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贞观之治李世民痛哭 -唐太宗李世民(1)

李世民出身贵族世家,其父亲李渊是隋朝官员,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征北战,平定众多叛乱,抵御外部势力的入侵。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唐朝建立之时,全国没有完全统一,李世民亲自领兵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在连年的征战中,其威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了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父亲李渊却立李建成为太子,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后被立为太子。公元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登基后对内以文治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为唐朝盛世奠定基础。

政治上:知人善任,用人唯贤,出现了众多名臣名将,例如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完善隋朝制度,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制,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军事上:出师塞北,亲征高丽,不断拓展大唐疆土。

文化上:向全国征集书籍,被设立机构,任免官员,保存与管理古籍。

对外:唐朝建立初期,东有稽胡的扰边,西有吐谷浑的威胁,北有突厥的侵袭。对于最大的威胁-突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对其进行了反击;而对于威胁较小的,则采取怀柔政策。由于李世民对外的开明政策,致使众多地区争相向大唐朝贺。

贞观之治李世民痛哭 -唐太宗李世民(2)

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7月10日)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贞观之治李世民痛哭 -唐太宗李世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