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历史从春秋进入战国时代。春秋时代的一百七十多个国家,经过两百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只剩下二十个左右。战争频发,杀伐兼并不断。战国中期以后,开始形成了七个大国争雄的局面: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的形成与长期对峙,都发展出各自的“精锐王牌”部队,并在不同的阶段,杀出了自己的“威名”,但纵观七雄的王牌部队,最后只有秦国的王牌笑到了最后,并被认为七雄中最强军队?这是为什么呢?

战国七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战国七雄各有各的)(1)

战国七雄图

01 魏国:战国第一重装精锐步兵——魏武卒

战国初期,魏国在李悝主持的变法改革中,实现了“富国”的目的,在吴起的“军改”下,建立了武卒制度,训练出了令天下谈之色变的魏武卒。而魏武卒能成为当时第一的重装精锐步兵,则源于以下几点:

严苛的选拔标准:

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而魏武卒的选拔条件相当苛刻。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也就是说1名魏武卒要穿着3层铠甲,还得戴着铁盔,同时需背12石弓弩及50只箭,手执长兵刃,腰佩剑。此外,魏武卒还要半天步行100里的路程,每人需携带3天粮食。

简单来说就是,能在半天内“全副重型武装越野”50公里,才能达到入选标准。

严格的军事训练:

优越的武卒待遇:

彪悍的战绩:

难以持久的军制:

随着战国中期之后魏国战略上的失败,魏武卒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难以崛起争霸。

战国七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战国七雄各有各的)(2)

魏武卒

02 齐国:单挑第一的“雇佣军”— 技击士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齐庄公为勇爵”,只要在战场上表现勇敢者就可得到爵位。这就是齐国的技击士的来源。齐国自姜太公立国以来,一直发展工商业,经济发达,经过管晏的经营,齐国的经济始终处于列国的前列。因此以赏金形式来激励作战勇敢之士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兵力来源:

齐国民风彪悍,社会尚武,游侠之风甚重,民间不乏武功高强,善于骑射的能人,齐国招募身体强壮,武功高强的游侠、擅长打架斗殴之人作为兵力来源,并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以形成战斗力;

训练考核:

凡是经过徒手格斗、摔跤、游泳、骑术、剑术、射箭等技能优异者,才能成为持戟之士,相当于国家的常备国防军,驻守五都。

兵士待遇:

“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也就是说杀敌一人,所得赏金不过八两,再无赏赐。按敌人人头算钱,杀得越多,得到的钱就越多。

高光战绩:

军队军制缺陷:

齐技击虽然战力强横,但军队整体缺少军魂,是一群为金钱而活的雇佣军。

战国七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战国七雄各有各的)(3)

03 赵国:战国第一骑兵— 胡刀骑士(赵边骑)

赵国建国之初,经常受到东胡、楼烦、林胡等游牧民族的骚扰;战国中后期,又有匈奴骑兵的侵袭,因此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把原本以步战和车战为主的赵军,增加了独立建制的骑兵部队,经过无数次的对战,成为战国时代机动力最强的骑兵部队。

骑兵来源:

赵边骑战绩:

赵边骑可以说是继魏武卒、齐技击之后,唯一能让“秦锐士”胆寒的军队。但是赵国的变革,仅局限于军事改革,没有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有相配套的改革,也没有将骑兵发展成主力部队,在七国争霸中,赵边骑仍属于辅助性兵种。加上赵国后续又出现几个昏庸之主,赵边骑逐渐沦为别人的鱼肉。

战国七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战国七雄各有各的)(4)

赵边骑

04 韩国:战国第一守城兵——击刹兵(弓弩兵)

韩国地处中原,四周被秦国、赵国、魏国等强国“包围”,处于四战之地,没有实力“突围”,那就只能保存自己,于是训练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击刹兵。

韩国拥有天下最大的铁矿资源,且军功产业发达,韩国军队的武器非常锋利,而且质量非常好。《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游说韩宣惠王时说:“(韩国)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韩弩最大射程达到六百步,还能连续发射,远距离上,韩弩通常直中对手胸部,而近处却能直接命中心脏,远超当时六国的射程,威力巨大。《战国策》中对韩国军力的概括是"精兵二十万,厮屠十万。"

但是韩国内部的贵族势力也很严重,这些贵族势力拒绝变法,致使韩国的国力一直“稳步不前”,甚至有所倒退。若非凭借强大的强弩,韩国自保都困难。

战国七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战国七雄各有各的)(5)

