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开展林草湿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中,普查人员发现一只竹节虫。该虫发现于石膏山林场公主庙景点一处院落内的植物上,长度约16厘米。首次发现是在七里峪的黑龙峡,这是太岳山林区第二次发现竹节虫,对科学评估该虫的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竹节虫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在高山、密林等地,在太岳山林区发现实属少见。

五条腿竹节虫,善于伪装长约16厘米(1)

2012年5月5日,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七里峪林场工作人员在穿越黑龙峡途中,无意间发现裤子上粘了一树枝,顺手一拨,原来是一只异样的虫子。经辨认,确定为竹节虫。在太岳山发现竹节虫尚属首例,工作人员当即将其带回观察,竹节虫当晚出现蜕皮现象,这是其固有的特征。竹节虫多以灌木和乔木的叶片为食,在我国有危害栎类树木致成灾害的报道。据查证,当时我省尚无记载和报道,竹节虫的发现填补了我省此类虫类的空白,是生态平衡的体现,为研究其生长、繁殖与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竹节虫因身体修长而得名,体型较大或中等,一般体长3厘米至30厘米,最大可达51厘米,为现生昆虫中体长最大的种类。当竹节虫6足紧靠身体时,更像竹节。多数竹节虫的体色呈深褐色,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善于伪装,具有高超隐身术。我国有20多种竹节虫,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生活在森林或竹林中,在北方地区罕见。竹节虫发现于太岳山林区,说明林区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建英

来源: 山西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