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

为迎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

传承大学精神,

丰富校园文化,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华农官微将于近期推出

“璀璨星辰”系列人物专题,

讲述我校创校先驱、学科创始人

及院士的人生故事。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2)

昆虫毒理着先鞭,

硕学盈门共育研。

当日田间勤实践,

今看农户喜空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纪念赵善欢院士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3)

赵善欢(1914—1999年),我国著名农业昆虫学家、昆虫毒理学家、农业教育家。华南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昆虫毒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原华南农学院院长兼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6月5日,赵善欢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荣获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第一至四届理事长,第六届名誉理事长。主要代表作有:《昆虫毒理学原理》(英文版)(1992年)、《昆虫学研究论文集》(1994年)(汇集了他60年来科研成果的精华)

结缘昆虫紧追随,矢志不移赤子心

赵善欢出生于1914年8月16日,祖籍广东省高要县(今端州区睦岗镇)。赵善欢的父亲赵可槐共育有四子,赵善欢为长子。他在年少时期便表现出了对动植物的好奇与喜爱,而家乡附近的山岗,便成为他少年时期探索自然的乐园。在那里,他可以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研究形状各异的昆虫。渐渐地,他对昆虫的研究兴趣在一次次的“冒险”中被激发起来。从家乡的中学毕业后,他到广州的文华英文补习学校就读,毕业时的成绩名列全校第一。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4)

当时国民党政府无能,虫灾严峻,赵善欢看到稻田因虫害而农作物连年歉收,就立志要掌握杀虫本领,投身生物科学。1929年,年仅15岁的赵善欢进入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专门部学习。

赵善欢在农学院读书期间埋头学习,即使是在课余时间,他也选择去图书馆或者到野外捉虫,制作昆虫标本。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当时多名教授如水稻专家丁颖、植物学家陈焕镛、土壤学家邓植仪和昆虫学家尤其伟的赏识,在最后一个学年开始定向培养时,丁颖教授和尤其伟教授都争着带他。早年对昆虫世界的兴趣促使他选择了尤其伟教授,此后开始了他长达数十载的昆虫研究生涯。

1933年,赵善欢从农业专门部毕业,留校担任昆虫学助教。1934年,他深入广东十多个县,跋涉数千里,耗时两月余,广泛调查各地农作物的主要虫害,完成《广东虫害初步调查报告》。尤其伟对此十分赞赏,为之写了序言,并作为研究报告在刊物上发表。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5)

年轻时的赵善欢

1935年,广东省政府委派几名青年教师赴美国留学,赵善欢凭借优异的考试成绩被选送至美国俄勒冈农业大学深造。由于在国内赵善欢仅是在农业专门部毕业,未取得学士学位,所以必须先补习两年课程,取得学士学位后,才允许攻读硕士学位。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不到一年时间就修完了原定两年的课程,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

1936年9月,赵善欢前往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途中,取道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到当时世界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河边镇分校柑橘试验场进行了短期的实习。在那里他学到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了柑橘害虫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1937年赵善欢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获科学硕士学位,后专程到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1939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博士论文《惰性物质的毒理及其对昆虫作用的研究》。

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期间,他除了努力学好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许多基础课程,尤其对学校邀请的校外知名学者的学术报告会感兴趣。赵善欢几乎每次必到,这对他后来的学术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早期学习生涯中,他已经悟到研究昆虫要结合生产实际,在实践中,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6)

1937年,赵善欢(右一)与留美同学的合影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动荡时期,远在美国读书的赵善欢心中始终放不下他深爱的祖国。在1939年,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毅然辞去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研究员的职务,携带大批专业书刊取道香港回到在战乱中迁至云南澄江的中山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赵善欢凭借其教学成果,在第二年被提升为教授,时年仅26岁,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年轻教授之一。从攻读学士学位到晋升教授,有着惊人毅力的赵善欢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1948年,赵善欢被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借聘为教授,并被聘任为台湾农业试验所应用动物系主任。他先到台湾,为台湾农业试验所应用动物系及台湾大学农学院举办农药讲座,后又奔赴北平,为刚复校的北京大学生物系及农学院分别开设昆虫生理学、昆虫毒理学等课程。

1948年应中山大学的请求,他结束借聘并回到中山大学继续任教。

1952年,赵善欢任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副院长,其间除了要处理繁忙的行政工作,还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他自学俄语,为接下来出访苏联做准备。

1957年,他出访苏联,进行科研、考察及讲学。值得一提的是,出访苏联一年后,赵善欢已经能用俄语撰写科学论文,并在苏联有关刊物上发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赵善欢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直至1983年。

1999年12月2日,赵善欢于广州逝世,享年85岁。

一片赤诚在田疆,妙手回春保良田

赵善欢在水稻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有机合成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昆虫毒理学、作物根区施药、害虫不育技术与昆虫激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

