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系,好久没有在这里更新,跟大家说声抱歉。思维导图系列教程共10讲,请大家耐心关注。
在我讲解上色的要领前,我希望你手边正好有一套彩笔。如果没有,也请你马上出去买一套回来。因为接下来的很多内容,是需要你一边看书,一边用彩笔实践的。
也许很多同学都会在文具盒里准备一些彩色的马克笔。这种笔划书的效果一流,但用来绘制思维导图就不太实用了。如果方便的话,请大家最好使用水彩笔。
至于彩笔的颜色,在12种左右就可以。颜色过少的话会不利于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产生联想。颜色过多的话,不但浪费,而且也会导致我们把更多时间耽误在颜色的选择上。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12色一般来讲都是够用的。如果你已经买好了彩笔的话,就请随我一同走进色彩缤纷的“上色之旅”吧。
首先,让我们弄清上色的对象。需要上色的对象,首先是分支线,其次也包括图像。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用彩色的线条把各个分支包裹起来,让它们看上去像某个形状。通常情况下,文字是不需要上色的。包括中心主题在内的所有关键词,原则上都用黑色书写。
其次,我们要明确上色的目的。画思维导图不是单纯为了好玩儿(尽管我个人觉得的确很好玩),对于同学们来说,我们画图主要是帮助自己加深记忆,强化理解。因此我们在上色时也要尽量为前面的两个目的服务。要让颜色成为我们记忆的拐杖。当我们难以回忆出导图的内容时,要让颜色成为我们唤醒回忆的线索。同时,我们还要让颜色充当我们的向导,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看清一幅思维导图的结构和层次,让那些真正重要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关系通过颜色自动呈现。
要想实现以上这些效果,我们在上色时就不能太任性,怎么高兴怎么来。在颜色的选择上就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为思维导图上色的原则:
第一,同一系统的分支统一使用一种颜色。这里所说的“同一系统的分支”,是指由一级分支拓展出来的全部分支的总和。思维导图有几个一级分支,就有应该有几种分支线颜色。换句话说,相同分支系统内部,不能出现两种颜色。比如,《线与角》的第一个一级分支是“线的认识”,紧随其后的二级分支是“线段”。这两个关键词下面的分支线就应该使用同一种颜色,而不能使用不同颜色。
这样做的好处是强化同一分支系统内部的联系,同时也突出了思维导图的层次。
第二,分支线的绘制要内粗外细。在上色之前,我们是用中性笔绘制的分支线,因此各个分支线的粗细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在上色环节,我们要突出强调一级分支,因为它们是离中心主题最近的,是撑起整张思维导图的骨架,所以这些一级分支关键词下面的线条要画得尽量粗一些,而且要由粗到细地过渡。因为下一个层级的分支使用的分支线是正常粗细,这样衔接起来才自然、美观。
第三,图像部分要尽量使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单纯一种颜色是很难刺激到我们视觉的,只有两种以上的不同颜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我们的注意,从而强化记忆的效果。在上色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还原这些图像本来应有的颜色。有些图像本来就应该是单色的,我们除了按照它们的本来面目来上色外,也可以通过夸张的想象,为它们配上更多的色彩。
第四,相邻的分支颜色不能太过接近。如果第一个分支使用了冷色调,第二个分支最好就用暖色调。反之亦然。除非分支数量过多,无法安排,否则一张思维导图上,最好不要出现两个颜色完全相同的分支。这样做是为了让各个分支之间相互区别,防止记忆的混淆和错乱。
第五,挑选颜色的总原则是联想。一个分支使用何种颜色要看这个分支的一级关键词与哪些颜色相关。比如,一级分支关键词是“葬礼”,我们就可以选择黑色作为分支线的颜色。因为人们在葬礼上通常都会穿黑色或深颜色的衣服。再比如一级分支是“空战”,我们便可以选择使用蓝色。因为飞机翱翔的天空是蓝色的。
第六,当关键词本身的含义不足以让我们联想到任何颜色时,可以将其引发情感对应的颜色涂在分支线上。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颜色不但象征着不同的情绪,更会引发我们的情绪。有人曾专门做过实验,通过用不同颜色粉刷室内的墙壁,人们可以改变被试者的情绪。比如,涂成红色会让一个人感觉焦虑,涂成淡蓝色会让人感觉轻松。我们在画导图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一个关键词引发我们的情绪来选择对应这种情绪的颜色,是个不错的办法。
下次更新就是《如何绘制思维导图》系列的最终回了,我们将最终完成《线与角》的思维导图,请准备好你们的画笔吧。
喜欢快乐学习匠的文章,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已经关注过的朋友,可以转发本文和更多朋友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