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前的这个世界大到宇宙恒星,小到蒸汽灰尘,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尽管看起来复杂多样,但归根结底只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元素构成。

古人如何看待宇宙的书籍(阐述了宇宙的生成与人生的真谛)(1)

这个就是著名的五行说。不过,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提高,五行说又再次出现了迭代。

到了战国时期,又有一位神秘人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他认为万事万物可能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而且这种物质人类可能永远也不能发现。

公元前七七零年,正值战国初期,春秋时期的学派争论好像给中原大地带来了一场旷古绝经的思想启蒙。

儒家遍地开花,墨家也不甘示弱,尽管两派思想已经争论了近百年的时间,但人们心里清楚,这场思想启蒙才刚刚开始。

画面来到楚国境内,朦胧的天空中正下着淅沥小雨,广袤的山野里,有一青年在慌忙赶路。

眼看着雨水越来越大,无奈之下,青年之类去前方的农家避雨,农家门前的屋檐下有一老人头上戴着羽毛扎成的帽子,正在望着雨水出神。

就这样,青年在屋檐下避雨,老人在屋檐下思考,鹖冠子这本书籍里阐述的思想,就在这二人的谈话中开始逐一展现。

首先是青年开口,青年望着大雨感叹道:乱世将至,巨子又更位,也不知道儒家和墨家谁会成为当今主流?

青年只是感叹,也没想到老人能搭上话,老人突然说:都是末流而已。青年一脸疑惑,心想,你一个种田老人的懂什么,但碍于自己寄人篱下,也不好直接反驳。
于是就挑衅似的说道:那你有什么高见呢?

老人答:我只是一个种田的老人,我能有什么高见?巨子的墨家为手艺人发声,孔子的儒家为贵族站位。我只知道这天下还是种田的人多,但也没见有人去替种田的人说话。

话音刚落,还没等青年发问。老人又说道:儒家就像是一位贵公子,他们讲究仁义,注重礼节,关注自我提高。他们向往的是尧舜之治,可尧舜最终的结果呢还是灭亡了。

墨家就像是一位工匠,在工匠眼里,社会能不能运转是大事,什么礼节仁义好像都没关系。

而近年来兴起的法家就像是一位帝王,永远将君主的权利放在第一位,用奖惩机制来控制民心,它适合于战乱时代,但到了和平年代可就要乱了。所以你看哪有什么好的一成不变的治国思想呢?

青年人一时语瑟,想反驳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是说:“种田和治国不一样。你一个种田的人又怎么会理解治国的难处呢?”

老人面带微笑回答:“这个世界事事相通,通晓一事就可以通晓万事,种田和治国都是做事,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我问你,你觉得帝王之国靠的是什么?”

青年一愣:“当然是才能是智慧了。”老人哈哈一笑,“你看你还是不懂,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你就明白了。世人总以为是自己在控制这个世界,实际上却一直在被这个世界所控制。我要说帝王治国靠的是运气,你相信吗?”

青年道:“不信”老人接着说:你看我就知道你不信,种田的方法自古就有,但是能不能丰收,却要看天气如何转变,你能控制天气吗?不能,那百姓丰收还不是要看运气吗?

要说才能智慧,前有伏羲,后有黄帝,如此有才能的君主,怎么最终还是落得了一个换代的结果呢?青年愣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你总说运气,运气或许有些道理,那你能说清楚什么是运气吗?”

老人转头看向青年,随后说道“你总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我说的运气不是你所想的运气。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

约决而时生,时立而物生,莫不发于气,通于道,约于事,正于时,离于名,成于法者也。”

世界诞生之前是一片混沌,后来天地之中出现了一种气,这种气催生了万物,构成了万物,维持着万物的运转,气分为阴阳两类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了这个天地。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这个“无”就是一“有,名天地之母,”这个“有”就是气。

青年听得有些糊涂,“说了这么一大堆,你能看到气吗?”

老人笑道,“我没有看到过气,但我烧过柴,木柴烧完之后就消失了吗?”

青年答:“难道不是吗?烧掉不就没了吗?”

当然没有烧完的木材只是变成了火焰、烟雾、灰烬,树木燃烧水分挥发,尘土弥散等等,也都是变成了非常细微的看不见的东西。一切有形的食物都是如此,只不过是在相互转变。

这个看不见的东西就是气,所以气的运转就是最佳选择。生而不有,为而不带,长而不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好的方法,任何的方法从长远来看都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

如果真的要遵循一种法则来支持,那这个法则就一定是顺其自然。

青年若有所思的看着老人,顺其自然?看来你是个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你们道家思想本身就存在着诸多漏洞。一面提着“以圣人之治”,一面又说着“不尚贤,使民不争,”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矛盾吗?要用圣人治理,却不推崇圣人的思想。

老人道:你觉得圣人有标准吗?

