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肠鸣音又称肠鸣,是指腹中胃肠蠕动咕噜作响的体征。


食物摄入后,被分解的气体和液体,会随着肠道蠕动而流动,所以人们可以听见肚子断续出现咕噜声,医学上称其为肠鸣音。

正常的情况下,肠鸣音可大约每分钟出现3-5次,一般情况下声音较低,可使用听诊器听出,但部分异常,就可明显听出肠鸣音情况。

听到肠鸣感觉到肠蠕动正常吗(异常肠鸣音怎么办呢)(1)

正常的肠鸣音低弱和缓

肠道蠕动正常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肠鸣音,此时肠鸣音低弱而和缓,一般情况下听不出来声音。

只有当肠道蠕动过快,或传导失常时,肠鸣音则很有可能出现高亢而频急。而部分肠道蠕动异常,如肠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可导致肠鸣音增强,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等可引起肠鸣音减弱

听到肠鸣感觉到肠蠕动正常吗(异常肠鸣音怎么办呢)(2)

所以,异常的肠鸣音除了饥饿、精神压力等生理因素引起,也可能由于多种疾病等原因引起,如常见的急性胃肠炎、急性腹膜炎、胃肠道大出血、老年性便秘、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等疾病。

那么肠鸣音都有哪些典型的表现呢?

1、肠鸣音增强

当肠道蠕动增强时,肠鸣音可出现活跃状态,可出现6~10次/分,可见于部分急性肠胃炎疾病,以及服用部分药物如泻药等,对于肠鸣音亢进,肠鸣音的次数明显增多,可达10次/分以上,且肠鸣的音调高亢、响亮,部分可带有金属音或叮当声,可见于机械性肠梗阻等疾病。

2、肠鸣音减弱

肠鸣音次数明显减少,且低于正常范围,如数分钟才听到1次,也就是发生了肠鸣音减弱,可见于老年性便秘、胃肠动力低下、低血钾、腹膜炎等疾病情况。

3、肠鸣音消失

如果在听诊器辅助下,持续3~5分钟,以及在轻叩或搔弹刺激腹部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听到肠鸣音,就可能出现肠鸣音消失,其情况可见于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严重脓毒血症等疾病。

听到肠鸣感觉到肠蠕动正常吗(异常肠鸣音怎么办呢)(3)

肠鸣音是由于肠运动造成肠内容物之间以及肠内容物与肠壁间摩擦、撞击所产生的声音。每个人均有肠鸣音,如果听到明显肠鸣音,常提示肠道蠕动过快。

那么肠鸣音还可以由于其他什么原因形成呢?

1、肠易激综合征

其可多见于年轻人群,如情绪变化过大、过于着急、饮食不当等情况都可出现肠道蠕动过快,而出现明显、频急的肠鸣音,部分人群还可伴有大便的改变,如腹泻等,在排便后能够缓解。所以肠鸣音经常蠕动过快的人群需注意饮食,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

2、肠道占位性病变

其可见于老年人群,如肠道不完全梗阻,或者结肠癌患者,以及肠腔内狭窄者,甚至是腹部出现病变性包块的患者,都可出现明显异常的肠鸣音。这部分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和治疗。

听到肠鸣感觉到肠蠕动正常吗(异常肠鸣音怎么办呢)(4)

肠鸣音异常情况出现,还可与腹胀、腹痛、拉肚子、便秘或饥饿状态、精神状态等有关。如果是由于不规则饮食,使机体产生消化不良,致使肠道产气过多,导致肠道循环不畅,也可发生肠鸣音。

肠鸣音应该怎么进行处理呢?

对于肠鸣音情况,可进行相对应处理,如是情绪状态或饥饿状态引起,则可以及时调整情绪和补充营养即可,但对于疾病引起的肠鸣音,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原发病治疗,使用对应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那么根据不同的肠鸣音情况,应该怎么进行处理呢?

1、单纯性肠鸣音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必要时可辅以调理胃肠功能的食物或药物。

2、肠鸣音伴有胃肠道疾病

如果是细菌感染,可以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或者是有消炎止痛的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片。如果是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肠鸣,可遵医嘱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普鲁苯辛等药物。如果是肠鸣伴腹泻者,可选用止泻剂,如次碳酸铋等等药物。

3、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如治疗肠梗阻、慢性腹膜炎、急性肠胃炎等疾病,急性肠胃炎可使用5%~10%葡萄糖盐水防止机体脱水,感染性腹泻可使用对应抗生素,肠梗阻可进行胃肠减压、防治感染,急性腹膜炎可使用半卧位、有效抗生素、维持电解质平衡等进行治疗。

听到肠鸣感觉到肠蠕动正常吗(异常肠鸣音怎么办呢)(5)

肠鸣音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单纯性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所以保护好肠道健康,日常避免胃肠道疾病发生,才是正确保护胃肠道的方式。

所以经常肠鸣音人群日常应该怎么肠道情况呢?

1、规律饮食,戒烟戒酒

日常少吃生冷、刺激、质硬、油腻及产气多的食物,饮食应定时定量或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七分饱即可,同时少吃过酸或过辣的食物,不宜吃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2、注意生活规律

日常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可熬夜,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3、不可久坐,适当锻炼

减少长时间在室内坐卧不动,加强适当锻炼,强健自身体质,同时可长时间肠鸣音出现,可进行内分泌激素检查,排除甲亢、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疾病。

写在最后:

肠鸣音异常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保证休息,积极保护肠道健康,避免胃肠道疾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