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新民塬煤化工园区(彬县西塬村的新变化)(1)

陕西网讯 (通讯员 孙潜)从2016年8月1日召开彬县第二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动员会开始,至今已经三个年头了,他毅然扎根山沟,服务基层。翻看他厚厚的驻村笔记,那一行行清秀工整的文字,无不记录着驻村的所有活动轨迹。他舍小家,顾大家,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为西塬村贫困户创收入,谋发展,使得西塬村焕然一新。每当提起他的名字,村民都赞不绝口,他就是驻韩家镇西塬村“第一书记”胡仁静。

彬州新民塬煤化工园区(彬县西塬村的新变化)(2)

胡仁静,1984年10月出生于彬县永乐镇军村,2006年10月参加工作,200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县政协干部。2016年8月,经单位推荐、组织选派,担任韩家镇原鹅池村驻村“第一书记”。现在,鹅池村、元朝村、太光村三村合并为西塬村,他又担任西塬村驻村“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把精准脱贫作为使命和责任,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朴实而真切的感人故事。

彬州新民塬煤化工园区(彬县西塬村的新变化)(3)

进村入户掌握村情

西塬村位于彬县西南塬,与麟游县郃阳村相邻,距县城55公里,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由原太光、鹅池、元朝三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合并组成,499户1899人。以粮食种植、干杂果栽植、畜牧养殖及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全村耕地面积7094亩,其中塬地2949亩,占耕地总面积42%,人均塬地面积仅1.6亩,其它均为坡地,2017年人均纯收入8161元。2018年,西塬村脱贫户33户99人。贫困户28户81人,其中因残致贫10户30人,因病致贫12户36人,因缺技术和劳力致贫4户7人,因发展动力不足致贫1户3人,因灾致贫1户5人。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胡仁静首先从掌握村情民情入手,他深入贫困户和全村农户家中,与他们促膝交谈,建立联系,掌握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外出务工以及养老医疗等方面情况。

经过走访入户,胡仁静对村情民情吃透在心,成竹在胸。他及时组织召开支部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组织学习,宣传政策,听取他们对村级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与镇村干部开展经常性座谈交流,探讨村庄发展、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等方面问题。

彬州新民塬煤化工园区(彬县西塬村的新变化)(4)

因户施策,发展产业

胡仁静结合西塬村实际情况,按照扶贫政策,提出把建设施、养家畜、栽核桃、栽花椒、种药材等作为贫困群众产业脱贫的重点来抓。其中2018年28户贫困户实现了栽种养殖业的全覆盖,核桃树管护20户53亩、花椒树管护5户13亩,种植药材16户42亩;养牛16户20头,养猪6户30头,养羊5户112只,养鸡6户92只。

除此之外,胡仁静和“四支队伍”一起,通过一户一工,帮助19户贫困户联系了就业岗位,其中公益性岗位11户11人,省内务工9户9人。通过此举措,进一步夯实了户下“一户一业”和“一户一工”产业基础。

胡仁静和村两委班子等一起创新发展模式,依托陕西正昊发展有限公司在该村的优势,为13户家庭劳动能力弱的贫困户托管代养11头牛;动员3户贫困户进行自主合作经营养羊15只,养牛1头。并通过村集体统一耕种和回收发展小种园,其中11户贫困户种植药材28亩。

值得一提的是,在帮扶部门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胡仁静通过“党支部 合作社 产业园 贫困户 农户”模式,建起了西塬村花椒扶贫产业园,从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该村贫困户和农户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扶贫产业园总投资60余万元,流转土地500余亩,栽植花椒树2万余株,目前吸收该村16户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

谈到西塬村花椒扶贫产业园,胡仁静告诉笔者,建设扶贫产业园的目的就是调整村级产业结构,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有三个方面的突出作用,一是发挥党组织的牵头作用,形成“支部 合作社 产业园 贫困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发挥村级合作社的引领作用,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发挥优势,用好贫困户股金,开拓市场,壮大发展,兑付收益分红,提供务工岗位,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三是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作用,联系企业和贫困群众,引导群众入股、入园务工,收购贫困户自产的农产品,给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彬州新民塬煤化工园区(彬县西塬村的新变化)(5)

