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跑技术可分为哪个阶段(最后一公里及最后一百米模式分析)(1)

整个末端配送呈多元化、多样化、科技化发展,场景、模式、结构、属性上不断升级变化,但人与人之间的交付场景越来越少,也期待未来科技让交付更有温度。

来源:运联传媒(ID:tucmedia),作者:玉鉴

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日益增加的包裹量要求物流快递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两者之间矛盾越来越大,核心体现在最后一公里及一百米的交付,本文将从四个维度简要介绍当下的最后环节交付模式。

一、货物属性分离

1、重货站

问题及背景:电商商超件、家电件、商超配送以及各主流物流快递公司的跨界,各公斤段配送逐渐模糊,末端均采用同一网络配送,加之核心城区的抓车、路权等问题,站内操作效率及末端配送效率较低。

模式简析:根据固定公斤或体积段,利用系统分离大小件。主要为独立中件站、以及站内大小件分离,大件采用新能源车单独进行配送。此模式使用规模较大、自营为主的公司,代表公司为顺丰重货分部以及京东中件站。

2、生鲜站

问题及背景:消费升级的当下,生鲜等商品占比逐渐加大,生鲜医药商品特殊的操作属性及温度要求,普通站点设备及交通工具难以保障,此部分服务一直为各大公司运营痛点。

模式简析:生鲜类商品单独建立配送中心,站内温度设施、冷链车、冰板、保温箱等设备有效保障商品及配送质量。此模式主要使用于生鲜为主电商平台,及规模较大物流企业生鲜订单密集区域。代表企业有天天果园、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等。

3、项目站

问题及背景:鲜花、小龙虾、大闸蟹、樱桃等特殊时令商品,客单价高,不易保管储存,对时效要求较高商品。

模式简析:从设备、流程、系统上根据商品特性专项制定方案,大多为临时站点,各公司均有涉及。

二、交付场景丰富

1、代收点

据调查,55%的用户因为家里没人或不在家,不方便上门签收;43%的用户提到担心上门签收个人信息不安全的问题时,消费者需求的存在催生了代收市场。

目前,较为普遍的代收服务有三类:店面代收、物业代收及其他私人代收。此模式运营场景较为普遍,整理来看呈现散、杂、乱收费、配送员与代收点利益纠纷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规范。

2、自提柜/车

此场景与代收点类似,系标准的柜/车,系统及标准层面较代收更为规范。目前丰巢、速递易布局已经十分成熟,但目前遇到了新的问题,盈利点、交付温度、私自投柜等,各公司也逐步叠加新的方式,如寄件服务、广告投放、商品链接等。

3、无人系列产品

稍有规模的公司,均在尝试无人系列产品,无人车、无人机、无人商店、无人船、管道、无人快递筒等,目前应用场景较少,技术尚不成熟,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未来是一片蓝海。代表企业有京东、菜鸟、苏宁等。

无人车:适合于半封闭小区、学校、工业园等;

无人机:乡村、山区、海岛等;

无人商店:人群密集写字楼、住宅区、工业园等;

无人船:海岛、湖泊、江中岛等。

4、公共设施利用

公共建设完备、覆盖密度远大于成熟型物流快递公司站点密度,例如公交站、地铁站、高铁站等设施。目前,各大公司也开始进行相关合作,例如京东物流签约交运集团、顺丰与高铁合作等。但目前均未找到有效的合作模式、还难以形成效益。

三、网络结构升级

1、前置仓

电商回归线下,前店后仓线上线下一体化,商品前置到配送站点,此模式是当下最火的模式,生鲜类、商超类运用最为频繁。补货策略、配送策略、响应时间、坪效等需要较为强大系统支持和规划能力。较为高端的为盒马鲜生、京东7fresh、超级物种等,较为普通的便利店、各电商线下店等。

2、社区站

高档小区、写字楼、学校、工业园等出于安全及管理角度,逐渐封闭化,禁止物流快递出入。逐渐催生出专业社区门店运营公司,较有规模的为楼小二、聚点等公司。若单纯运营快递相关,很难盈利,同时交接社区桶装水、办公用品、社区生活服务等相关业务。

3、中心站

核心城市的路权问题,需要网点不断加密。房源、分拣道口、成本、消防问题制约着站点布局,另超高密度的站点分布也导致网络十分复杂。以深圳为例,深圳面积1996平方,四通一达、顺丰、京东、德邦等快递公司,在深圳网点数量均超过100个,站点密度3-4平方千米,以及对城市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部分地市以及出台限制物流快递门店扩张,要求关停部分门店的通知。

基于此开始尝试中心站网络结构,及多个合并为较大网点,大网点通过设备升级、班次调整以及作业模式变更来保障效率,撤销网点区域保留接驳点位或卫星点位保障运营。同时此站点作为同城小时达、当日达中转节点,避免迂回中转。

4、直发路区

背景与中心站类似,仓/分拣直发路区(即配送员配送区域),适用单量密集、对时效要求较高区域。此模式重点在于解决核心城区场地难找及成本较高的问题,对于仓/分拣要求较高,适合于仓配一体较高品质电商。

四、合作模式转变

1、共同建站

往往一个快递点周边必然有其他快递网点,多家网点扎堆,导致场地利用率低,服务范围趋同,优质房源在相互争取中价格虚高。未来共同建站是大势所趋,也是城市发展的反作用的必然结果。合作方可拿出自身优质资源,多方利用各自优势资源达到利益及效率最大化,主要在于核心城市的市区,站点密度较小区域。

行业还未有较为成型案例,但是大公司并购小公司整合网点与此模式类似,例如京东收购1号店、顺丰收购新邦等。

2、区内整合

乡村配送整合网络代表的有村通快递,把农村愿意让村通代派的快递全部从传统快递公司的上游接收过来。无论是四通一达,还是京东、唯品会、邮政,都通过各县的分拣中心,分拣后运输到各村,再有各村站长通知本村村民取件,整个流程分工非常明确,解决了乡村送货上门难,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嫁接电商模式。

此模式是目前最为合适的城市乡村整合模式,但目前规模较小,待进一步发展。

加盟网络整合,菜鸟系多家公司加盟网络逐步整合,统一服务、标准、定价,在标准体系下良性发展。

3、众包配送

美团、新达达、饿了么为代表的众包模式,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源,灵活、低成本的进行城市配送服务。但由于服务要求、特殊客户兜底等,各公司也在逐步培养自营人员。

4、跨界合作

各城市报业、公交、出租车、地铁、大巴车队等城市服务企业,利用全程通达的网络以及相对闲散的资源,同步介入最后一公里及一百米物流服务。

综上,整个末端配送呈多元化、多样化、科技化发展,场景、模式、结构、属性上不断升级变化,但人与人之间的交付场景越来越少,也期待未来科技让交付更有温度。

*本文为作者投稿,不代表运联传媒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