在南方,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而每年因为受三化螟的危害,水稻的损失严重。赵善欢结合地域特色和实际应用,专攻华南水稻害虫的研究。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开始对华南水稻害虫,尤其是三化螟、稻瘿蚊、铁甲虫等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研究。1932年,他在广州石牌稻作试验场开展防治水稻三化螟的试验,并首先发现稻瘿蚊的发生及其为害过程。1940—1941年,他与林世平先生一起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地进行大范围调查,在1942年编撰完成《我国西南各省杀虫植物编撰报告》,1942年完成《广州三化螟研究》一文。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7)

赵善欢晚年在实验室

50年代,他与王鉴明教授等提出了水稻田三化螟集团分布的学术观点,他还根据三化螟的越冬习性和生理特点,提出了早春季节灌水浸田治螟的防治措施并在广东大面积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后,赵善欢还对防治三化螟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十余种有机农药进行了药效和作用机理试验,成功地摸索出乐果与西维因混用可作为三化螟杀卵剂。

稻瘿蚊,幼虫时期吸食水稻生长点汁液,导致水稻不能抽穗、形成葱管状从而无法结实,对水稻生产具有极大危害。赵善欢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在晚稻秧苗期施用呋喃丹以控制稻瘿蚊为害的观点,成为防治稻瘿蚊行之有效的方法。关于稻瘿蚊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更获得了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8)

1969年赵善欢教授在佛岗县与农民观察三化螟为害情况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9)

1977年赵善欢教授在实验室检查克百威、嘧啶氧磷防治稻瘿蚊的药效

荔枝作为远销各地的岭南佳果,深受欢迎。华南地区种植荔枝必然要面对防治荔枝蝽这一难题。赵善欢潜心研究,在昆虫毒理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60—1965年,赵善欢教授领导华南农学院昆虫学教研组10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对荔枝蝽的发生为害规律、自然抗药性、虫体生理等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虫体生理的薄弱环节入手,筛选出以敌百虫、敌敌畏为代表的数种最佳药剂,按照规律适时进行化学防治。这项防治方法在华南地区推广了30多年,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让赵善欢教授对昆虫毒理学与生态学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见解。60年代,他率先提出了昆虫毒理学与生态学紧密结合的“杀虫剂田间毒理学”学术观点,这使得昆虫毒理学与生态学紧密结合起来。1961年,他带着他的《杀虫药剂及昆虫毒理学的发展方向》一文,参加中国昆虫学会学术讨论会。他指出:昆虫毒理学的研究应着眼于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协调好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注意保护好害虫的捕食性和寄生性的天敌。这一观点,为我国农业中农药的制造和使用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贯穿着他的研究生涯。

赵善欢被誉为杀虫植物研究的开山鼻祖。他很早就意识到植物农药的研制和推广是生态农业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他的一生为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精力。抗日战争时期,赵善欢就对我国西南各省的杀虫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作了广泛的调查,对一些植物作用于农作物害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和防治试验。20世纪50年代,他又对华南杀虫植物中鱼藤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它们的有效成分进行化学分析和毒力测定。在此基础上,他用鱼藤根粉对蔬菜、茶树害虫进行防治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应用。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0)

1999年赵善欢教授在花都区调查荔枝蝽的越冬情况

赵善欢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开辟了杀虫植物标本园。这个小园子坐落于校园西南角,堪称中国植物源农药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又进一步发掘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宝库,对楝科等40余种杀虫植物进行防治农业害虫的试验及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鉴定。为了摸清杀虫植物如鱼藤、楝科植物的作用效果,赵善欢教授进行了广泛调查,还与青年教师、研究生一起进行了大量防治害虫实验和有效成分提纯鉴定试验等。为了收集各种杀虫植物,哪怕是在行程繁忙的出国访问期间,他也不愿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参观、了解植物标本园的机会,索取有关的杀虫植物。一旦找到一种新的杀虫植物,赵善欢教授连家门都未进就直奔学校的杀虫植物标本园,嘱咐工人将带回的植物种好,才肯放心离去。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1)

1975年赵善欢教授与广东农委副主任俞宪渝一起调查南海蚕桑园害虫

为了引进一种高效杀虫植物——印楝,赵善欢教授不辞辛劳,协同中青年同志、国外同行多次将印楝种从非洲引入我国,如今,印楝已在我国海南省引种成功并在不断推广。植物性杀虫剂不仅对害虫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还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毒性且昆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在生态和农业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86年,也就是赵善欢教授72岁时,他应邀前往肯尼亚参加国际植物性杀虫剂(印楝)会议并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在会上他所做的研究报告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国际农业昆虫研究领域上,中国的根扎得更深了。

“在普遍认为化学农药的效果更好,植物农药可以退出舞台的时候,赵善欢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研究方向,继续做着植物性农药研究。在这一块,他是我们整个学科的创始人,是开山鼻祖。”赵善欢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徐汉虹教授回忆起当初的状况时说道。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2)

