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此篇孔子疾时无仁矣。

孔子说,世风日下,我再没见过喜欢仁道的人,憎恶不仁道的人了。

好仁者,无以尚之:尚,加的意思。钱穆说这句有两解,其一,仁道是最好的,没有其他任何事物及品质可以加在仁道之上。其二,好仁的行为是最好的,再没有比喜好仁道更好的品德和行为了。今从前解。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喜欢仁道的人,认为仁至高无上,厌恶不仁道的人,只是不想让不仁者影响自己,避免那些不仁之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朱熹:盖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

孔曰:“言恶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义于已,不如好仁者无以尚之为优。”

这里讲了好仁者和恶不仁者的区别。好仁者相当于安仁,恶不仁者相当于利仁、强仁,都不如好仁者优秀。但它们都是成德之事,因为从结果来看都是符合仁道的。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真有人肯花一天时间致力于仁道么?那我没见过力有不足的。

朱熹:言好仁恶不仁者,虽不可见,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然用力于仁,则我又未见其力有不足者。盖为仁在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故仁虽难能,而至之亦易也。

《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一个人想不想行仁道,完全取决于自己。这就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一个意思。善恶一念之间,行仁还是不行仁也是如此,行之甚易,不要自己给自己划界限。

《论语·雍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还没开始,就不想前进了。” 画,就是自己给自己画条界线,画个圈,说我做不到。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yóu,轻的意思,本意是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如毛、民鲜克举之。

人常说,德行就和羽毛一样轻,可是却很少有人能举的起来。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俛(miǎn,同勉,勤劳之意)焉日有孳孳(zī,同孜孜,也是勤勉之意),毙而后已。”

孔子说:“《诗》是如此地爱好仁。向着仁的大道前进,走到半路,实在没有力气了,才不得已停顿下来,忘掉了身体已经衰老,也忘掉了余曰不多;仍然孜孜不懈,奋力向前,死而后已。”

所以说行仁道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肯不肯的问题。什么是力不足?年岁不足,身体不殆,还没有实现仁道,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力不足是诚不足也,可是你活蹦乱跳的,却说力不足,那就是找借口了。是“今女画”,自己给自己画了个界限,自己放弃了。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可能有些人确实想行仁道却力量不足,不过我是没有见过这样的。

朱熹:盖,疑辞。有之,谓有用力而力不足者。盖人之气质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进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见耳。盖不敢终以为易,而又叹人之莫肯用力于仁也。此章言仁之成德,虽难其人,然学者苟能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至者,今亦未见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覆而叹惜之也。

这句钱穆也说有两解:其一是说我没见过欲行仁道却说自己力不足的人。其二是指上句所说的“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哪怕是只行一天仁道的人我都没见过。但是此句语气比较严峻,而孔子德行宽广,“谦不欲尽诬时人言不能为仁”,孔子比较谦逊仁厚,说话周翔客气,不会一棍子打死,说连一天仁道都行不出来的人都没有,也是勉励时人用力于仁,故从第一种解释。

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道的人,厌恶不仁道的人。喜欢仁道的人,认为仁道至高无上;厌恶不仁道的人,目的是不受到不仁道的人影响,并且避免不仁之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真有人能够花一天时间去行仁道吗?那我没见过力有不足的。可能有吧,但我是没见过。”

论语里仁4篇(图说论语里仁4.6我未见好仁者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