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运行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主管该掌握的TPM计划(1)

一、定义:什么是TPM?

TPM就是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其定义为:以最有效的设备利用为目标,以设备保养、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事后维修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运行体制,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作业人员全体参与,以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行,使因设备问题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为零。

二、目标:TPM的目的是什么?

TPM以改变设备、改变人的想法、看法及改善现场工作环境为目标,来革新企业的体质使企业永续经营。进行自主保全、计划保全、个别改善、设备及新品初期流动管理、教育训练、间接部门效率化、品质保全及安全卫生等八大支柱之展开,建立最有效设备使用及生产保全等达到零损失。

三、车间设备管理的常规方法

常见的车间设备管理的常规方法有:设备的点检,生产线路的巡检,设备台账,润滑管理制度,三级保养制度,设备综合管理制度和方法,设备维修措施与方案等。这些常规方法还远远不够,一定要追求精益化的设备管理。TPM方法就是一个全面生产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TPM是日本现代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它是以达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全系统,涉及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员参加,依靠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来推行的生产维修,概括为:T—全员、全系统、全效率,PM—生产维修(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

tpm运行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主管该掌握的TPM计划(2)

四、TPM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点检、定期检查、计划修理、改善修理、故障修理、维修记录分析。

1、日常点检:即操作者每天班前用听、看、摸等方法,按点检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日常点检的目的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不发生故障。点检的主要内容有:异声、漏油、振动、温度、润滑和调整等。

2、定期检查:即维修工人按计划定期对重点设备进行的检查。定期检查的目的是保证设备达到规定的性能。检查工作包括:测定设备的劣化程度,确定设备性能,调整设备等。

3、计划修理:根据日常点检、定期检查的结果所提出的设备修理委托书、维修报告、机床性能检查记录等资料编制的计划,定期进行修理。这种修理属于恢复性修理。

4、改善修理:即对设备的某些结构进行改进的修理,这种修理主要用于经常重复发生故障的设备。

5、故障修理:即当设备突然发生故障或由于设备原因造成废品时必须立即组织抢修的修理。

6、维修记录分析:是指全面生产维修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析,很受日本设备维修界的重视。平均故障间隔期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它是衡量设备可靠性的尺度。公式为:运行时间/故障次数。分析平均故障间隔期的作用主要是分析设备停机维修作业是怎样发生的,把发生的时间、现象、原因、所需工时、停机时间等所有情况都记录下来,制成分析表。通过分析可获得以下信息:选择改进维修作业的对象、估计零件的寿命、选择点检点、确定和修改点检标准、确定备件标准。

tpm运行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主管该掌握的TPM计划(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