青年轻笑一声:那当然是有啊。

老人又说:要我说,圣人没有标准,有了标准之后的圣人反而就不是圣人了。为之与恶,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这个世界就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事情。你既然懂得思想,那我们就从思想上来说,现在各国之间想要决一胜负,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崇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虽然严苛,但是却强军。不过要是生在盛世,法家思想还盛行吗?盛世的法家思想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抗,从而叛乱不断。

所以到时候就要推崇儒家思想。你看哪有什么标准不都是在变化吗?美和丑之间的区别大吗?你这一时看起来大,长远来看就没什么区别了。

古人如何看待宇宙的书籍(阐述了宇宙的生成与人生的真谛)(2)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设立一个无所谓存在的标准呢?

青年也不知道怎么反驳,只是说:“我们设立标准是为了让人们有理可依呀。”

老人笑了起来:“你看,你还是年轻啊,我们想要推崇的圣人,是天生的圣人,而不是学着成为圣人,假如我们设立了一个标准,那么就必然会出现争斗的局面。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那到头来呢?真正胜出的那个圣人就是圣人吗?不是。

只要出现了争斗,胜出的那个人,就一定会是善于争斗的那个人,因为设立标准的本质是产生争抢,而不是决定圣人的本质。

这里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这个理论拿到今天也十分受用。就比如说女权这个话题,仔细查看,你发现真正活跃的女权,从来都不是为了女性地位而争论,而是为了引发矛盾,为了盈利从而获取流量,这个就争和不争的区别,出现了争就出现了利益,出现了利益,争的目的就产生了变化。

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到头来却开始变味,越来越扭曲。这个不就是“尚贤”设立标准的原因吗?

青年若有所思,随后说道:“那您的意思是,就算我们推崇仁义思想,天下也不会就此太平吗?”

老人答:“非但不会太平,而且恐怕仁义这两个字也要变味,到时候你会发现,真正仁义的人通常都默默无闻,而吆喝着推行仁义的人,却大多都不会行仁义之事。”

青年恍然大悟,对老人行了一个礼,“听闻道家思想,熟读世界法则,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指教?”

老人答:“老子讲道,其实除了道之外,这个世界还有气。世界的诞生是从一至气,然后再出现意图名形事约时物,依旧是万物的根源,气就是阴阳二气,道是终极法则,而气势万物的根本”。

青年疑惑道:“从世界的形成如何就能看出物极必反”。

老人答:老子讲物极必反,而我将这一切称为环流。阴阳二气制约了气候,从而产生了四季,而四季变化又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长衰亡。

阴阳二气可以理解为是寒气与热气,热气与寒气交汇,碰撞之后热气上升,万物开始生长繁殖,寒气下降,万物开始枯萎凋零,这个就是世界的规律和法则。

热空气向上运动到达一定高度时,遭遇强大的冷空气,不得已随从冷空气向下运动,接近地面时又遭遇顽强向上的热空气,因此又随着向上运动,我们就是生存在这么一个对流层运动的世界中。所以物极必反,名曰环流。

青年又询问道:“那人与气又存在什么联系呢?”

老人答:“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正因为有气,人才有了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的活动,气的存量开始下降,慢慢消散,灯尽油枯之时,人体便不再有气,此时,人也就失去了生命。

”老人语毕,青年才发现大雨早已停止,转头一看,老人早已走到了农田旁边,青年边向着老者的方向行礼,边询问着老者姓名。老者远远的喊:“道家,鹖冠子。”
鹖冠子,作者为楚国隐士,姓名不详,世人皆称其为鹖冠子。

道家书籍大多都晦涩难懂,鹖冠子也不例外。全书共分为十八卷,除了阐述老子的无为与道德思想之外,还开创了新的元气论。这个元气论我们之前说到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观念。

元气论认为,万物皆由气生,首先就阐明了万物同根与万物有灵这两点思想。除此之外,历史上中医的真气,堪舆的风水、道家的导引等等等等。

所有与气相关的论点,基本上都是出自于元气论这个概念之中。所以鹖冠子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什么是标准?我只知道这个世界本来没有标准,但大多数人却困于标准。也正是因为这样,辗转反侧半生,回头一看,自己早就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模样。

那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咱们下期再见。
(内容未经证实,请理性观看或当故事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