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德国研究者瓦格纳在病床上躺着治疗。他拿出世界地图,边分析地图,边思考他在研究探索中收集到的信息。有那么一两秒钟,他意识到不同大陆块可以像拼图一样拼起来。不同大陆块边界的位置岩石和化石存在相似性更加增加说服力。一旦他把线索拼凑起来,很久以前的古大陆跃然在眼前。经过几亿年的运动,古大陆的碎片四处漂移,形成今天被大洋分割的各个大陆板块。

异方差产生背景原因(为什么有些东西你无法理解)(1)

为什么我们想不到大陆板块会移动?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千奇百怪的答案?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结果不同。认知水平又跟什么有关系呢?

笔者认为它跟人的思维组块有关系。当思维组块的能力提高时,洞察问题的认知优势就能提高。那么什么是组块,组块和认知优势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那么在回答什么是组块之前,先了解什么不是组块

组块不是信息碎片。手机的普及,各种app的出现,我们容易获得零碎信息。我们得到一堆信息,里面的结构不成体系。如今天在视频app上看了很多短视频,我们忘记了第一个视频讲什么内容,第二个视频又是什么,无法用语言描述,因为视频似流水般冲刷我们的工作记忆缓存。

异方差产生背景原因(为什么有些东西你无法理解)(2)

组块不是单一结构堆积。组块信息之间存在多种结构,结构有空间,时间,程度等关系。比如网络是关系整体,它们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不是单一的结构,有可能同时是星形关系,或树状,或环状或网的关系综合体。钢琴键盘有88个键,它们属于7个音阶。8个度的跳跃。常用和弦形成一个组块,在伴奏时和右手声部搭配。

异方差产生背景原因(为什么有些东西你无法理解)(3)

组块不是静态认知。组块是一种动态认知,比如识别五线谱,弹奏它时不同的调值对于不同的声部。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时刻都有一个从标准变化。

能看懂并弹奏钢琴五线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眼到,手到,心到,耳到。当你看懂五线谱时,只需要知道第一个音,根据音符和弦组块弹出一连串的音。

异方差产生背景原因(为什么有些东西你无法理解)(4)

那么什么是组块呢?

在心理学中为了方便记忆,把一些要记忆的材料分类或加工成为一个小整体,就称之为组块。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你可以把字母a-p-p-l-e组成一个有意义的记忆组块。单词apple。又如狐---假----虎----威。单独一个字一个字看,四个不同的意思,但结合之后,就变成一个意思的组块。

不管是词语,成语,想法,概念,经过简化和思维组块绑定在一起。思维组块是科学,艺术,文化知识的构成基础。组块和你的理解能力相关连。

组块就是拥有特定性质的能被理解的对象。那么哪些组块是没办法理解的呢?我们了解一下有那些组块我们是无法理解的:

超越时代的组块,你无法理解。比如一份世界地图给古代中国人,当时认为天圆地方,他们很难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概念。所以组块不成功。因为时代发展太超前了,就像现在很多穿越剧,现代人看来稀松平常的物体,比如手机,在古代,那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因为社会生产力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在春秋时期,如果给鲁国孔丘这些士大夫讲大陆漂移学说,他们也没有办法理解这个概念。

不同行业不同组块,你也无法理解。科学家熟悉的东西,对普通人来说未必能理解。因为接受者的不一定熟悉。比如天文学家了解天体规律,黑洞的相关内容,对我们这些小白来说,不懂。如果要教学,必须学好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因为我们脑袋中没有这些组块,无法跟上科学家的思路。组块之前的背景知识需要铺垫。

未经你头脑加工的系统组块,你也无法理解。别人的组块到底是别人的,你需要自主化,类似外国产品国产化。阅读了一些书籍,没有形成自己的个人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支撑着我的知识管理,显得这些书籍比较零散。没有整理和归纳。你也无法理解------对陌生问题没创造一些概念组块。对问题尚未重新自定义。未通过意义把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你能理解的是,组块背后的规律。在本领域熟悉的组块。因为你没有构成相应组块,认知负荷无法降低,太大了人就无法理解组块。

组块又是什么?

组块是系统级的底层能力,是认知能力之一,值得我们投入战略资源。这是困难但正确的事情。底层能力是在哪里都可以使用的能力。比如逻辑分析能力,多层思维模型能力等等等。

其中,组块能力,把零散的信息变成一个完整整体的能力,就像你现在阅读的这篇文章,它由两部分组块构成,一是组块概念,二是如何组块。举生活中的例子,当你不舒服看医生后,拿到药,自然是温水 药品的组块。不会干巴巴吞药。现在出门和口罩组块一起,出门一定带口罩。

组块是快速找到问题关键的能力。说到它,这不得不提到思考的两大障碍,这个也是思考的两大敌人,

一个是复杂,你得到的是信息的碎片,零散分布在脑海中,碎片之间什么关系,不知所云。

一个是迷失方向,你站在十字路口,方向实在太多,不知选择什么,

这两种都属于认知负荷太大导致的

比如说:诡辩的例子

年轻人去请教哲学家苏格拉底什么是诡辩,苏格拉底想了想,问道:我家来了两个客人,一位干净,一位脏,如果我请他们洗澡,你想他们中谁先洗?