击刹兵

05 燕国:刚开始绽放就凋零的燕国精锐部队——辽东坚兵

燕国位置靠北,远离中原,但临近草原,常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因此燕国在与蛮夷长期作战的基础上开始吸收胡人增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这是辽东坚兵的起源。

到了战国时代,燕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燕国的国力上升。同时任用名将乐毅进行战法和纪律的训练,提升燕国的军队战力。

关于辽东坚兵,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大抵也是一只拥有骑兵、步兵和车兵的混合部队。但辽东坚兵有两场大的战绩:一是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领以辽东坚兵为主力的燕军,与秦、楚、赵、魏、韩等国联军共同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二是燕国大将秦开率领辽东坚兵迎战东胡,迫使东胡一直退却到千余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并向东度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取地两千余里。辽东坚兵战力可见一斑。

但自乐毅被新任燕国君主燕惠王排挤走后,田单趁机用火牛阵击败燕军,各地纷纷起义,将燕国大军赶出了齐国,从此强盛一时的燕国辽东坚兵不复往昔。

战国七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战国七雄各有各的)(6)

辽东坚兵

06 楚国:老牌精锐部队—申息之师

楚国是战国中疆域最大的国家,在楚国不断兼并领土的建立地方部队,即“县师”。申息之师属于“县师”,是一支强大的地方部队。申息之师创立于楚文王,在楚庄王时期,“申息之师”在城濮之战、邲之战中都有出色表现,为楚国的霸业立下赫赫战功。但在春秋末年,楚国首都后被孙武率领的吴军攻克,虽然后面楚国凭借申息子弟和秦军复国,但申息之师元气大伤,逐渐衰落。

战国时期,随着吴起离开魏国,进入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楚国变法。在军事上注意耕战并重,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提高军队给养,加强军队训练,申息之师作为地方部队的最强代表,总兵力规模大约在十万人左右,占楚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战国策 ·楚策 楚国“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

申息之地是楚国北上中原的桥头堡和战略之地,申息之师作为县师,常年参加征战,战斗经验非常丰富。申息之师不仅装备精良,更有老带新的“优良传统”,战力强大。

秦楚“蓝田之战”楚军一路高歌猛进(应该有对阵秦锐士),杀到了距离咸阳不过几十公里外的蓝田(今蓝田县),秦国岌岌可危。

秦国的盟友韩、魏两国攻打楚国后方,楚国后方空虚,只好连夜撤回,楚怀王以割地求和。但随着后期楚国的申息之地被秦国占领,申息之师开始消亡

战国七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战国七雄各有各的)(7)

申息之师

07 秦国:综合战力最强的部队——秦锐士(铁鹰锐士)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增,士兵战斗力极强。大秦精锐中的精锐—铁鹰锐士横空出世!铁鹰锐士,是由一代名将司马错建立。司马错的目的就是建立一支能在马上超越赵国“胡服骑兵”和齐国“技击骑兵”,步兵超越魏国“魏武卒”的精锐部队。

秦锐士兵源:奴隶、平民、贵族均可报名参与

秦锐士的选拔:

“秦锐士”上马能斩赵边骑,下马能敌魏武卒,妥妥的全能战士。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锐士成为秦军的绝对中坚力量。在《荀子·议兵篇》中,对秦锐士有这样的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秦锐士战绩: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抗击匈奴和平叛百越。

秦锐士战力强大的原因:

但统一天下的秦朝快速奔溃,除了朝政腐败,军功爵的败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毕竟统一后,除了对外敌作战算军工,内部叛乱只能算是“盗贼”不计军功。《史记.秦始皇本纪》: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後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秦二世把造反当做“盗贼”,无军功奖励伤了秦军的心,也任由起义军做大,最终断送了大秦江山。

战国七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战国七雄各有各的)(8)

秦兵马俑

一个国家的军力的强大,不仅仅是士兵身体素质强,优秀的统帅与将领,更要有激励士兵晋升的军功体制与强大的国力支撑,才能最大强度地培养出王牌部队,并能在战争中取得更多的胜利。秦锐士之所以能成为战国最强大的“虎狼之师”,既在于其强大的国力、严苛的军事训练、可改变普通命运的“军功爵制度”,以及战国后期的名将统帅,终究成就了秦的大一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