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的摇摇椅(居家期间我爱上一把椅子)(1)

六月初,瑞士老牌家具制造商Vitra宣布将推出法国设计大师让·普鲁维的经典作品——Fauteuil Kangourou休闲椅8的复刻版,全球限量150把。根据Vitra日文官网给出的价格换算,每一把Fauteuil Kangourou的售价为27000多人民币。在开放销售的当天,这150把椅子就被抢购一空。

了解建筑和设计史的人都不会对让·普鲁维的名字陌生,他的创新性、先锋性和严谨的工程师精神使得人们在聊起二十世纪的大师时,无法忽略其存在。

男朋友的摇摇椅(居家期间我爱上一把椅子)(2)

让·普鲁维经典的标准椅

当然,你可以认为「我不必了解普鲁维或Vitra,并不影响我欣赏这件作品或者为它掏腰包」;或者你可能会质疑「什么经典复刻和限量销售,是不是骗我交智商税的噱头」;又或者,你会犹豫不决「看着挺漂亮,可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呢,毕竟淘宝上的仿品看着也差不多」……总之,真金白银的消费之前,没有人不想“把钱花个明白”。

还有一些人经过了漫长的居家办公生活,才发现方寸之地中的零零总总原来都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指数。尤其是久坐起身后腰背的酸痛麻木,它仿佛在说:听,丧钟在为健康而鸣。那一瞬间,相信最神经大条的人也禁不住要方寸大乱。于是,一把舒适、美观、贴着「符合人体工程学」标签的坐具就这么被列入了消费计划。

话说回来,无论你掏腰包是为了审美、品味还是健康、舒适,这一期的「我不理解」,就是为了帮你把钱花个明白。

为此,我们邀请了设计师品牌URBANCRAFT的创始人、家具设计师李希米,有多年家具行业从业经验的品牌策略负责人Linkai,以及有“地下复古王国”之称的上海家居家具买手店Redzipi的主理人深岚,来分享他们对那些无数次在你脑海里浮现的问题的看法,比如:买家具,奢侈品牌=设计感保障吗?人体工程学是不是智商税?所谓经典和限量,只是噱头吗?为“不舒适”的高级感买单我是不是傻?等等。

消费经典,

我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宜家最贵价的扶手椅被冠以“斯德哥尔摩”这种自带高级感的名称,售价为1299元;看上去更豪华舒适的沙发椅价格则从1799-2499元不等。

相形之下,Vitra这款折合人民币27115元的大师椅对国内最大基数的消费者来说,已经不算便宜了。但对设计师,以及一部分选家具时除了有功能诉求还追求个人审美和品味体现的消费者而言,Fauteuil Kangourou的价格不仅可以说在合理的接受范围内,甚至“还算亲民”同样是顶级的欧洲家具生产商,丹麦传奇品牌Fritz Hansen复刻大师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的蛋椅(Egg chair),标价5130美元;意大利品牌Cassina近两年复刻了现代主义大师 Pierre Jeanneret的昌迪加尔椅,大火之下,某宝仿品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但正品定价仍在2300美元左右,而且这些产品是大量供应。Vitra这款椅子出自普鲁维之手,并且限量生产,本身就为产品附加了一点收藏价值,如此算下来,好像还真的有被说服。但这是不是也相当于在说,我为椅子花的钱,一部分也花在大师和品牌的名号上,椅子本身的功能性在这种模式的消费行为中,反而变得没那么重要?

TOPYS:以 Vitra这次的动作为例,所谓经典复刻的椅子,多大程度上是品牌或大师加持而产生的溢价?多大程度上是工艺或功能本身的价值?

李希米:首先我认为Vitra这款定价是相对合理的,因为一款椅子如果限量生产,从打版到材料的匹配,成本都会高一些,还要付给设计师版权费,这次的Fauteuil Kangourou是生产150把,价格才会定在这个区间,如果是10把、20把,肯定还要增价。你也看到,150把很快就卖完了,就说明价格没有高到离谱。Vitra作为一个有很强设计师基因的品牌,它的经典产品有相当多是会被各国博物馆或者艺术家来收藏的,的确有它在设计界的象征意义。加之Vitra的设计师本来就是优中选优,普鲁维对于Vitra来讲毫无疑问是最有销量和品质保障的一位。这次这个作品差不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创作,当时可能受限于各种原因没有投产,我猜测是当时普鲁维本人提供了一批手稿,而其中有更适合大批量生产的,比如他本人最具代表性的标准椅。相比之下,这一把在设计上的创新性没有那么突出,但你放在今天看,它依然是美观舒适和具备可收藏性的。

