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首《与朱元思书》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描述了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的所见所闻。百年后的今天,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前夕,作家徐则臣在富春江游船上将这首诗即兴吟诵,抒发自己对富阳山水的留恋。

杭州富阳,严光肥遁之乡,公望嘉遁之所。富阳之美,山水是表,人文是里。这里,是“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第一站。一大早,邵丽、徐则臣、黄立宇、罗伟章、畀愚、三三等郁达夫小说奖获奖作家齐聚于此,开启了一场走读之行。

“在富阳这个地方,在绿水之间,人的身体是舒展的,可以充分打开,这和北方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现在的北方还特别冷,身处其中的人感觉是皱巴的,往一块缩的。”徐则臣说,在他看来,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宏大的包袱,多么焦虑,在这种环境下,就能够放松,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气质,克服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徐则臣是江苏东海人,1978年生。或许是在水边长大的缘故,无论是他的《北上》,还是此次获奖作品《虞公山》,都道尽了作者对于水、对于运河的深厚感情。这样的感情,在他游览富春江之际似乎也被“平移”了过来,“这么多年,有山有水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但是像富阳这样精致的、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并不多,所以来了感觉特别好。”

富阳最值得去的景区(千年诗河酿沉香)(1)

富春江景色。摄影:楼晋瑜

山川含蕴的艺术成色、文化含量,足以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文化气质和人文活力。两岸青山夹着一片绿水,是富春江给人留下最直接的印象。这种印象,塑造了富阳的城市品格,淋漓尽致展现了此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

游船行在江上,让作家黄立宇产生了一种“入画入诗”的感觉。黄立宇是浙江舟山人,上世纪90年代,作品陆续在《收获》《花城》《大家》《钟山》等杂志上发表,一度声名鹊起。在游览富春江的过程中,他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来富春江大概在十多年前,“我来过富阳,却从来没有游过富春江,江景很美。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想要乘坐小船游览这样的地方。”黄立宇说,对平静的江景来说,大船驶入其中,可能也是一种入侵。

看着泱泱江水,黄立宇不由想起了舟山的海,在他看来,富春江和舟山的海有很大区别,“我们的海上有一个一个岛,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浓烈的感觉,颜色的深浅都不一样,远看是有层次的;富春江的水则很干净、明亮。我们渔民是挣多少钱花多少钱,不是农耕文明小富即安的性格,而是要冒险,因为海难事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富阳人则更为休闲,因为在这样美的富春江边生活。”

和富春江的气质有些相似,黄立宇笑称自己是一个“躺平”“不太合格”的作家。之前,由于生活原因,他曾在写作上陷入某种困境,停止发表作品将近10年,“虽然当时仍在动笔,但基本就是给朋友看看。”

富阳最值得去的景区(千年诗河酿沉香)(2)

获奖作家们在郁达夫故居门口合影。摄影:楼晋瑜

他告诉记者,此次中篇小说《制琴师》能够获奖完全是意外之喜,当时《野草》杂志版面出不来,缺一个中篇小说“救急”,黄立宇友情相助,没成想“无心插柳柳成阴”,《制琴师》被纳入到《收获》排行榜,“对一个作家来说,作品能在《收获》上发表无疑是很大的荣耀,《制琴师》能进入《收获》排行榜,更是让我信心倍增。紧接着我的作品就进入了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评委的视野,让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有了一个重新开始的理由。”

在他看来,郁达夫小说奖等文学奖项应更多向青年作者倾斜,“中国民间有大量青年作者,他们写得非常好,作品发表的途径非常少,直到中年都未能被人所知,我们很多的青年作者需要这样的激励。”

说起青年作者,不能不提此次摘获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的三三。三三是郁达夫小说奖首位90后得主,在收到朋友转发的链接前,她甚至没有想过自己能获奖,“年轻作者写的书本来看的人比较少,我之前一直是这么觉得的,但《晚春》上了《收获》排行榜,还有小说学会的榜单,有很多人看到了,我会觉得写作是可以和外界产生关联的。”

富阳最值得去的景区(千年诗河酿沉香)(3)

富春江上的游船。摄影:楼晋瑜

来富阳之前,三三曾在写作中与许多风景相遇,如今,因为《晚春》这篇文章,她亲身踏上了郁达夫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三三说,这是自己是第一次来到富阳,这里就像《富春山居图》笔法描绘的那样,淡淡的,有一种优雅、悠闲又富饶,又不怎么刻意展示自己的浙江感觉。“在这里,你可以放空自己,欣赏景色,然后和景色产生互动,非常天然,我喜欢这种天然的气息,以后也可能将这种气息融入到我的作品之中。”

在她看来,风景的好坏,不在于这里有什么树,或者这里的山林有多茂密,而在于这种风景整体呈现的气息是否能给人持续的滋养。“最好的情况是,当你两三年后或很多年后讲到这个场景的时候,那种滋养过你的精神面貌还能存在,出现在你面前。”

2023全民阅读大会 “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走读活动:

浙江文脉深厚,是中国文学的精神故乡。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夏衍文学奖,国内知名的几个文学大奖,都是以浙江文学名家的名字命名。

本活动以“寻迹”为主题,通过一处处先人留下的痕迹触摸历史的脉络,同时与当地作家对话,深入了解浙江的社会发展、文化历史和人文风情,充分领略“诗画江南”的独特魅力,追寻浙江的诗画之美,讲好中国故事和浙江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