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鲁智深是水浒中真正的英雄?#

【作者】神木市特殊教育学校 杨宇2022年9月24日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

一、史进碰到鲁智深,李忠一起去喝酒

鲁智深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史进碰到鲁智深和李忠,一起去酒馆喝酒。其间,金老之女在他们隔壁哭,鲁智深问出了郑屠户欺负良人一事。替他们打抱不平,到肉铺上戏弄郑屠户。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行侠仗义,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金翠莲的丈夫赵员外介绍,鲁智深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为其说偈赐名:“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他从此有了安身之处,隐姓埋名过起了日子。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

二、鲁智深难守清规,酒醉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在寺中难守清规戒律,结果酒醉大闹五台山。按规定和尚不能喝酒,但鲁智深喜欢喝酒,很难忍得住。一次喝了酒撒起酒疯,几十个人都按不住他。第二次喝酒,他的祸闯大了,把山腰的亭子和泥塑的金刚都打坏了,长老没法再原谅他了。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安身,长老说:“我这里不能留你了,我介绍你去东京大相国寺,我师弟在那儿当长老,他会安排你的。”临别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3)

三、鲁智深假扮小女,打来庄逼亲周通

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讨职事僧做。鲁智深下山,在桃花村遇桃花山二头领小霸王周通欲强娶刘太公之女。鲁智深为刘太公解除逼婚之忧,假扮太公小女,打了来庄逼亲的周通,可见鲁智深大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头领李忠为二头领报仇,与鲁达相认。李忠、鲁达、刘太公三人到桃花山聚义厅,休了亲事。鲁智深趁李忠、周通下山劫掠金银给他,自拿山寨金银,从后山滚下而去。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4)

四、鲁智深看守菜园,小流氓连偷带抢

东京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长老也不敢把鲁智深放在庙里,只派他去酸枣门外看守菜园。这差事正适合鲁智深,因为菜园里的蔬菜常被小流氓们连偷带抢,没人管得住。但流氓们已经做好准备,要把新来的和尚扔进粪坑里,给他一个下马威。流氓们拿着礼品,假惺惺对鲁智深说:“我们是街坊邻居,特来祝贺的。”鲁智深见这些人不肯进屋说话,站在粪坑边不动,便有些疑心了。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5)

五、鲁智深告诉流氓,千军万马能进出

领头的流氓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跪了下来,想等鲁智深来扶他们时,抓住鲁智深的脚把他掀翻。但鲁智深的动作更快,嗖嗖两脚,张三和李四就掉进粪坑里游起泳来,这粪坑太深了。鲁智深哈哈大笑,“先把他们拉上来洗一洗,再来说话。”流氓们七手八脚救起张三和李四,他俩洗去满身臭屎,换上同伴的衣服。鲁智深把自己的出身告诉流氓们,“千军万马中我都能进进出出,对付你们几个小混混算什么!”流氓们屁滚尿流地回去了。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6)

六、张三乌鸦叫不吉,李四去拆乌鸦窝

第二天他们杀了猪买了酒,恭恭敬敬地来请鲁智深,嘴里师父长师父短的,把鲁智深奉承得好高兴。正吃着唱着,听见树上乌鸦哇哇乱叫。张三说乌鸦叫不吉利,李四就要拿个梯子去拆乌鸦窝。鲁智深看看这棵杨柳树,说:“哪要什么梯子。”只见鲁智深脱了衣服,露出背上的锦绣纹身(所以他叫“花和尚”)。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7)

七、鲁智深天上罗汉,将柳树连根拔起

他走到树下,弓下身去,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腰部一使劲,竟将柳树连根拔起!可见鲁智深力大无穷,英勇无敌。众人全都拜倒在地,一边嚷嚷着:“师父不是人!”“我不是人是什么?”“师父若不是天上的罗汉,哪来这样的神力!”从此这些人对鲁智深崇拜极了,每天拿酒菜来款待鲁智深。鲁智深酒后兴起就为大家表演拳术,他的拳带着醉意,就是现在的鲁智深醉拳。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8)

八、鲁智深就地结拜,林冲成生死兄弟

又过了几天,鲁智深想:“老是吃人家的,多不好意思。”于是他也准备了酒菜回请众人。众人吃得高兴,有的提议:“见过师父打拳,没见师父使兵器,能让我们开开眼吗?”鲁智深说:“行,把我的禅杖扛出来吧。”鲁智深的铁禅杖长五尺,重六十二斤。鲁智深拿在手里舞动起来,越舞越快,密密层层,风雨不透。这时候从矮墙外传来喝彩声。此人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绰号“豹子头”。从这一天开始,林冲和鲁智深意气相投,就地结拜,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9)

九、开水将林冲脚烫,林冲走非常困难

林冲和鲁智深是结拜兄弟。一日,林冲的妻子在庙中烧香,被权臣高俅(?——1126年)的干儿子调戏,林冲得到报信后,把他们打跑,为此得罪了高俅。高俅设计陷害林冲,将林冲打二十军棍并发配沧州,还叮嘱解差董超、薛霸在路上结果林冲性命。押解的路上,董超、薛霸百般折磨林冲,林冲本来就有棒伤,二解差故意用开水将林冲的脚烫肿,林冲行走非常困难。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0)

