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手机内存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许多人会把存储空间说成是内存,这就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困扰。

普通人犯这样的错误也就罢了,但一些专业的媒体甚至厂商也犯这样的错误,那就不能忍了,请看这张图。

128g内存的小屏手机(根本就没有128G这么大内存的手机)(1)

在某度上搜索“内存不足”的视频,结果关于手机的无一例外都在讲存储空间,你真正想找的内存问题根本就没人解答。

所以,有必要科普一下,什么是内存。

对于内存的定义,找计算机文献的话,比较晦涩难懂,所以我们直接看网上的百科。

首先我们看维基百科上关于“计算机存储器”的相关说明:“计算机存储器可分为内部存储器(又称内存或主存)和外部存储器,其中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储存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

再来看百度百科关于“内存”的定义:

128g内存的小屏手机(根本就没有128G这么大内存的手机)(2)

百度百科关于内存的定义

所以,“内存”就是CPU能够直接操作的存储器,处于CPU的势力范围,对CPU来说,它是“内部人士”,所以叫内存。相对应的,CPU不能直接操作的存储器,则是外存。“内”还是“外”,是相对于CPU来说的。很显然,你手机上用来存照片视频聊天记录的这些空间,并不是内存。

可能有人会说,手机是手机,电脑是电脑,你不能用电脑的术语来套到手机上。

其实,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路由器,电视盒子,智能家居,它们本质上都是计算机,只要是计算机,都遵循相同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128g内存的小屏手机(根本就没有128G这么大内存的手机)(3)

计算机存储架构

当一个进程启动之后,所需要的数据会从存储设备中提取到内存中,CPU直接跟内存来打交道,而不能越过内存直接到存储设备里操作。很多科普文都打过这样的图书馆比方:内存相当于是书桌,而存储设备相当于书架,你把书本放到书桌上,才可以直接读,而不能跑到书架上去读书,那不是你的势力范围。那为什么要设置“书桌”这种东西呢?那自然是为了效率,书放在书桌上,随手就能打开。

内存也是一样,内存与外存最大的区别,就是读写速度相差巨大。用作内存的存储设备,称为“随机存储器(RAM)”,它是断电后就失去数据的,读写速度非常快。而外部存储设备,通常都是“只读存储器(ROM)”,它的特点是断电后依然会保留数据,这种特性也决定了它的读写速度比较慢,CPU直接跟它打交道的话,会急死人的。无论是电脑上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还是软盘,光盘,磁带,U盘,或者是手机电视里面用来存东西的非易失性闪存(无论它是UFS还是EMMC),存储卡等,都是外部存储器。内存与外存缺一不可,因为操作系统文件是需要保存在外存中的。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运行内存”这个词,有人把手机的存储空间称为“内存”之后,又为了跟真正的内存作区分,就把真正的内存称为了“运行内存”,简称“运存”,把存储空间称为“存储内存”,这些名词怎么看怎么别扭。于是你经常会听到某手机运存12GB,内存128GB这样的说法,这纯属是脱裤子放屁。正如上文所说,那12GB是CPU的势力范围,就叫内存,不管它运不运行,都叫内存。而那128GB的闪存空间,就是上文所说的ROM,是外存,只能用来存储数据,而没有运不运行的说法。你可以把它称为“容量”,“存储空间”,“ROM”,甚至“硬盘”等等,就是不能称为“内存”。

那把存储空间称为内存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在功能机时代,手机的容量非常小,通常需要安装SD卡来扩展容量,那时候不少新商家就把SD卡称为“内存卡”,久而久之,大家都把存储卡称为“内存卡”了,到了智能机时代,“内存卡”逐渐取消,而内部存储空间也把这个称呼顺延了下来,被称为“内存”。有人说,称它为“内存”,是因为它处于机身内部,是相对于SD卡等外部存储而言的。那照此说法,电脑里的硬盘也是在机身内部的,硬盘是不是也可以称为“内存”?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一个错误的称呼并不能因为说的人多了就变成正确的,正如“空穴来风”这个词很多人都用错了,并不能改变它的原义。

但商家可就高兴了,你越是弄不清楚,他们越能混水摸鱼。甚至某些流氓软件频频恐吓你“内存不足”,赶紧安装他们的“内存清理”功能,结果你清来清去原来是在删你的文件。

更有甚者,有人提供“增加内存”服务,你高兴坏了以为可以流畅玩游戏了,结果他给你换的是闪存,对玩游戏毫无影响。

从今天起,别再把容量称为内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