深岚:我个人觉得vitra 复刻让·普鲁维的经典作品Fauteuil Kangourou ,是很正常的品牌动作,你总是会有一种热情,再现经典,让当下的人们也能容易地拥有,是品牌和大师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溢价,工艺或者功能本身是最基本的产品属性。

Linkai:对,其实品牌、设计、大师这三个东西它是融在一起,没有办法被单独区分开来去看的事情。Vitra可以做经典复刻首先是因为它在自己的产品体系里积累了大量的大师版权。除此之外,它也在做设计教育,比如它们自己有一个收藏了400多件作品的博物馆,相当于是记录了欧洲家具设计发展史的,还有拍摄纪录片《Chair Times》,包括复刻经典也不是第一次,所有这些有商业目的和非商业目的的动作,让它这个品牌自身已经成为经典设计的文化传承载体了。从这个角度讲,你消费经典的同时,也在消费经典承载的精神上面的附加值。

李希米:是的,设计是物质性的,但也是精神性的。单纯用功能来衡量坐具的价值也不是太合适,所谓功能性,一张椅子可以坐就是具备功能性了,根据不同场景功能性也有不同要求,比如飞机上的椅子肯定是有功能性的,但它有时候并不一定舒适,因为它的功能性首先要考虑安全性。我倒是还可以提供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品牌其实也在筛选用户,通过对消费能力、对设计认知的考察等等。这两点要分开,买Fendi、阿玛尼的人和Vitra、Zanotta、Magis这些品牌的人群可能有重合,但肯定不完全是同一群人。其实设计感跟奢侈品牌或者昂贵的价格,有一定的矛盾点。奢侈品很多时候其实是设计感没有那么强的,你承认吗?它要让大多数人觉得这个东西好看,你才会去消费,所以它在设计上的追求就没有那么极致和纯粹。所以对品牌来说,家具市场是很细分的,设计师品牌也不会害怕因为高价或者造型前卫流失掉占多数的消费者,它的一切展示、展现都是为了向那少数认同它理念的人去传递设计的价值。

Linkai:另外一点可能是你在消费之前不太有体会的,就是品牌后面的整个商业体系的价值。以宜家作为对比,它所有的设计都是为它的商业逻辑来服务的,比如要节省物流和运输的成本,它必须要有平板的包装,和适应自主组装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它的销售方式也是仓售一体的直营模式,没有过多的中间成本。但像Vitra也好,其他的设计品牌也好,它其实整个经销体系是另一套很完整的系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都有经验丰富的经销商可以确保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购买体验,和专业的搭配建议。当然,还有品牌自身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了产品的工艺水准。所以我会觉得这种品牌它本身的工艺价值和商业体系的价值,都是为产品和品牌的价值感提供了相当的支撑。

六月初,瑞士老牌家具制造商Vitra宣布将推出法国设计大师让·普鲁维的经典作品——Fauteuil Kangourou休闲椅的复刻版,全球限量150把。根据Vitra日文官网给出的价格换算,每一把Fauteuil Kangourou的售价为27000多人民

当然,你可以认为「我不必了解普鲁维或Vitra,并不影响我欣赏这件作品或者为它掏腰包」;或者你可能会质疑「什么经典复刻和限量销售,是不是骗我交智商税的噱头」;又或者,你会犹豫不决「看着挺漂亮,可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呢,毕竟淘宝上的仿品看着也差不多」……总之,真金白银的消费之前,没有人不想“把钱花个明白”。

还有一些人经过了漫长的居家办公生活,才发现方寸之地中的零零总总原来都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指数。尤其是久坐起身后腰背的酸痛麻木,它仿佛在说:听,丧钟在为健康而鸣。那一瞬间,相信最神经大条的人也禁不住要方寸大乱。于是,一把舒适、美观、贴着「符合人体工程学」标签的坐具就这么被列入了消费计划。

话说回来,无论你掏腰包是为了审美、品味还是健康、舒适,这一期的「我不理解」,就是为了帮你把钱花个明白。

为此,我们邀请了设计师品牌URBANCRAFT的创始人、家具设计师李希米,有多年家具行业从业经验的品牌策略负责人Linkai,以及有“地下复古王国”之称的上海家居家具买手店Redzipi的主理人深岚,来分享他们对那些无数次在你脑海里浮现的问题的看法,比如:买家具,奢侈品牌=设计感保障吗?人体工程学是不是智商税?所谓经典和限量,只是噱头吗?为“不舒适”的高级感买单我是不是傻?等等。

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并不能一步到位地解决我们心中许多疑惑,反而有种类似两个不同频的电台偶然串线到一起的感觉,要努力地抓住和理解对方,同时也要努力厘清自己多头绪的思路。但这种不适和陌生感不正是不同观念框架相互碰撞和交流时候的火花和意义所在吗?打破原有的认知边界,在「我不理解」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世界的更多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