赵善欢和夫人在田间观察昆虫

承泽师恩育桃李,桑榆未晚霞满天

赵善欢提倡:“做学问要善于了解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和熟悉国内生产实际,要善于学结群众生产经验和传统。”赵善欢在培育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他拒绝一味地灌输,把更多机会留给学生去畅所欲言。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胡美英在《赵老诞辰百年怀感》中提到,赵善欢的启发式教学理念及方法为她更好地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学相长的过程让赵善欢收获到一段段非同寻常的师生情谊。他的一名学生,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尚稚珍回忆起在华南农业大学跟随赵善欢进修昆虫学这段难忘的经历时,满怀感恩之情地说道:“历年的讲稿和讲义,赵先生要我寄给他看,而且都留下他审阅和修改的印记。他如此认真负责到底,总是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赵善欢的影响下,尚稚珍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他致力于学农下乡,和病虫害做斗争,成为天津市昆虫学会理事长,天津农业植保学会常务理事。这一批以赵善欢教授为中心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国内的植物保护领域发光发热,对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3)

1975年赵善欢教授指导本科生进行室内红蜘蛛毒力测定试验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4)

赵善欢教授在昆虫毒理课上给研究生及老师们讲课

在研究三化螟和荔枝蝽期间,他亲自带领青年教师进行工作,在工作中青年教师们既是赵善欢的得力助手,又跟随他学得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他主持举办了全国植物化学保护师资培训班,并亲自撰写教材、进行实验指导等。他让参加培训班的老师每人都进行一项科研工作,由此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独立科研的能力。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这批人大部分已经晋级为教授、副教授等,在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发挥着骨干作用。1983年冬,他辞去华南农学院院长一职,退出学校领导班子,致力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攻关工作。年逾古稀之时,他仍坚持带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5)

赵善欢教授夫妇和他的学生们(摄于1996年)

赵善欢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昆虫研究事业,所获得的荣誉和成就数不胜数,附加在他身上的一个个光环从来没有被他拿来炫耀,他也很少跟同事、学生或者自己的亲人谈起,他也从不喜欢被别人叫院士、院长或专家,一句“赵老师”就够了。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6)

1997年在杀虫植物标本园与师生一道

观察光活化杀虫植物——万寿菊

赵善欢一生执着于科学、追求科学。他扎实专注、淡泊名利、忘我工作、关爱学生……这是赵善欢的同事、学生及亲人给予他最多的评价。他在华南农业大学一号楼建立了昆虫毒理研究室,开创了杀虫植物标本园。一号楼已成为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他们的“精神地标”。他们把赵善欢的珍贵品质称为“一号楼精神”,这种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射在一批又一批的华农学子身上,也照亮了我国昆虫毒理学、农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领域的前途。“一号楼精神”,将会生生不息地发扬下去。赵善欢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了40多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其中不少成为教学科研骨干,桃李满天下。1995年,赵善欢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药学系教授钟国华每次回一号楼做实验,经过赵先生的雕像时都会回想起赵善欢教授认真钻研的身影,他说:“似乎仍可感受到他老人家的慈祥和威严。”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7)

赵善欢铜像

在赵善欢去世后的20年间,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药学系教授徐汉虹带领团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优秀发明专利金奖等系列奖项,他说:“这些含金量极高的成果是赵善欢先生打下的基础,这些基础使我们有了今天的成绩。所以每当我们上台领奖的时候,心中对老先生的怀念和敬仰油然而生。”

“做学问要善于抓两头:一头是了解国际先进科技成果,一头是了解国内生产实际,包括学习和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赵善欢常说的这句话被雕刻在华南农业大学院士广场的铜座上,引导着一批又一批的华农学子。他严谨的学术风格,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在中国农业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部分参考徐汉虹等口述资料整理)

参 考 文 献:

1.《华南农业大学校史》编委会,1999. 华南农业大学校史[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赵善欢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写委员会,2014. 赵善欢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Z]. 内部资料.

更多华农人物故事

他一生守护果园,为世界柑橘病毒学作出突出贡献

14岁获“番禺才子”美称,他是誉满天下的林学家

弃教从政,他是广东省唯一受校长赠与住宅楼的教授

和夏天最配的无籽西瓜,原来是这位华农教授首次培育出来的!

华农这位院士终生与昆虫打交道,一家三口都是昆虫学家!

华农拥有全世界收藏古农书最多的书库,只因有他!

22岁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这位华农创校先驱为农林事业奉献一生

“半矮秆水稻之父”,原来是这位华农人!

百折不挠,立志兴农。他是土壤学家邓植仪!

编写 | 陈源 李碧雯 陈宇婷

图片 | 华南农业大学百年图史 官微往期推送

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苏泽衔

责任编辑 | 方玮 谢韩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8)

昆虫专家有谁 他是一代昆虫学大师(19)

赵善欢院士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