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朋友聚餐、逛街购物、乡村采摘……即将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我省各地群众通过各种方式休闲度假、放松身心,节日生活丰富多彩,假日经济红红火火。而透过这种火热的场景,我们更加欣喜地看到,各地在做强做大假日经济这块“蛋糕”过程中,创新业态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积蓄了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我省假日经济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云南省努力营造安全放心假日环境(创新模式升级服务)(1)

我在盘锦大洼认养了一亩稻田

“虽然人在北京,但时时能感受到在东北有一亩稻田。对于即将快递到的盘锦大米,我真是充满了期待!”10月5日,北京市民邓宝珠接到大洼区认养农业总部基地工作人员水稻开镰的喜讯,连声表达喜悦之情。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水涨船高。瞄准这一市场,我们推出了认养农业项目。客户放心,农户增收,农业创效,一举三得。”总部基地负责人孟丹说。

去年年初,大洼认养农业总部基地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互联网 认养农业”模式。认养农业坚持运用稻蟹共生、人工除草、紫光灯杀虫灯技术,确保农产品品质,同时,在加工、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服务,保障食品安全。

“互联网 认养农业”模式发展至今,大洼区成立了石庙子总部基地、红海滩特色基地、王家体验基地等5处大型认养基地;全域实现认养土地7333公顷,客户遍布全国24个省、市及地区。“通过手机客户端,足不出户就能随时观看认养稻米生长情况,全家人跟着种植物一同成长,既放心,又体验到了田园乐趣。”该模式得到了大连认养客户李亮的高度认可。

“认养农业”让广大农户成为最大受益者。“流转土地有租金,农忙时到托管土地打工,一亩地等于有两次收入,多赚了千八百元。”王家镇罗家村村民郭利说。

以原生态为特色的大洼认养项目,还成为盘锦全域旅游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一年来,“稻田风光游”“稻田骑行游”等休闲农业项目,已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本报记者/刘立杉 刘永安)

农家乐老板孙贵富足不出户就能揽客源

国庆长假,在本溪市南芬区经营农家乐多年的孙贵富忙得“脚打后脑勺”。即使如此,老孙还是觉得比往年轻松了很多,因为今年采用智慧城市推广的现代化方法招徕客人,不仅客源滚滚而来,还让他免去了去景区打牌拉客的麻烦。

老孙告诉记者,他2009年开始经营农家乐。农家乐刚刚开业时,因为地处山区腹地客源少,常常要和家人兵分几路到景区附近的路边招徕客人,每次还得拿着旗子、揣着名片,见有车来就摇旗,发名片。经过多年的努力,老孙的农家乐慢慢有了起色,客人渐渐多了起来,也有了回头客。然而最近几年,老孙发觉游客渐渐不买账了,“有的游客讨厌这种揽客方法,车窗都不开,一脚油门就闪过去了。”

就在老孙为客源着急上火的时候,他从媒体上看到了本溪作为省内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网络微信等开展各项服务的报道,一下子启发了经营思路。他决定不再窝在山沟里闭门造车,而是要搭上智慧城市的快车,用现代化手段重整旗鼓。去年8月,老孙专程去本溪市智慧城市成果展厅参观学习了一天,回来后就和爱人一起添置了电脑,配备了智能手机。接着,他找人制作了自家农家乐的电子展示文件和包含二维码的电子名片,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出来。出乎老孙意料的是,去年“十一”黄金周,农家乐近一半的客源都是网上吸引来的。

今年,老孙不但特意让爱人负责网上预订和推介业务,还忙里抽闲帮助同行解决技术难题。如今,在老孙的带动下,许多农家乐的业户学会了这种现代化的揽客方式。(本报记者/丛焕宇)

采摘游乡村游持续升温

“十一”长假,我省各地采摘游乡村游持续升温,许多市民选择在金秋时节来到农村采摘鲜果,感受秋收的喜悦。

10月6日,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区五四水库旁的辽峰葡萄园分外热闹。前来采摘的市民、游客一边采摘品尝,一边对这里无籽、粒大的葡萄大加赞美。辽峰葡萄园负责人李彩燕表示:“今年葡萄大概能产20万斤,‘十一’预定出去5000箱。咱家葡萄的特点就是用农家肥,不用化肥、农药,富硒,适合中老年、小孩。”

在普兰店区大连特种粮基地,记者看到,260亩的试验田中,分别选用国内外特种种子和航天诱变种子,栽植了大豆、谷子、葫芦、南瓜等199种应用高科技且形状神奇的植物新品种。这里的植物长廊中,不仅有红得似火、黄得似金的老鼠瓜,改良后形似菩萨的葫芦,2米多长的蛇瓜和体型硕大的南瓜,还有“红五角星”“奥运五环旗”等稻田彩绘……举目望去,遍地稻浪似金海,满架瓜果一院香。

