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提到了“明教五散人”,分别是和尚彭莹玉、铁冠道人张中、冷面先生冷谦、布袋和尚说不得和周颠五人。五人均为明教光明顶中重要成员,武功高深,性格各异,对明教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这五人在历史上其实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他们在广大人们心中的评价地位也是很高的,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一、彭莹玉彭莹玉是元末时期袁州(今江西宜春袁州区慈化镇)人,10岁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这也难怪,元末时期,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很多人在无法生存的时候只好选择了出家当和尚,开创大明基业的朱元璋不是也在17岁入皇觉寺出家为僧了么。
长大后的彭莹玉加入民间组织白莲教,宣扬“弥勒佛下世,改换乾坤”、“世界光明大同”等信仰,人称“彭祖师”。事实证明,红巾起义的一大部分人就是明教教徒,明教与白莲教渊源极深,极有可能就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
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彭莹玉就领导5000余名信徒在袁州造反元朝了,比后来的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起义还早了13年,结果可想而知,起义失败,彭莹玉一路逃跑,到过淮西、湖南、湖北等地。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随着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发动红巾起义,彭莹玉也拉拢了打铁的邹普胜一起拥立蕲州人徐寿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称帝起事了。
有了前期的经验,这次起义接连攻克了湖广、江西、浙江等一大片土地,一时声威大振,元朝统治者恐慌不安。
然而,好景不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1353年),主将彭莹玉便在瑞州(今高安)遭到元军围困,终因寡不敌众,城陷后战死。
彭莹玉虽然战死,但他留下了一帮“普”字辈的徒弟,如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等,成为徐寿辉的“四大金刚”(另一个是傅友德),均为一代猛将,这是后话。
二、张中
张中是抚州路临川县(今抚州市临川区)人,曾遇世外高人学得太乙神数,预卜吉凶,非常准确,平常戴着一顶铁冠,人称“铁冠道人”。
朱元璋驻军滁阳时,大将邓愈将张中推荐给了朱元璋,张中一见朱元璋就感受到了他的王者之气,说:“明公龙瞳凤目,相貌非常,贵不可言。待至神采焕发,则如风扫云,登基称帝。”朱元璋非常高兴,将其留在身边,每次出征,都带着他察看形势。
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时,陈友谅中箭身亡,但是消息还未传出来,大家都不知道情况呢,张中就通过观望云气看出了陈友谅已身亡,并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依其计于敌军中传诵,敌军立即崩溃。
后来,张中还准确地预言了徐达和蓝玉的命运结局,一个是享年中寿,一个是不忠而死。果然,徐达54岁罹病而死,蓝玉终因谋反罪被处死。
张中的结局颇为离奇,传其自投大中桥下,水遁而去,还有人在同一天见到他策杖出潼关而去。建文帝时还复出唱歌曰:“莫逐燕,逐燕自高飞,高飞入帝畿”,这里的谒语指的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代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意思。
张中,看来是得道成仙了。
三、周颠
周颠,建昌(今江西永修)人,14岁时发病成癫,逢人只说三个字:“告太平”,人们叫其为周颠。
周颠在朱元璋攻下南昌时跟随了他,而且无论朱元璋问他什么,都是“告太平”这三个字,朱元璋一气之下叫人用大缸将其盖在里面,外面点燃上了火。这个法子他的曾孙朱瞻基学会了,并且将他的二叔汉王朱高煦给活活烤死了。
但是周颠不是朱高煦,他啥事没有;朱元璋又将周颠关起来,不给他食物吃,半月后,周颠居然还是精力充沛,啥事没有。朱元璋去看周颠,周颠唱道:“打破个桶,做一个桶。”意思是说朱元璋会推翻元朝的统治,重新建立一个统一的天下。
朱元璋在攻打陈友谅前,曾问周颠顺利否?周颠说顺利,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周颠望着天说道:“上天没有给他安排皇帝这个位置。”
在攻打陈友谅时,周颠还准确预言了会刮大风。但是,由于后来他的满口胡言乱语,朱元璋一气之下让人将其扔到了江里。只是,没多久,周颠又突然现身与朱元璋要吃的,吃完后,周颠走人,再也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以上故事还是从朱元璋为其撰写的《周颠仙传》里面记录下来的,大概,周颠真的成仙了。
四、冷谦
冷谦,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善音律、医学、道教与养生等,曾著《太古正音》、《琴声十六法》、《修龄要旨》等。
明末清初人姜绍书所撰写的《无声诗史》中说冷谦活到一百好几十岁时,仍然是“绿鬓童颜,如方壮时”,并将其与张三丰一同奉为“二仙”。
据清朝人陈梦雷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冷谦为救济他的一个穷朋友,在墙上画了一道门,嘱其进去后适量取用,谁知那人进去后看到满眼的金银珠宝,竟忘了冷谦的嘱咐,拼命地拿了很多。
后来发现是朝廷的府库丢失了银子,一经追查,发现是冷谦所为,冷谦将自己藏在一个小瓶中,官差将瓶子呈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命其出来,冷谦在瓶中说:“臣有罪,不敢出来!”朱元璋一怒之下将瓶子摔碎,只见每一块碎片都发出“臣有罪,不敢出来”的声音,却四处找不见冷谦的身影。
五、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的原型是五代后梁时的僧人,名叫契此,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奉化区)人。布袋和尚整日一副袒胸露腹、笑口常开、佯狂疯癫之状,常常肩挎布袋,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后人传其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称之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虽然疯疯癫癫,但他与人谈及祸福吉凶 ,却很十分灵验。他死前口占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世人便根据这句佛偈,将布袋和尚看作是弥勒佛的化身。
如今弥勒佛的形象便是根据布袋和尚契此的外貌特征打造,后人还编了幅对联来形象地比喻他:“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由此可见,被金庸先生称为“明教五散人”的这五人确实不是空穴来风,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其中,彭莹玉、张中、冷谦和周颠都是元末明初时期人,他们还都和朱元璋打过交道,而另一个布袋和尚就是借鉴了五代后梁时的僧人,不管怎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僧或道、或痴或癫,且通晓阴阳占卜之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