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单元复习?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单元复习(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单元复习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1 北京的春节

饺子 万象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认读词语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

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

是什么?

热闹 忙碌 喜庆 团圆

汇报交流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小年 放鞭炮、吃糖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小孩上学、大人做事

时间顺序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

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

中的哪一幅?

交流体会

u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 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

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

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 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

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 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 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

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u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 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春节最

大的特点是什么?

除夕 正月初一元宵

② 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

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

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

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①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②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

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课堂小结

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

才宣告结束,期间共历时一个多月,但作家老

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

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

祥和的春节画卷。

板书设计

开始:忙碌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

热闹喜庆

团圆祥和

2 腊八粥

认读生字

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嘟 肿

熬 褐  缸  脏 

匙shi( )

chí( )

钥匙

汤匙

认读词语

腊八粥 甜腻 搅和

可靠 猜想 肿胀 粉碎

外套 染缸 解释

u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内容概括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

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

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

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细读第1自然段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

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

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

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

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

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拟人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

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

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

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

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糊糊涂涂

碗大碗 大匙大匙

叹气

u第2—21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u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等粥 喝粥

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u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

盼粥

①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

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② 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

① "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

② "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

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

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汇报交流

迫不及待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

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

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

还在继续。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u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u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

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

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

只能苦苦等待。

想粥

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

为什么变卦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

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

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

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孥孥

"孥孥"是什么意思?

猜粥

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

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

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文章

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现象?

稀烂浑身肿胀 面面的 大了三四倍

看粥

读第14自然段,思考:当妈妈把八儿

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

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

现八儿此时的心理?

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

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惊异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

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

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

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喝粥

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

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

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

想喝粥,他喝到了吗?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

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

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

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

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

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的语

句。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

腊八粥之后的心理?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爱粥——垂涎三尺

等粥

吃粥——心满意足

盼:迫不及待想:计划分粥猜:妙不可言看:出乎意料

民俗美

童趣美

亲情美

3 古诗三首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u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指

春天的京城。

春城

御柳

御柳:

皇帝御花园

里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传蜡烛

五侯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

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

食节禁火,但朝

廷传赐蜡烛给公

侯之家,受赐的

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

子宠幸之臣。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

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解释诗意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

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

之家。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u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

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

"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

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u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

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

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

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

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u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

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

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

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

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

个"飞"字,意蕴深远。

u"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

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

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

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u《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

了哪些景物?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

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

景色。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寒食

板书设计

白昼——自然风光

夜晚——宫廷生活

春意盎然

特权腐败

迢 迢 牵 牛 星

迢 迢 牵 牛 星 , 皎 皎 河 汉 女 。

纤 纤 擢 素 手 , 札 札 弄 机 杼 。

终 日 不 成 章 , 泣 涕 零 如 雨 。

河 汉 清 且 浅 , 相 去 复 几 许 。

盈 盈 一 水 间 , 脉 脉 不 得 语 。

朗读诗歌

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u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

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

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

调较为哀怨。

今天"迢迢"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

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

"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

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

遥远,都很明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 皎皎遥远

"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

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

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

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

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弄

"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

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

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

劳作却"不成章"。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

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

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

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为了阻隔两

情的象征。"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

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

盈盈 脉脉

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

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

设出缠绵的意境。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迢迢牵牛星

板书设计

相隔之远

相思之情

议——离别之苦

写神话故事

喻现实生活

栖:

乌鸦在树

上休息"。

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

指导朗读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

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解释诗意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

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u"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人尽望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

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

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

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深挚的思乡之情

u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

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

围,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

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

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

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落

4*

根据下列解释写词语。

1.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

)2.戏剧艺术的种类。 ( )

压抑

剧种

两面三刀

3.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4.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 )开山鼻祖

5.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 )

随心所欲

初读课文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第1—3自然段

第4—7自然段

第8—17自然段

第18自然段

概括藏戏的特点。

介绍藏戏的形成。

介绍藏戏的艺术特色。

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

没有结束的呢? 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

戏的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了民族的自豪感。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1.戴着面具演出;

2.演出时没有舞台;

3.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白色

纯洁

国王

红色

威严

善者 王妃

绿色

柔顺

黄色

吉祥

巫女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活佛 妖魔

青面獠牙

压抑恐怖

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藏戏的特色,

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

了生动的描写,以"总——分——总"的结

构来写文章,又运用了比喻、反问、夸张手

法。

写作特点:

四川—川剧

安徽—黄梅戏

北京—京剧

江苏昆山—昆剧

习作:家乡的风俗

春节

拜年

元宵节

赏花灯

春节

一家人包饺子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u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u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

自己要写的内容。

u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u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

u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

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

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

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

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

《腊八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

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

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

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

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梳理思路,指导写作

u怎样才能写好家乡的风俗呢?想一

想: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需要注

意哪些方面。

① 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② 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③ 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

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④ 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⑤ 注意观察的顺序。

①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

整体的印象。

② 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

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③ 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

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

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④ 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

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u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①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②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

方面加以介绍?