十、薛霸举起水火棍,棍子被智深打飞

有一天,他们来到了野猪林,这里柏树参天,老藤缠绕,林冲见不到一丝阳光。二解差假意让林冲休息,说怕他逃跑又用绳子把林冲绑在树上,林冲动弹不得。这时两人露出狰狞面目说:“我们奉了太尉的命令,要杀死你。”当薛霸刚举起水火棍要打,没想到棍子被突然跳出来的鲁智深打飞。原来,鲁智深听说林冲被害,前去搭救,一问才知道已发配沧州,便一路上追赶才保住了林冲的性命。在林冲的讲情下,鲁智深饶了两个解差,要他们好好服侍林冲,并一直送到沧州。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1)

十一、徐宁投慕容彦达,受命攻打鲁智深

鲁智深在江湖上漂泊,后与杨家将之后“青面兽”杨志、林冲之徒“操刀鬼”曹正等一起智斗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头领邓龙,就此在二龙山落草为寇。打虎英雄武松做了行者后,也来入伙。朝廷大将双鞭呼延灼的连环马阵为梁山的金枪手徐宁所破,兵败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于是受命攻打鲁智深等人,有了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义,宋江引梁山泊头领下山增援三山好汉,后一众人等同上梁山,鲁智深方与林冲重聚。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2)

十二、鲁智深位列十三,为步军头领之首

梁山一百单八将聚齐后,排定座次,鲁智深为天孤星,位列十三,为步军头领之首。不久,宋江在满江红词中流露出希望朝廷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可见鲁智深嫉恶如仇。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3)

十三、逢夏而擒遇腊执,听潮而圆见信寂

鲁智深在随宋江受招安、征辽得胜后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参拜了剃度他出家的智真长老后,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临别时智真长老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宋江奉圣命征讨田虎、王庆、方腊三路起义军。鲁智深随梁山军队出战,其中,征田虎时,鲁智深曾生擒对方有神行等异能的将领神驹子马灵。大战乌龙岭。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4)

十四、鲁智深僧人指点,生擒方腊立大功

鲁智深追杀敌将夏侯成,却迷路入了深山;得一僧人指点,生擒方腊,立下大功。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鲁智深表示已看破世事,不愿接受;宋江又劝他住持名山,鲁智深也拒绝了。鲁智深随宋江南下征讨方腊,大功告成后,武松、鲁智深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水浒传》中明写了两个镇关西,那就是鲁达、郑屠,暗藏了一个镇关西。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5)

十五、郑屠卖肉胡咧咧,智深才是镇关西

而暗藏的这个镇关西,才是《水浒传》中真正的镇关西。那么,这个隐藏的真正的镇关西又是谁呢?鲁达(鲁智深)是镇关西。这段故事中,有一个看似随意一写的地名——状元桥,也就是郑屠卖肉的地方。其实,“状元桥”不是随意一写,而是一个时间坐标,金翠莲在潘家酒楼遇见鲁达,是宋徽宗宣和元年的事。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皇子状元,此人就是“自幼曾攻经史”的宋三郎,宋徽宗的第三子赵楷。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6)

十七、施耐庵以状元桥,隐藏一段真历史

宣和元年时,赵楷参加殿试,斩获第一名。施耐庵以“状元桥”,直指北宋历史,这段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一段真历史。这段真历史,就是宋徽宗在宣和元年启动了“宋金海上之盟”,与金国联盟夹攻辽国。施耐庵认为,这个盟约导致了北宋迅速走向灭亡,是“强媒硬保”、“虚钱实契”。金翠莲的父亲名叫金二,与后来曾头市的曾长者对应,暗射的是完颜阿骨打的次子完颜宗望,也就是灭掉北宋的“金二太子”。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7)

十八、状元桥卖肉郑屠,竟然敢叫镇关西

宋江十分担忧金国的兵马来临,号召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因此,梁山好汉就要“杀番王”了。七十回书之后,梁山好汉抗金保境,将与“金二”王子一决雌雄。金翠莲父女身上藏着这样一段历史,他们来到渭州城就是来找“镇关西”的。鲁达为何是镇关西听了金翠莲父女的诉说,鲁达便来到状元桥,要找郑屠的麻烦。这是因为,郑屠竟然也敢叫“镇关西”。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8)

十九、鲁达与郑屠熟悉,屠户不叫镇关西

书中写道,鲁达在潘家酒楼得知郑屠叫做“镇关西”时,骂了这样一句话:这个腌灒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鲁达与郑屠十分熟悉,这个屠户叫没叫镇关西,鲁提辖应当十分清楚。假如金翠莲说的是实情,郑屠也是暗中叫了这样一个绰号。于是,鲁达发怒了。在状元桥下的肉铺,鲁达让郑屠亲自操刀切肉,先消遣了一番“镇关西”。郑屠被鲁达消遣得大怒,拿着一把剔骨尖刀与鲁达放对。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19)