美化环境,激发动力

把改善村庄环境和群众精神面貌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另一举措,真扶贫,扶真贫。在扶贫路上,胡仁静一直没有喘气休息的空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水利局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为该村修建涝池2处,解决道路排水、防洪、灌溉等问题;通过交通局争取项目资金87万元,水泥硬化原鹅池村通组路1650米,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并争取财政资金7万元,在村主干路和群众活动集中的村委会广场、学校门前安装路灯37盏;争取县农牧局补贴太阳能热水器61台;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150万元,砌筑、粉刷、彩绘沿路户下围墙3公里,安装护栏,种花植草,建设花园,美化亮化村庄,改变村庄面貌和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升了贫困户的精气神。

彬州新民塬煤化工园区(彬县西塬村的新变化)(6)

现如今,西塬村的贫困群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家庭情况一天天向好发展,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西塬村贫困户白义斌,今年53岁了,他和母亲一起生活。白义斌整天游手好闲,东家串,西家转,无所事事。在胡仁静耐心细致的宣传劝导下,2017年帮助建设了羊舍,养羊2只,年底净收入1000元。2018年他率先发展起了养殖业,购买了一头牛和一只羊,开始饲养。

其实,白义斌以前就从事过饲养,有养牛的经验。现在正值青草季节,白义斌天不亮就起来给牛弄野草,他干青草搭配,养的牛油光发亮。

西塬村脱贫户李小芹,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一位善良贤惠的母亲,却有不同的人生经历,2001年丈夫因病去世,她没有被困难打到,独自一人供养儿子上学,支撑起这个家庭。2002年经人撮合,嫁给本村农民赵月民,赵月民患有小儿麻痹,但她从不嫌弃。2015年被确定为原鹅池村贫困户,在胡仁静和镇村干部的帮扶下,李小芹夫妇通过自主创业在韩家镇街道开起了洗车加水门店,2017年底顺利脱贫。

精准脱贫是硬任务。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是磨刀石。胡仁静以村为家,以扶贫为己任,长时间吃住在村上。西塬村僻静偏远,刚去时,由于没有吃饭的地方,他就买些馍和菜,自己做饭吃。胡仁静吃饭十分简单,他几乎都是啃冷馍,蘸辣子。生活的艰苦,工作的辛苦,让本已瘦峭的他变得越发黑瘦了。每当镇村领导去县城开会或是同事来镇村办事,他都嘱托别人为他代买馍和菜。炎热的夏天,馍放一两天就发霉长毛,看到这一情况,帮扶单位为他购买了一米高的小型冰箱。一直到今年,县上出台了“111”举措,村上才有了专职灶夫。最长时间,他一个半月没有进过县城,由于长时间驻村,管教子女一事全落在了妻子身上。但因为妻子教书,既要照管孩子,又要忙于教务工作,有一次,妻子都晕倒在了课堂上。胡仁静舍小家、顾大家,多次放弃节假日,帮助群众夏收秋播,生病后还坚持在岗位工作,特别为住在贺家台的17户吃水难群众购买了水罐,并定期为村民送水(居住点离村中心较远,用水要到5公里以外的麟游县崔木镇郃阳村去拉)。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包片的镇领导池永湛副镇长认为,胡仁静同志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心系群众,工作认真,助推了村级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荣誉属于真正的付出者。胡仁静经过三年的驻村精准扶贫,该村临时党支部被咸阳市委授予2017年“先进临时党支部”;他本人在市县镇考核中也多次名列前茅,2017年,胡仁静被咸阳市委组织部授予“咸阳市十佳‘第一书记’”;并被中共彬县县委、彬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