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生前有三部小说写作计划,第一部是写自己的家史,第二部写从扬州和苏州被拐到“八大胡同”的风尘女子,第三部写天桥文化,王公贵族、遗少遗老玩蟋蟀、斗蛐蛐、勾心斗角、欺诈贫民的故事。《正红旗下》是老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写作计划里提及的关于家族史的小说。

好书推荐经典必读实用(好书推荐哀而不伤)(1)

《正红旗下》作为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将自己的身世都在书里讲的很详细了,没落的旗人,正红旗,“八旗子弟”,曾经驰骋马上、入主中原的霸主,到了清末却成了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代名词。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为什么老舍笔下的北京城小人物那么惟妙惟肖,因为那是他的生活,正如他自己在《骆驼祥子》里这样说道,“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 生活上的苦其实并没有那么苦,无论是王掌柜、祁天佑还是小福子,都勤劳,都善良,他们是苦过的,也苦过来了,躲得过饥荒却躲不过人祸。

用老舍先生《月牙儿》里的一段话结尾,谨将个人敬意献给文学界尽责的小卒,愿那边的世界不似这边,似梦里:“我勉强地笑,勉强地疯狂,我的痛苦不是落几个泪所能减除的。我这样的生命是没什么可惜的,可是它到底是个生命,我不愿撒手。况且我所作的并不是我自己的过错。死假如可怕,那只因为活着是可爱的。我绝不是怕死的痛苦,我的痛苦久已胜过了死。我爱活着,而不应当这样活着。我想象着一种理想的生活,像作着梦似的;这个梦一会儿就过去了,实际的生活使我更觉得难过。这个世界不是个梦,是真的地狱。”

好书推荐经典必读实用(好书推荐哀而不伤)(2)

即便《正红旗下》没有最终完成,但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书里非常真实地呈现了末代旗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老舍隶属“满洲八旗”(以旗色为号,有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八旗,八旗成员均称为“旗人”)的“正红旗”,这也正是作品名字的由来。书中有很多经典片段,当时大清将倾,许多旗人还不愿放下身段,依然追求过去优渥的生活方式,他对旗人的迂腐作了精准的评价:

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

老北京的风情、旗人的风俗、面子文化的精髓被老舍的一支妙笔写的如此自然、熨帖、俏皮,却又是一首浸到骨子里的挽歌。放眼现当代中国文学,再没有谁能把热闹中的哀伤,嬉笑中的悲凉写的如此毫不做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