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给《史记》做一个系列专栏,但估计如今喜爱国学的人却越来越少,大多数人却忽略了国学对于我们三观的塑造与认知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先人把所有的道理早已为我们总结得明明白白,踩过的坑,遭过的罪,该如何明哲保身,该何时出世入世,都清清楚楚的记录在案,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去踩雷撞墙,都不过是未知先人事,未懂先人理,未看先人训之过。

《史记》里详细记载了无数的故事,以故事来通晓道理,也都是先人们的经历罢了,经历里面藏着太多的人生哲理。

史记中最深度解析(史记乱世出世盛世避世)(1)

一、送礼文化

送礼会成为一门文化,是因为它里面的道道很多,也是延续中华文明几千年里面最重要的人情世故,送礼文化维系着人与人之间最紧密的关系。

齐国有难时,想请求赵国相助,于是派人带着黄金百斤,马车十辆前往求助,一使臣大笑说,我看见有一富人家中粮仓堆满了,丰衣足食,可是他在祈求时却只用了一点祭品,这是想求的东西太多,而送的礼太少了。于是,齐王立马换成黄金千斤,马车百辆,十对白璧,果然,赵国派出精兵十万,战车一千辆前往相助,遂齐国安宁。

这里面体现出一个道理:礼送的不好,不如不送;送得吝啬,不如不送;送得不如意,不如不送;要送就送得比别人期望的高,送到人家心坎上,送得礼远超于自己有所求之事。

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有求之事,大部份的送礼都是基于人情,人情债是难还的,若送的不好不但毁了这份情,还会适得其反,不尽如人意。

史记中最深度解析(史记乱世出世盛世避世)(2)

二、福报守衡

我们会发现一个铁律:从小吃苦的孩子长大以后便会过得很顺,从小吃着蜜长大的孩子便会体会到人情冷暖,吃很多苦。

这大概就是人生中的福报守衡吧。

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每个人生命当中该承受的苦与甜都是定数,你若先尝了甜,那么苦便在后头;你若先把苦吃了,后面便只剩下甜了。

也有人会说,有的人甜了一辈子,有的人苦了一辈子,这大多是多财富的角度来看的,但人生的福报又岂是只用财富可以衡量的,包括了人生命当中的所有,幸福、健康、财富、名声、心灵的平静等等。

所以,遇到苦别灰心,甜在后头;在蜜罐里泡着的也别得意,人生浮沉是铁律。

唯有守好自己的真心,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厌,平淡坦然的度过一生便好。

史记中最深度解析(史记乱世出世盛世避世)(3)

三、乱世出世,盛世避世

乱世出英雄,这个是如何出来的?不过是生逢乱世时,大多能者、贤者、智者都纷纷出世,各显神通,抬起了往日低着的头,把所有隐藏的才能都尽显于天下人前,所以,才英雄辈出。

因为,在乱世里,争夺人才是各大君王的重点,得能者则得天下的道理,无数的国君事实得以佐证。

然而,若在太平盛世,便要懂得明哲保身,隐藏锋芒,避世修身养性。

因为在大一统之下,君王的霸权得以实现,无需听到太多的声音,天下安泰,无内忧外患,人民安居乐业,只要守好城池,风调雨顺便能安邦定国,又哪里需要过多出头者露其锋芒呢。

最好的方法便是,学庄子一样在盛世时逍遥避世,修身养性,以德名扬天下,以学问向内求,而非外扬,这样才能求其保全。

这些故事都记载在《史记》的〈滑稽列传〉里。

史记中最深度解析(史记乱世出世盛世避世)(4)

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古时,乡间为了不发大水,不祸及农田庄稼,流行给河神娶媳妇,于是很多家里有漂亮姑娘的过得都担惊受怕,有的搬走,有的失去女儿,当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却又敢怒不敢言。

一是无能,一是畏权。因为做这些的都是当地的官绅与土壕,又只能去寻常百姓家抢姑娘,将其放在伐上顺着河水漂向远方,直至沉入河底。

此时,当地来了一位叫西门豹的县长,听说了如此荒诞之事之后,便想了一计要终结此事以后不再发生。于是,在下一次的祭河神时说自己也要前往观看,看河神的媳妇有多漂亮。

当巫婆与当地的长老们把此次选出的河神媳妇带来时,西门豹说,这个媳妇一点都不漂亮,你们是怎么选的,太不尽职了,去告诉河神,我又亲自为他挑选,后日送来。于是,便派人先把巫婆给投入河里去给河神传话。巫婆久未回来,西门豹说,徒弟去看看怎么巫婆还未归,于是,一连投了三个巫婆的徒弟进河,又说,女人大概是不懂得传话吧,那就派长老们再去一趟,又投了三位以前蛮横的长老进河里。

旁边附和的人见状,大气不敢出,立马下跪磕头。此后,不敢有人再提给河神娶媳妇的事。当地百姓重回安乐的生活。

这便是将“以牙还牙”做得最好的例子。别人用什么方式对待此事,若要让其人得到同样的下场,那么也便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让他也尝到自己以前行为的苦果。

这个故事,当然也被记载在了《史记》的〈滑稽列传〉里。

史记中最深度解析(史记乱世出世盛世避世)(5)

五、总结

像这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司马迁在每一章节里都记载了很多,他将此书命为《史记》,就是作为一名把历史故事转述或详细整理记载的合集,以方便后世之人总结与思考。

但是,虽然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整理了5年的基础上又将其继续整理了13年,《史记》总共花了18年才成其书,可见其心思细密与文字工程的伟大。

可如今,又有多少人记得这些,愿意去学去想去看去深思这其中的道理呢?

国学经典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它是我国文化的传承,也是思想深度的延续,我们只能在先人的遗训里好好思考,结合当下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如何用所学报效祖国,如何发挥出自己更大的价值,如何让自己不至于懵懵懂懂、潦潦草草的过一生。

国学,不应该被遗忘,它应该是我们一生都学无止境的文化,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