“客人相中哪串,我就帮着给剪下来。今天从早晨到现在我一直就没闲着,前来采摘园的客人送走一波又来一波,我腰都累酸了。”在铁岭县熊官屯镇小白梨村,农户邱玉玲对记者说。小白梨村距离银州城不到10公里,近年来,这里的葡萄采摘园名声大噪。尤其今年,小白梨村的葡萄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给村民们发展葡萄产业再次增添了信心。

据介绍,为进一步突出采摘主题,今年村里特意对采摘园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行走在小白梨村,只见沿路两旁的葡萄采摘园显得格外整齐,每家都在路边的桌上摆放着几串刚摘下、挂着白霜的葡萄。为吸引过往客人,有的还在墙上写上了“我熟了,带我回家吧”的俏皮话。(本报记者/王荣琦 狄文君)

吃住游购一条龙,沈北新区游客盈门

“今天先到怪坡看老虎,再去采摘吃农家饭,下午到北汤泡温泉,晚上去方特撸串观看夜场表演,然后就住在方特酒店了。”这是长春市民王辉一家在沈阳第一天的行程,10月4、5、6日三天,他们将一直停留在沈北,行程丰富多彩又“劳逸结合”。

国庆节期间,像王辉这样安排在沈北新区游玩行程的游客不在少数。据介绍,沈北新区一直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全力发展,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了“一环两带七组团”的旅游发展格局,全力建设沈阳市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沈北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就是要让游客在沈北获得一站式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吃住游购都留在沈北。”

据了解,为了做大假日经济,沈北新区“十一”长假期间还特别为游客量身定制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包括东部猎奇观虎游、中部亲子狂欢游、西部稻花丰年游和游山玩水快乐购。稻梦空间风景区还适时推出游客体验稻田收割、打捆剁,稻田迷宫,猜重量等活动。

“就拿我们万亩林果基地来说吧,大多集中在景区附近,游玩采摘两不误。”沈北新区旅游局局长王晓宇说,“比如大家去怪坡玩,不出怪坡就可到鑫野帝王采摘园采摘沈阳独一无二的富硒苹果;去登七星山,通往景区的沿路就有红彤彤的苹果、梨、沙果挂满枝头,果树下还有绿色蔬菜和溜达鸡任你挑选;去北汤温泉,不到5分钟车程即可到四季采摘园,可采摘瓜果梨桃,有榛子、中草药、食用菌,还可以钓鱼。”

吃住游购一条龙的链式旅游服务,让沈北新区的假日旅游红红火火。据不完全统计,10月1日至4日,仅沈北新区A级景区就接待游客近17万人,同比增长5%;旅游收入实现1019万元,同比增长5.6%。(本报记者/陶阳)

西柳服装市场成了旅游购物景点

云南省努力营造安全放心假日环境(创新模式升级服务)(2)

“这里的服装紧跟时尚潮流,物美价廉,我们逛半天了,还有很多商铺没有去!”10月5日,在我省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海城西柳服装市场,来自吉林的王琳和男友兴奋地说。

王琳说,她对海城西柳服装市场早有耳闻,经常网购这里的服饰,这次和男友是来游览千山的,一打听西柳服装市场离鞍山这么近,就顺便开车赶了过来。“有半年多没这样放松地逛商场了,重温一下线下购物,感觉真的很不错。 ”手拿购物袋的王琳收获颇丰。

走进海城西柳服装市场停车场,稍加留意可以发现,悬挂着省内沈阳、营口、抚顺,以及省外的黑龙江、吉林等地牌照的外地车辆不占少数。“‘十一’是我们批发的淡季,却是零售的一个小高峰。”中国西柳商贸城A座1215档口的摊主何宇说,以批发为主的西柳服装市场几天来迎来了不少游客,这里已成为来鞍山旅游游客的购物景点了。

“国庆假日期间,西柳服装市场的交易额平均每天至少1个亿,最为明显的是零售额的占比都会上升5个百分点左右。”海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首批享受“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政策的地区,海城正加速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内外贸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商品市场发展水平,努力为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刘家伟)

百余种名优新特农产品灯塔亮相

云南省努力营造安全放心假日环境(创新模式升级服务)(3)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国庆节期间,美丽的灯塔迷宫花园里,“灯塔市首届辽峰葡萄节暨农产品展销会”吸引了众多辽阳及周边市民。本届农展会为期6天,共有50家企业参展,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百余种名优新特农产品集中亮相。(本报记者/严佩鑫)

新媒体编辑:张艺凡

责任编辑: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