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56期 文/无常奉天玉)

关于吕布的英勇事迹(吕布不但骁勇善战)(1)

吕布,字奉先,是并州人士,年少时便以骁勇闻名于当地,得到了刺史丁原的赏识;成年之后,更是“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董卓对他,“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后来,他拥兵自立,成为了一方诸侯,不但偷袭过曹操的地盘,还让刘备吃过大亏。然而如今提起他,大多数人都只承认他的勇武,不承认他的统兵能力,毕竟他打过太多的败仗:随董卓时,两度败于孙坚之手;驻长安时,被李傕、郭汜所破;到乘县时,遭乡勇李进驱逐,等等。因此很多人认为,吕布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个有勇无谋的庸才。

关于吕布的英勇事迹(吕布不但骁勇善战)(2)

吕布拿下徐州之后,本已答应与袁术联姻,与其结为盟友,却在陈珪父子的劝说下,背叛袁术,并接受了曹操的授命诏书,引起了袁术的不满。因此袁术联合了韩暹、杨奉等人,并派出自己手下的大将张勋,率几万兵马前来攻打吕布,而此时吕布只有三千兵马。在吕布慌乱无措的时候,陈珪提示道,这些人马并非一心,于是吕布灵机一动,亲自给韩暹和杨奉去了一封信。

关于吕布的英勇事迹(吕布不但骁勇善战)(3)

《九州春秋·布与暹奉书》记载:“二将军拔大驾 来东,有元功于国,当书勋竹帛,万世不朽。今袁术 造逆,当共诛讨,奈何与贼臣还共伐布?布有杀董卓 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意思是说,你们二人曾接驾天子,是大功臣,一定能够流芳千古,而我吕布曾击杀过董卓,也是功臣。你们怎么能攻打我呢?应该与我一起讨伐叛贼袁术,继续建功啊,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哦。韩暹和杨奉接到信之后,果然被说服,并在吕布与张勋交战时反水,助吕布取得了胜利。

二、嘲讽袁术

关于吕布的英勇事迹(吕布不但骁勇善战)(4)

在取得胜利之后,吕布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与韩、杨二人水陆并进,主动攻打袁术,并在取得胜利之后,给袁术去了一封信,进行嘲讽,信中写道:“你常倚仗兵多将广而肆意妄为,如今却龟缩到了寿春,你的猛士怎么没人为你出头呢?我虽然并不勇武,如今却能够在你的地盘上肆意驰骋,咱们离得并不远,你该好好向我学学了。”此战中吕布取得了大胜,又这番嘲讽一番之后,把袁术气的暴跳如雷,亲率大军前来,打算迎战吕布,没想到他到的时候,吕布已经渡过淮水,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在这封信中,他称袁术“鼠窜寿春”,自己“虎步淮南”,这鲜明的对比,不但气坏了袁术,还体现了他的口才,如果袁术心理素质不好,必定给被他生生气死。

三、忽悠城池

关于吕布的英勇事迹(吕布不但骁勇善战)(5)

吕布在徐州的时候,琅邪相萧建单独治理莒地,不与吕布往来,让吕布非常闹心。不过吕布并没有强攻,而是写信劝说,他在信中写道:“我原本是并州五原人,在国家的西北角,如此来到东南地区,并不是为了占领城盘,拥兵自立的,而是想要迎奉天子,光复汉室。自己治下的下邳,和萧建治下的莒地相距不远,本就应该相互往来。”除此之外,他还质问萧建是否想拥兵自立,割据为王,并以古人乐毅和田单攻守莒县的典故,对萧建进行了威胁。最后又非常宽容的加了一句,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和你谋士商议一下。

关于吕布的英勇事迹(吕布不但骁勇善战)(6)

这封信中,吕布先是站在了正义的一方,表明了自己没有野心,之后又恩威并施,完全是忽悠人的典范。萧建看完信之后,果然被说服了,立马派人给吕布送了五匹良马。只不过吕布还没彻底过城池忽悠到手,莒地就被臧霸拿下了。

四、差点说服曹操

关于吕布的英勇事迹(吕布不但骁勇善战)(7)

吕布被曹操擒住之后,并没有放弃挣扎,而是再次发挥了自己的口才,《三国志·吕布传》记载,他对曹操说道:“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曹操听完,面有疑色,似乎被他打动。而《三国志》注引《英雄记》中则提到,吕布向曹操表明忠心之后,曹操“意欲活之,命使宽缚”,意思是说,曹操完全被打动了。只不过被吕布夺过地盘的刘备,当时正是曹操身边的红人,他提醒曹操,想一下丁原和董卓的结局,用一句话葬送了吕布的性命。如果没有刘备在场,或许吕布真得能够,凭借自己的口才翻身吧?

关于吕布的英勇事迹(吕布不但骁勇善战)(8)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吕布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庸才,他非常有头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才能达成目的,否则的话,他绝对无法凭三言两言,策反袁术的盟友,不可能凭借区区数言,差点忽悠到一座城池,更不可能说动曹操,差点得以活命,毕竟口才也是需要智商支持的。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