二十、鲁达不为金翠莲,而是为了镇关西

郑屠哪是鲁达的对手,尚未近身,就被一脚踢翻。郑屠被踢翻在大街上,鲁达上前踏上一只脚,举着拳头低声骂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从语言逻辑顺序来看,鲁达找郑屠的麻烦,首先不是为了金翠莲,而是为了“镇关西”。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0)

二十一、关西五路廉访使,鲁达绰号镇关西

鲁达说,他先是投奔的老种经略相公,做到了关西五路廉访使,得了个绰号叫做镇关西。鲁达对这个绰号十分满意,说是“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也就是说,鲁达自认这个绰号对他来讲,名副其实。郑屠不过投托小种经略相公开了间肉铺,一个“狗一般的人”,怎么也与小种经略相公府的提辖一样,叫做镇关西呢?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1)

二十二、渭州知府竟不知,鲁达为何打郑屠

郑屠叫做镇关西,是金翠莲父女说的,是一面之词。鲁达是镇关西,则是他自己说的,应当比金翠莲父女的话更靠谱。但是,这两人确实都是“镇关西”。上面讲到,鲁达骂郑屠,是低声地骂。为何这样讲呢?渭州知府接到郑屠家属、伙计报案后,便向小种经略相公报告了案情。但是,渭州知府竟然不知道鲁达为何要打死郑屠,只说:府中提辖鲁达,无故用拳,打死市上郑屠。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2)

二十三、报老种经略相公,以免日后不好看

假如鲁达是高声骂人,申状上为何不写明呢?正是因为鲁达的这个绰号隐藏着不太光彩的隐喻,所以,鲁提辖也是不敢大肆声张的。鲁达“镇关西”这个绰号,渭州城知道的人恐怕也很少,所以,金翠莲父女只知道郑屠这个“镇关西”。鲁达后来不做关西五路廉访使了,这个官职同时预告了鲁达,也就是后来的鲁智深将去边上抗金保境。小种经略相公说,如何处置鲁达,还得先报告老种经略相公,以免日后“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3)

二十四、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官职还真有

所以,鲁达拳打镇关西,是其身份转变,与武松杀嫂、杨雄杀妻一样,预示着鲁智深也将“杀番王”。谁是《水浒传》中真正的英雄,鲁智深曾经做过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官职还真有,施耐庵是据实而书。据《宋史·徽宗本纪》记载,廉访使者的原官名叫做“走马承受公事”。走马承受公事一般由内侍担任,是皇帝派出去的类似钦差大臣的巡察官员,专门向皇帝报告边事。这些官员隶属安抚使,也就是鲁达说的“始投老种经略相公”。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4)

二十五、真正称得上好汉,只有鲁智深一个

在《水浒传》中,梁山有108位好汉,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的时候发现,他们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好汉,而是一群汉子而已,因为他们所作所为很难称作好汉。而纵观这108位当中,其实真正能称得上好汉的,只有鲁智深一个,就连大家打虎英雄武松也不是。鲁智深的所作作为,是真正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是纯粹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和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之人。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5)

二十六、鲁智深打镇关西,并不是为了自己

所以,才说鲁智深是水浒传里真正的好汉。鲁智深的英雄壮举主要表现在上梁山之前,他在《水浒传》里的篇幅仅次于武松。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下。首先说下鲁智深,他打死了镇关西,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一对素不相识,被欺辱无助的父女俩人,鲁智深在刘太公庄上脱得精光,躺在刘太公女儿的床上假装刘太公的女儿,将前来抢亲的山匪打的满地找牙,苦不堪言。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6)

二十七、鲁智深路见不平,真好汉拔刀相助

后来,鲁智深又在野猪林救林冲,更体现了他的情义,纵观鲁智深,真乃路见不平,该出手就出手的真好汉。鲁智深与金翠莲父女素不相识,只是在酒馆里偶遇,得知他们被镇关西所骗,不得不流落街头以卖唱还債后,当即资助他们逃走。然后赶到镇关西的屠宰作坊,本想教训他一下,没想到下手过重,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致使自己丢掉了提辖的工作,流落江湖。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7)

二十八、武松打虎是偶遇,杀西门庆为报仇

而武松,打虎是偶尔之遇,并非以为民除害而专去打虎,杀西门庆是为家兄报仇,打蒋门神是报施恩对自己的待遇之恩,飞云浦之斗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血溅鸳鸯楼是为了报仇雪恨,虽杀了恶道,但之前用被恶道掠来当道童的无辜幼童试刀,纵观武松,不是为了自己,就是参有行凶,所以,武松其实更像一个杀手,而不是好汉。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8)

二十九、见义勇为敢担当,正直豪爽武艺高

综上所述足以说明,鲁智深是个纯粹意义上的,真正的好汉。鲁达是公认的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是敢于担当的人,是扶贫救弱的人,是慷慨解囊的人,是正直豪爽的人,是武艺高强的人,是心胸开阔的人。而武松跟他比起来。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鲁智深的四个外号(鲁智深路见不平)(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