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是成年人的世界,只要是成年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理性的权衡利弊。

可理性的权衡之后,就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吗?个人以为所谓的“理性权衡利弊”说好听点,就是与内心较量,说难听点就“赌博”。

同样的事情,成功了就是励志故事,失败了就是经验教训,哪有什么理性权衡利弊之后的常胜不败。

最多就是“因势利导”,达成了满意的结果。以下几种情况,如果你遇到了,理性的权衡之后,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如何正确看待职场中的自己(所谓理性的权衡利弊)(1)

经得住“诱惑”,是对还错?

发生在身边真实的案例,2000年煤炭行情刚开始好转,朋友刚大学毕业就进入了煤炭销售,那时他在老国企算是高学历,有眼色会办事,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重用。

四年的时间就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以前煤炭订货会,他都是跑腿的角色,接触不到核心的内容,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当他负责签订合同的时候,一个订货会半个多月的时间,他收到将近50万的“辛苦费”,参加工作没几年,遇到这种事情根本没有经验。

在他理性的权衡利弊之后,把收到的“辛苦费”全部上交给领导。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领导对他不再重用,频繁的给他调整岗位。最终朋友选择辞职,离开的那个单位。

他经受住“诱惑”了,可是他选择对了吗?事后他说:“如果再给我一次这样的机会,肯定不会那样去做,平白无故走了许多弯路。”

当时不过是领导看他是否能跟自己站到“一条船上”,如果能站到一起,他还会被重用,如果站不到一起,那有些事情他知道的太多了,肯定会被拿掉。

可是回头再看,如果领导是考验他是否廉洁、忠诚呢?他的做法必然会让领导更加信赖和重用,只是他运气不好而已。

所谓理性的权衡利弊,最终的结果对个人不一定都是向好发展。毕竟职场生涯短短几十年,错了“黄金进步期”,一步慢步步慢。

如何正确看待职场中的自己(所谓理性的权衡利弊)(2)

对的事情,是否一定要坚持?

想必许多人会想:既然事情是对的,那为什么不坚持?可无数的现实告诉我们,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公司防腐招标,五家单位应标,无论从价格、服务、资质等方面,几家公司都各有优势,可是唯一优势不明显的一家公司却是总经理的“关系户”。

招标小组的负责人,完全按照流程,评标过程也遵循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关系户”没有拿到项目。

总经理当时没说什么,接下来那位招标负责人在公司处处受到排挤,一点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大会树反面典型,小会严厉批评,只要是他做的事情,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人会说:“不能助长歪风邪气,就应该做对的事情。”如果对旁观者而言,当然没问题,但对于身在其中的人来讲,却是有苦说不出。

如果招标不能保持公开、公平、公正,一旦有了问题追责肯定会落到自己头上,到时领导不一定站出来“保”自己,况且如果自己能操纵招标结果,这次可以,以前有没有?以后会不会有?赢得领导信任的成本会大大增加。

相信这位招标负责人,肯定也经过理性的权衡利弊,最终选择做对的事情,但结果是吃亏的只有他自己而已。人的潜能无限大,同时人也十分的渺小。

如何正确看待职场中的自己(所谓理性的权衡利弊)(3)

所谓坚持,不过是别无选择

如果说个体处于弱势时,理性的权衡利弊,参照意义不大的话,那么现实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人,何尝不是在理性权衡利弊之后,最终不得不坚持到底,至于结果的话只能用“幸存者偏差”来解释。

曾经公司的总经理,当时看好一个项目,那时如果能立刻上马,或许成功的几率很大,但稳中求进的想法,班子成员各有心思,还有人向集团总部那边提“建议”,说:“公司步子迈的太大,市场调研不充分……”

集团对地方情况不了解,投资审核关节,层层加码,这位总经理力排众议,强行上马项目,还专门就此项目设立项目分公司,自己担任分公司总经理。

当项目正式落地之后,错过了最佳发展的时机,许多市场被分割掉,开拓难度增加,可这位领导历时三年终于让项目进入正轨,并成为了公司重要的盈利项目。

如何正确看待职场中的自己(所谓理性的权衡利弊)(4)

有人说:“坚持就是胜利。”

可他却无奈的说:“不是我要坚持,而是别无选择,如果当时不坚持就没有退路,前期投入成为泡影,集团依然会问责,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再选一次的绝对不会这样,如果当时不那么坚持,可能现在早就提拔到集团,职位会比现在高很多。”

这位是把项目做成了,如果失败了呢?“幸存者偏差”会认为“坚持就是胜利”,可现实中,有多少人在坚持,但最终不一定能都能获得最终胜利。因为“失败者”没有资格说话,说了也没人听,但“胜者”才懂得,坚持背后有时却是别无选择。

如何正确看待职场中的自己(所谓理性的权衡利弊)(5)

没有对错之争,只有“对与对”的较量

职场上大家立场不同,所以思维方式,做事方法也会存在着差异,没有什么对错之争,只不过是“对与对”的较量。

你这样错没错,但我这样做也有道理,大家都是在理性权衡利弊后的结果,可以殊途同归,但也会出现云泥之别,判断的依据只能最终的结果。

职场中没有那么多的非此即彼,非对即错,而是大家都有道理,理性的权衡利弊之后,各自保持一种“委曲求全”的姿态。

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体,嘴享受美味,但无度享受之后,胃会承受不了,最终导致身体不适。所以,嘴要保持克制,胃也需要自我调整,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同理,职场上所谓理性权衡利弊,不过就是站在自己立场做出的判断,但不代表别人的立场有错,能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人,才是精明的人。

如何正确看待职场中的自己(所谓理性的权衡利弊)(6)

启示录

逆流而上勇气可嘉,顺势而为彰显智慧。谁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所谓理性的权衡利弊,不过是给自己行为找到一个心里安慰,认定的事情做就可以,权衡利弊不过是最终结果给出看似合理答案。胜出者会说自己考虑周详,可失败者何尝不是斟酌之后做出的举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