③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④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① 自由编写提纲。

② 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

修改提纲。

③ 拟定作文提纲。

家乡的春节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

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

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

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时,孩子们都喜欢

先准备自己过年时的东西。第

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

鞭炮等,尤其是男孩子,一买

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

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

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

接连不断,年味浓浓。

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

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

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

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

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

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

的气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

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

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

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

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

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

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

拜地,一刻也不停。

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

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

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

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

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

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

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

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

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

"龙凤呈祥"……各形各色,

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

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

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

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

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语文园地一

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把自己认

为重要的信息理一理,为下一步交流作准

备。

学生自由交流: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

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

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交流平台

2.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

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

的意思决定的,不是随意为之。

3.读文章和写文章都要分清主次。

1.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是从哪篇

课文中了解到的?

2.作者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

3.你从本组课文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

4.本组课文的突出表达方法。

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结合课文

内容表达出来。

我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知道了老北京人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腊八这天要煮腊八粥,泡腊八蒜。那时的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富,春节孩子们最好的零食是"杂拌儿",玩的也不是现在的电子产品,电动玩具,而是爆竹、风筝、空竹、口琴等。

我从《腊八粥》一文中了解到熬煮腊八粥要很长时间,那里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隆重的事。

民俗风情的交流:

《藏戏》一文给我们讲了藏戏的形成和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它没有舞台,戴着面具演出,通过面具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我从《古诗三首》中了解到古人过中秋节和寒食节的习俗,跟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不同。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串起人们过春节的各种热闹而隆重的活动。而在这众多的活动中,作者有的放矢,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都是简单带过,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活动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作者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

《腊八粥》一文,则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八儿一家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

写《藏戏》一文时,作者主要从藏戏的形成和特征两个方面来介绍,让我们明白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和它特殊的形成原因密切相关的。

2.从老舍、沈从文的文章中,我知道了不管写多么复杂的文章,都要做到有条有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你从本组课文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 1.了解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明白了优秀的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

4.……

3.文章的重点主次是根据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定的。

3.《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写相结合。

本组课文中突出的表现方法:

2.《腊八粥》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互相交织的写法。

1.《北京的春节》采用详略得当的写法。

(一)第1小题

词句段运用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是纱灯。. . .

. . . .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律""清一色""都是

"这几个词的意思非常接近,都

有"全部、所有"的意思。一方

面表明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

,热闹非凡的景象。另一方面和

前面"几百盏灯"相承接,又变

化多端,摇曳生姿,避免了重复

单一的表达。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

,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

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 . . .. . . .

. . . .. . . .

"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是一组近义词,"第一、金牌、

桂冠、头筹"说的都是冠军、第一,分别加上

"勇夺、喜获、摘得、拔得"等意思相近的词

语,把运动会上竞争的激烈,获得成绩的喜悦

都表现出来了。

u 终于找到了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老大娘喜极而泣,老大爷欣喜若狂,连主持人都激动

得热泪盈眶,整个会场都欢天喜地、激情飞

扬。

u 在这次表彰大会上,陈老师如数家珍,先表扬了数学拔尖的李浩然,英语口语出众的唐

一蓓,后又奖励了作文比赛中的翘楚丁一涵

,横扫校赛棋坛的俊杰张扬。

仿句练习

单看这个句子,前面是讲过年的一个习俗,

后面则是说这个习俗的美好寓意。

因为"糕"与"高"谐音,有步步登高,一

年更比一年强的意思。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二)第2小题

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

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3.建筑上雕刻蝙蝠:

2.过年的时候吃鱼:"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吃用不尽。

"蝠"与"福"谐音,"蝙蝠"有"遍福"的意

思,所以人们把蝙蝠视为吉祥物,房梁、檐上雕

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雕红色蝙蝠寓"洪

福齐天"。

寓意鲤鱼跳龙门,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4.家中条案上摆放财神:

寓意招财进宝。

5.家中条案上放寿星:

寓意健康长寿。

6.家中养锦鲤: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

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

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

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

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沈从文

书写提示

你觉得要想写一手好字,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在横线上写字应注意,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

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

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只要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

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我们就能写

得一手好字。

青 青 园 中 葵 , 朝 露 待 日

晞 。

阳 春 布 德 泽 , 万 物 生 光

辉 。

常 恐 秋 节 至 , 焜 黄 华 叶

衰 。

百 川 东 到 海 , 何 时 复 西

归 ?

少 壮 不 努 力 , 老 大 徒 伤

悲 !

kuí xī

kūn

zhāo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长 歌行 汉 乐 府

日积月累

把握诗歌内容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布施,给予。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清晨的露水。

恩惠。

秋季。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同"花"。

大河流。

指少年时代。

指年老了,老年。

长歌行

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枯黄凋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

年人要珍惜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