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精神分裂症病人能结婚吗?”、“患有情感障碍能要孩子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精神科病人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精神病的遗传及患者的婚育问题。

父母一方得了精神病会遗传吗(精神病的遗传几率以及患者婚育问题的探讨)(1)

先来看精神病的遗传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弄清婚育答案的关键内容之一。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遗传病?什么是遗传倾向?所谓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简称为遗传病。遗传病通常有遗传性、终生性、家庭性、先天性等特点。国内外大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只能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关,而不能断定精神分裂症属于遗传病。从精神分裂症的家谱调查资料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者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39.2%。因此,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的子女都患精神分裂症。对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及躁狂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障碍),本病的遗传倾向更明显,而且双相的遗传度较单纯的躁狂症、抑郁症要高。如果双亲中有一位患有双相障碍,其子女发生情感障碍的几率为25%,如果双亲均患有双相障碍,其子女发生情感障碍的几率则为50%。

对于精神病人的婚育问题,先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母婴保健法》第9条:“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法律中的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精神分裂症及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婚育问题。

父母一方得了精神病会遗传吗(精神病的遗传几率以及患者婚育问题的探讨)(2)

1、精神分裂症:根据母婴保健法,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间丧失责任能力和自控能力,又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而这些药物有些可致胎儿畸形,加之结婚时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又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处于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暂缓结婚。原则上应待病情缓解,且至少稳定2年以上,才可以结婚。对频繁发作,功能明显衰退的患者应劝阻结婚。如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劝阻婚配,因为其子女患精神病的概率极高。如仍坚持要结婚,则应建议不要生育,采取绝育或可靠的避孕措施。

精神科专家认为,结婚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给当事者带来很大的负担。作为一个生活事件,结婚可能引起疾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有“蜜月精神病”之称。另外,有些患者考虑到婚后的生育,往往在婚前减药或停药,这也增加了复发的可能性。妊娠和分娩也是导致本病复发的明显因素。因为妊娠和分娩可使体内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发生改变,从而使复发的机会增多。因此,正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已婚患者,应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一旦怀孕,应建议终止妊娠。对于妊娠期复发的患者,也应建议在医学允许的情况下终止妊娠,因为此时患者的心理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给胎儿带来不利的影响,还有可能影响分娩过程和哺乳。

2、躁狂抑郁型精神病:根据《母婴保健法》有关规定,本病患者在发病期应暂缓结婚。一般认为,病情缓解后至少稳定1年以上结婚较为妥当。双方均患本病,或一方患本病另一方患其他精神病者,应劝阻结婚生育。

通过这番分析,文章开始部分提出的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总之,精神病人的婚育问题还是应当慎重的。

父母一方得了精神病会遗传吗(精神病的遗传几率以及患者婚育问题的探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