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在中国无人不识李白,他是历史上唯一的“诗仙”。古代的诗人如同夜空中闪耀的繁星一般,数量多得惊人,可当周围所有的星星都在闪烁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星星就不那么独特了,只有极少数的星星能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从而获得人们的青睐,李白就是那一颗与众不同的星辰。

李白曾“自恋”地说过,自己出生的那一刻就与其他人不同了,他觉得自己是仙人,还是怀揣着神圣使命来到人间的。孩提时期,李白就表现出在诗歌方面的极高天赋,少年时期,他的一些诗作已经得到了许多名流的欣赏与推崇。正值青年的李白离开蜀地,开始四处游历河川。

临近而立之年,李白和前朝宰相的孙女结为连理,夫妻二人感情特别好,共同孕育了一双儿女。可李白的心并没有因为成家而安定下来,他又“溜”出去玩了,一边写诗作对,一边拜谒权贵,希望能够做出点成绩来。只可怜他的妻子独守空门,凭一己之力照顾儿女撑起这个家,十年后就不幸病逝了。

李白的静夜思对吗(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竟是改良后的版本)(1)

图片:李白娶前朝宰相的孙女剧照

李白一向对月亮情有独钟,月亮成了他笔下许多诗作的意象。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夜夜与人类作伴,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和亲人时,望一望月亮,内心的忧愁就可以随之消散。

月有阴晴圆缺,就好似人有悲欢离合,人们在赏月时,仿佛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月亮折射出李白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和境遇。例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亮在年幼的李白眼中竟成了白玉做的盘子,这说明幼年时期的李白既懵懂又天真,还富有想象力,对世间万物都好奇和热爱。

又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无论时代如何更替,古时与如今的人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人类的生命会逝去,而月亮却能恒久地挂在高空中,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此时的李白面对月亮已经开始感慨人生了,或者说月亮已经成为他的人生寄托。

不过,在李白描写月亮的所有诗歌中,最家喻户晓的一定是《静夜思》,连三岁的孩童都能倒背如流。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是,我们如今所背的《静夜思》并非李白的原诗,而是由后人所改造的2.0版本。那么李白原版到底是怎样的呢?

李白的静夜思对吗(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竟是改良后的版本)(2)

图片:月亮剧照

一、原版《静夜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李白原版的《静夜思》。全诗如下:

李白的静夜思对吗(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竟是改良后的版本)(3)

图片:李白原版的《静夜思》

仔细对比一下,其实原版和我们如今所背的版本只有两个字不同。分别是“看”改成了“明”,“山”改成了明。相反,绝大多数诗人都会刻意地去寻找创造环境寻找灵感作诗,用词更是小心翼翼推敲半天,几番对比之下才能选出最适宜的字词。

而李白却不喜欢改诗,他常常在“迷糊”的时候作诗,但在“清醒”之后,又不改诗,这就是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正因为他的独特,才使他在人才济济的诗坛中散发光彩。

其实,如今的《静夜思》是明代的版本,是清朝学人塘退士从明刊的《唐人万首绝句》中摘录下来的,后来又编入到《唐诗三百首中》。

蘅塘退士应该也没想到,改编版的《静夜思》居然会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火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而原版《静夜思》是出自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李白的静夜思对吗(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竟是改良后的版本)(4)

图片:李白作诗漫画

二、床前看月光

上文提到过《静夜思》的改动只有两处地方,但很显然经过改动过的《静夜思》更受人欢迎,更加脍炙人口,反而原版的无人问津,甚至没人知道这首诗是经过改动的,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经过改造后的《静夜思》更好,那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发生改动的首联和颈联吧,首先,首联“床前看月光”中有个字一直被世人争议,那就是“床”。

李白的静夜思对吗(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竟是改良后的版本)(5)

图片:改动诗句剧照

大家在学生时期就知道,同一个汉字在古代和现代的解释都会有所不同,比如“走”这个字,在现代指的是走路、行走的意思,但在古文中大都被解释为“跑”的意思。再如,“博学”一词,在现代的意思是知识渊博,而在古语中却是广泛地学习的意思。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很显然,诗句中的“床”应该也不是我们现在每天休息所用的床。那它到底是啥东西?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有人说它是井床,即水井旁边的那一圈围栏。有人说是胡床,就类似现在可以折叠的小马扎,李白曾在他的诗中提到过胡床。

还有人说“床”是“窗”的通假字,李白是倚着窗户看月亮。不过,认为是井床的呼声比较大,靠在院子里的井边望着月亮,很符合李白的浪漫特质。

李白的静夜思对吗(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竟是改良后的版本)(6)

图片:休息用到的床剧照

我们再来看看经过改动的“看”字,知道原版的人不太喜欢原版,大都因为这个字,因为“看”过于稀疏平常,人人都可以想到它且用到它,月光是如此地皎洁,单单用“看”,显得有些庸俗了。而且,古诗中几乎没有出现“看”和“月”两字连用的现象,即便在一首诗中同时出现两字,也是被诗人分开用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首联的“看月”和颈联的“望月”重复了,古诗最是讲究精炼和简洁,在二十个字的古诗中重复用词,略显得有点单调啰嗦了。

而且诗人一直陷在比较郁闷沉重的情绪中,怎么会有心思仔细地看月光呢?如果当真有认真观察,又怎会把月光看成霜?因此,还是将“看”改为“明”,更加切合诗的主题与意境。

李白的静夜思对吗(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竟是改良后的版本)(7)

图片:原诗句的“看”字改为“明”资料截图

三、举头望山月

古人看月的花样千奇百怪,张若虚在江边望月,月亮就变成了“江月”,李白曾在峨眉山望月,月亮就变成了“山月”。但是,《静夜思》这首诗并未将李白所处的环境和地点写清楚,我们对李白到底在山中的小木屋外望月,还是在海边的小庭院里看月全然不知。

而且,“江月”和“山月”都带着一股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普通人的生活有点格格不入,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去山中居住,更有人一辈子连海都没见过,而“明月”一词就可以完全排除地域的限制,更接近平常人的生活,更能让人理解。

李白的静夜思对吗(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竟是改良后的版本)(8)

图片:“山月”改为“明月”资料截图

其实,李白在作完这首诗后,并未引起很大的骚动,反而后人改动“看”和“山”二字后,成了千古之作,由此可见汉字的魅力所在,怪不得古人会一遍又一遍地推敲古诗中字词的用法。不知道大家更喜欢李白原版的《静夜思》,还是经过改动后的2.0版本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