七周年的《周刊少年JUMP》

编创协作与独占契约

事实也是如此,编创协作流程,就是漫画家先将自己创作的思路整理成文字,配上漫画样稿一并送到编辑部,责任编辑会召集人员进行讨论,如果可行,再分配3到4人与漫画家一起讨论漫画内容和讲故事的方法,并针对故事展开提出建议。基于这种制度,新人漫画家得到经验丰富的漫画编辑的协助,并快速成长,培养了用漫画讲故事的能力。

另外,集英社还设置了漫画大奖以激励漫画家,并且培养和选拔了大量新人,这就是1971年为纪念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成就而设立的手冢奖,大量的人气漫画家都是从手冢奖被选拔出来的,比如井上雄彦、荒木飞吕彦、富坚义博、桂正和、北条司等都得过手冢奖的提拔。2007年,集英社增设了“JUMP Treasure”新人漫画奖,专门激励新人漫画家。

另外,由搞笑漫画鼻祖赤冢不二夫创建的“漫画家助手制度”也对《周刊少年JUMP》的漫画新人们帮助很大,不少漫画家的助手在与漫画家的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了宝贵的漫画创作经验,漫画家在将故事轮廓画完草稿之后,会将描线、上色、背景、网点等工作交给助手完成。大部分漫画家都经历过助手这个阶段,比如《周刊少年JUMP》最初的大黑柱、《破廉耻学园》的作者永井豪是50年代常盘庄时代的漫画家石森章太郎的助手,《灌篮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彦是北条司的助手。

井上雄彦(右)曾经在1987年作为北条司(左)助手、学习画漫画(照片照于2016年)

因为周刊漫画的出版周期只有7天,所以工作繁忙紧张,无形中为漫画团队创作漫画创造了条件,漫画家团队创作的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漫画家构思故事情节和文字说明画出线稿,助手来画背景上色描线;另一种模式是文稿作者与漫画家合作,由文稿的作者直接将原作中的精神传递给漫画家,让漫画更忠实原作。比如横山光辉的《三国志》就是根据吉川英治的小说《三国志》改编的,而原哲夫的《北斗神拳》就是和文稿作者武论尊合作的,《约定的梦幻岛》则是白井カイウ负责文稿原作,出水ぽすか负责作画。另外,漫画周刊还会提供给漫画家剧本制作人撰写台词,为漫画加分。团队作战与漫画家单枪匹马不可同日而语,比喻成飞机大炮与大刀长矛的对决也并不夸张。

在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创建的初期实行了漫画家独占契约制度,为漫画家提供丰厚回报的同时,禁止漫画家同时为其他出版社画漫画。具体约定为:1、漫画家不能再《周刊少年JUMP》以外的刊物上连载作品;2、《周刊少年JUMP》编辑部会支付稿费之外的独占补偿金;3、合同期限内及到期后均不可与其他杂志啥商讨签约事宜。

1978年《警犬卡尔》热播后、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漫画《警犬物语》

集英社最初的漫画家独占契约制度虽然对漫画家有一定的束缚,但是让漫画家可以将精力尽可能多的放在内容创作上,同时,集英社也乐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一名漫画家,既留住了人才又防止了给他人做嫁衣的情况。

这个制度,培养了读者的消费习惯,想看这个漫画家的漫画只能买《周刊少年JUMP》,时至今日,不少《周刊少年JUNP》上连载的漫画下面还注明,该漫画只能在《周刊少年JUMP》上看到的字样。

良性闭环

那么,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漫画的漫画家们的收入情况怎么样呢?新人漫画家基本可以拿到200万日元的年薪,一般漫画家可以拿到300万到500万日元的年薪,而人气漫画家就非常厉害了,比如尾田荣一郎年收入可以达到30亿日元,主要来自原稿费、版税、衍生品周边、作品改编费,其中最主要的收入是版税和衍生品周边这两块,基本达到总收入比例的95%左右。

如今《周刊少年JUMP》的大黑柱、尾田荣一郎《海贼王》

《周刊少年JUMP》的三次售卖理论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成熟的杂志商业模式,第一次售卖是周刊漫画产品,也就是漫画作品本身,第二次售卖是读者群感兴趣的广告收入,第三次售卖是周边衍生品的变现收入,依靠三次售卖获得的收益,漫画家们也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通过《周刊少年JUMP》的经营模式和历史分析,我们了解到,漫画作为ACG产业的最底层支撑体,是构筑在被充分保护的漫画作者的知识产权基础上的,不管是变现利器的周边也好,作者赖以生存的版税也好,都是漫画家付出了智慧劳动的结晶。

做好漫画产业,需要载体平台、读者、编辑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复杂的平衡和良性循环,中国漫画产业,任重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参考资料

中野晴行《漫画产业论》、筑摩书房

Max Ziang《酷日本》、三联书店

李常庆《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向华《泛亚洲动漫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李长声《日下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家国《中国动漫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孙树林《日本漫画文化浅论》、日本学刊

陈磊《日本的数字及动漫出版状况调查》、出版发行研究

诸葛蔚东《周刊少年JUMP经营策略分析》、科技与出版

潘郁红《漫画日本——日本漫画学的形成及现状》、开放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