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摆脱情绪的支配,是让人生变好的根源。

道德经对一个人的改变(摆脱情绪的操纵)(1)

在情绪波折的状态下,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和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错的。

对于人生来说,不管人生活成什么样,都是因为自己曾经的一言一行而形成的结果,比如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或许就是因为五年前或者十年前的某一个决定而形成的,又或者说,你当下正在做的某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曾经的某一个决定而引发的结果。

所以,一个人的智慧就是能够清醒的审视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决定,甚至每一个动作,都以合理和适度的状态出现和存在。

而对于人生来说,所有驱使行为出现的念头,都由自己的心态所决定,所以从根源来说,让自己的心态平和,避免情绪主导自己人生,便是高境界的智慧。

情绪会模糊事物的本质,会歪曲事情的客观事实,就好像很多人在处理与人的关系或者某一个事情时,他会在自己的臆想状态下扭曲了事情的本然状态。

所以修养自己的心态,就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根源。

道德经对一个人的改变(摆脱情绪的操纵)(2)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疾风暴雨会让飞鸟走兽都感到哀婉悲伤,风和日丽会使花草树木都充满欣欣向荣的生机,从这些自然现象中可以看到人间不能一天没有祥和安宁的气氛,人的心中不能够一天没有欣喜乐观的心情。

平和而又阳光的心情,能够影响自己当下的状态,当然也能够影响自己的未来,当你能够让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出现时,都能保持合理和适度,你的人生一定不会太差,因为这样避免的就是情绪冲动而酿成悲剧的问题。

道德经对一个人的改变(摆脱情绪的操纵)(3)

郭子仪是一个深谙道家智慧的人,他在处理和奸臣的人际关系时,也能秉持着处事不动心的原则,这也是让他在身逢乱世时仍然保全自己的智慧根本。

郭子仪在朝为官时,有一个奸臣叫鱼朝恩,是一个十恶不赦之人。

有一次鱼朝恩暗中派人揭开了郭氏祖宗的坟墓,但是没有盗来任何东西,但是郭子仪却没有任何发怒的迹象。

郭子仪从泾阳来朝见皇上,皇上就拿盗墓这个事情安慰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就哭着说:“微臣长期带兵在外,我的部下也时常去挖别人的坟墓,现在别人挖了我家的墓,这是上天对于我的惩罚,并不是人为的祸患。”

过了一段时间,鱼朝恩备下酒席宴请郭子仪,手下就对郭子仪说:“这是鸿门宴,主公不能去,如果要去的话,我们就穿戴盔甲陪郭公一起。”

郭子仪听了没有答应,就带几个随从前往赴宴,鱼朝恩就对郭子仪说:“为何你的随从车辆这么少?”

郭子仪就将听到的告诉他,鱼朝恩就说:“如果不是郭公这样的长者,不可能不怀疑到我的头上。”

道德经对一个人的改变(摆脱情绪的操纵)(4)

鱼朝恩挖了郭子仪家的墓,但是郭子仪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坦荡的去赴鱼朝恩的鸿门宴,这样的大度和内心的平和,有几人能够做到,换做其他人的话,早就恼羞成怒与对方刀戈相见了,而这就是郭子仪的智慧之处。

他从不会和任何人有刀戈相见的一天,即便遇到小人,也没有与其一番见识,这就是郭子仪真正的高明之处,这也是异于常人真正的高深智慧。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是自己的情感本态,生气没有错,但是不应该让怒气牵引着自己的理智。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动,动皆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这段话意思就是说: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之人能占十分之三,短命之人能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是自己却走向死路的人却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生活执着过度。

这句话阐述的智慧是执念对于自己的伤害,会折损自己的生命,当我们任由自己的欲望和执着心浸染了内心,让自己陷入郁郁寡欢时,便会在无形之中折损了自己的寿命。

道德经对一个人的改变(摆脱情绪的操纵)(5)

而在生活中,很多人的执着心也是自己在某些状态下任由自己的情绪主导自己的执迷不悟,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便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主观心情对于自己的控制,才能更好的客观的生活。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