当然是脏的了,年轻人说

不对,是干净的,因为干净的人到哪里都爱干净,而脏的人根本不认为自己脏。

苏格拉底接着说:你再想想,是谁去洗了澡?

干净的,年轻人说

又不对,是那个脏的洗,因为干净的人没必要再洗,脏的人却需要。

苏格拉底说,一定是脏的先洗么?

对,年轻人肯定地说

还是不对,干净的人有洗澡习惯,脏的人有洗澡的必要。所以两人都要洗。

应该对吧,年轻人不敢肯定。

呵呵,你又错了。因为干净的人不用洗澡。脏的人不爱洗澡。

这就是诡辩,每个答案都有理,结果都不一样。

遍历所有可能答案,无非就是干净客人和脏客人之间的与洗澡的组块。列一个表格即可,看附图。

干净先洗,脏不洗 干净先洗,脏后洗

干净不洗,脏先洗, 干净不洗,脏不洗

干净后洗,脏先洗

异方差产生背景原因(为什么有些东西你无法理解)(5)

认知负荷太大,人们就无法理解。当罗列出所有可能后,建立一个表格,一目了然。

组块是动态的观察和调整能力,它使大脑高效运转。

对意义多,难归类的材料,创造出某种联系一赋予它们意义;

对意义少,抓住意义的意义,进行深水平加工,这个两个过程是动态的,需要人观察,随时调整组块策略。

比如英语单词take 中文意思有20多个解释。那么多意思,如果一个又一个孤立处理,工作量比较大。

想办法把它们组块。

动词:携带;拿走;取走;运走;带去;引领;使达到,把…推向,

组块1:背后搬运,(拿,取)手来搬,(携带,带去,引领)身来搬,(耗费)时间金钱.

找到背后的某种联系或规律,变成一个完整的组块。大脑对规律的把握,减轻大脑的工作量。

如何训练组块的能力?既然组块那么重要,它如何做才能提升这个能力呢?

怎样通过组块提高认知优势呢?如何培养洞察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建构思维组块,培养洞察问题的优势,用现成的已解决的问题

已经有人解决过这个问题,你那这个问题,重新组块。

比如爱迪生让学生计算灯泡的体积,学生量了半天又在纸上计算梨形曲面微积分公式,也没有算出来。爱迪生笑笑把灯泡放在一个装了水的量杯里,看看量杯多出来的刻度,就是灯泡的体积了。

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常规的做法,爱迪生的做法是创造式的,不局限于问题。

组块1:灯泡体积-----梨形积分公式

组块2:灯泡体积-----排水法

现实中使用组块2比较快。

2.构建思维组块,培养洞察问题的优势,使用熟悉问题,

a.将熟悉的问题重组成平铺的更大组块。在同一个知识领域,学会合并同类项,把语义聚合在比较大的组块上。组块和组块之间的衔接,形成更大的块。类似网络结构。语义网络

异方差产生背景原因(为什么有些东西你无法理解)(6)

b.将熟悉的问题重组成垂直的更高组块。组块与组块叠加,形成更高层次的块。类似金字塔结构,树状结构。

异方差产生背景原因(为什么有些东西你无法理解)(7)

c.组块和组块交叉,形成新的组块。比如你熟悉的问题是经济的和数学的问题,有关投资的数学方法,比如复利理论。复利理论再延伸到其他领域,学习方面的复利理论。物理学的量子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的经典理论叠加,量子计算机。

异方差产生背景原因(为什么有些东西你无法理解)(8)

3构建思维组块,培养洞察问题的优势,将陌生问题化为熟悉问题。陌生问题如何变成熟悉问题呢?

所了解的信息量不够多,信息不对称导致,所以要了解问题背景知识。

比如说你在电脑前玩对战游戏,饭点时间到了,你什么也没说就去吃饭。这时电脑前的其他同伴提醒你快点。这背景知识就是人中午吃饭的时间。饭点—游戏这样的组块

它可能和你熟悉的人有某种关系。在你了解了基本信息后,寻找那些知识组块非常熟悉的人,试着让他知识分类解决问题。把问题纳入到一个体系中去,寻找匹配的组块。

比如说,银行贷款的利率的选择和你每个月房贷或车贷的费用之间。如果你不知道计算的公式。就不清楚每个月的负担有多重。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找到这个领域里熟悉的人物,比如银行里的熟人。让他给你建议,这样一个陌生的问题,就转换为熟悉的人给你的组块。

遇到陌生问题,找熟悉它的人,又比如你去一个大城市办事,你需要住宿,你找这个城市里的朋友,让他安排给你预定合适的酒店。

最后培养洞察问题的优势,是一个长期不断投入的事情,它的产出就是你的心智水平和模式的提升。刚开始认知那些组块像天黑什么也看不见。当你明白规律时,如同一种穿越。从低级上升中级,进而再到高级,天亮后会很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