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庭有多个子女的,父母总是会有亲有疏,乖巧听话的总是会多爱一点,或者对于老实总吃亏的会多爱护一些,但如郑庄公母亲这般区别对待两个亲生儿子的,即使不是闻所未闻,也算是世间少有了。
郑庄公名寤(读物)生,为郑武公和武姜的嫡长子,因“庄公寤生,惊姜氏”,出生时把武姜吓到了,所以不得母亲喜爱,甚至如左传记载“遂恶之”。
图片来自网络
但武姜还不满足于“恶之”的对待庄公,不仅“爱共叔段”,而且”欲立之,亟请于武公”,还想剥夺其太子的身份,幸而武公禀周礼,认为太子又没犯什么错,不能随便废立太子,所以“公弗许”,庄公何曾想过自己的生母会这么对待自己呢?
武公薨,庄公立。武姜找庄公把京这个城封给段,段以此城为据点发展22年,终于举起了叛乱的大旗,而且“夫人将启之”,手心手背都是肉,武姜怎能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庄公呢?
以上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故事的大概,在平复段叔叛乱后,庄公再也不能忍受自己的母亲了,将武姜迁到一个叫颍的城,并且立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庄公说出这样的话后心里肯定是又痛又恨,因为很快就反悔了“即而悔之”。
彼时颍城的地方官叫颍考叔,听说这个事情以献礼之机见到庄公,庄公赐食,颍考叔将肉收起来,庄公问为何?颍考叔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庄公触景生情,“尔有母遗,繄(yi)我独无”,颍考叔问其故,庄公告之,颍考叔出了个主意,“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于是庄公命人在颍城外挖了个地道,一直到出水的地方,然后母子在隧道中相见,于是乎“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读意)!’”。
图片来自网络
百善孝为先,尤其在崇尚周礼的春秋时期,有违孝道,于内于外,尤其是对一国之君来说都不是件好事,庄公一忍三十多年,愤恨之下说出母子不相见的话,然而内心的道德标准,外世的评价,都让他产生悔意,颍考叔的这一着,得以了却庄公的心事,后来颍考叔也得到庄公的重用。
这就是“其乐融融”的来历,你怎么看?
(各位看官看完请点个赞,关注我,通过小故事带你了解春秋战国历史!)
#历史故事##历史#
(各位看官看完请给个赞,关注我,带你通过小故事了解春秋战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