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址在今河南禹县,古代属钧州,而得名。

其创烧年代旧有北宋及金两说。

钧窑的特点及历史(北宋及金代著名瓷窑之一)(1)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岀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的多种釉色。但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状不透明感觉,其瓷胎一般经过素烧用铜在还原气氛中烧岀红色是唐长沙窑的创举,宋钧窑则达到更加成熟的程度。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熟,为元明,清景德镇红釉的烧制奠定了基础。元代钧瓷的烧造量大增,大件器增多但胎质粗松,盘,碗之类多施半釉钧瓷的一个特征是瓷器釉面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解放后在禹县神垕恢复了钧瓷的原配方和烧造技术,发展了许多色釉新品种。

钧窑的特点及历史(北宋及金代著名瓷窑之一)(2)

【宜均】:清代初期亦称宜兴挂釉。

明,清两代江苏宜兴生产的一种带釉的陶器,由于这类产品和宋均窑有某些相似之处故称“宜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