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博士 叶 子

6月25日,一部以《花生漫画》(PEANUTS)和它的创作者,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M.Schulz)为主题的纪录片《你是谁?查理·布朗》在Apple TV上映。《花生漫画》是一部从1950年就开始创作并持续连载了五十年的漫画,讲述了发生在平凡人物身上的温暖而励志的故事,而这也是漫画家真实人生的写照。在谈到创作生涯时,舒尔茨如此自我剖白:“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我也想成为怀斯或毕加索……但可以画出色的漫画,写精彩的文字,就是我的天赋了。还能期望什么呢?”

查理经典语录(你是谁查理布朗)(1)

无名之辈我是谁

纪录片开头,漫画的主角人物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就面临一个古往今来一直困扰哲学家的问题:我是谁?而这,也同样困扰着身为观影者的我们。查理·布朗是谁?在漫画人物自己看来,他是理发师的儿子,暗恋红发女孩的男孩,史努比的朋友。对漫画家舒尔茨来说,这个平凡、善良,经常遭遇失败却不断努力生活的小男孩,是他自己人生的投影。而在其他人眼中,查理·布朗是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那许多个“不走运但可爱的失败者”。

当我们跟着漫画人物一起思考“我是谁”这一问题,眼前浮现出的却是生活中许多普通人的面孔。他们没有奇幻的历险和惊心动魄的遭遇;过日子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最后却又是麻烦的承受者,可即便如此也总能自我安慰,并对生活保持乐观。有时,人们也在查理·布朗身上发现自己的某个侧面:偶尔陷入平凡的幻想,然后再跳回依然平凡的人生。

我是谁?当这个问题不断被解构、被阐释,却可能依然离答案分毫未近。定义的作用是使被定义者区别于他者,而一个虽然拥有无数生活阅历,却并无光辉夺目的事迹的人生,这个属于他的人的定义,又如何区别于其他。或者换一个问题,何为失败的人生?是这个在自问“我是谁”,却找不到某种形容词来让自己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人吗?如果这种在自我定义上的失败是失败的一种,那么反过来,某个像查理·布朗这般,遭遇的麻烦都因承受着来自别人以及生活本身的麻烦的无名之辈,其实也就是生活中的盖世英雄。无论是抗疫中在自己岗位上各司其职的劳动者,还是近日在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守望相助的人民群众,大家都在平凡日子里解决着一个又一个生活的难题,而只有走过这样一段路,人才会知道自己是谁,明白自己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这平凡的世界,永远有力量让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并生发出永恒的恐惧。舒尔茨曾说:“只有成熟的心态才能面对这一问题。一旦放弃了过于自尊的心态,我们就能坦然面对生活的各种悲剧。”

自我定义不平凡

70年来,《花生漫画》已经成为爱好者生活的一部分,不追求乖张或讽刺,人们却能从中持续看到自己生活的再现。对舒尔茨来说,创作连环漫画的基础是记忆,而不是观察,他在《花生漫画》里倾注了一生的努力、灵感和回忆。

有些角色就来自舒尔茨生活里的各种人,比如主角查理·布朗,名字取自他在美术学院认识的一名同事;会用玩具钢琴弹奏贝多芬的史洛德,取名自高尔夫球场的一名球童;而鼎鼎大名的史努比,正是舒尔茨年少时养过的小狗。

漫画的场景也仿佛复刻自舒尔茨的真实生活。那些社区、街道、屋顶、草地、棒球场,没有一处不是日常可见的,且像极了他生活过的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有评论认为,舒尔茨笔下的世界看似平淡无奇,却“几乎代表了战后美国的那一代儿童聚集的所有地方”。舒尔茨作品的想象力,正是扎根于这种普遍性,因此具有持久的魅力。记忆、思考、记录,不追求标新立异和旷世奇才般的创意,任凭时间自然流淌,平凡也照样可以缔造伟大。漫画家舒尔茨曾说,他不喜欢四处旅行,也不奢望这辈子什么都去尝试,唯一喜欢的就是漫画。而创作漫画,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就像哲学家把思考当作生活方式那样。

和其他的伟大作家一样,舒尔茨珍视记忆,懂得如何去理解往事、解构回忆,而这种理解和结构又日复一日地凝结为一次次当下。谈到漫画创作,舒尔茨认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顶尖漫画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所谓的漫画天才,不过是在积累阅历中更懂得理解生活。

舒尔茨和他创作的角色们一样,都坦承自己是平凡的大多数。但正是这样一个自认普通的漫画家,在50年里,累计在全球2600种报纸上刊登了17897幅漫画,在75个国家拥有3.5亿位读者。这里面有一种包含着勇气的执着,一种超越才华的天赋。画了50年漫画,用舒尔茨的话来说,“可不是贝多芬写一个协奏曲可以比拟的”。无名之辈的自我定义,就是这么不平凡。

(作者系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叶子)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