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可谓马不停蹄,上海、浙江、江苏,“走亲戚”的脚步遍布长三角。

云贵高原到长三角(从江南省到)(1)

10月22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图片来源网络。

积极,一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属于安徽的个性标签。还记得上星期,记者曾赴南京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这次大会唯一一场长三角主题的论坛上,安徽省经信厅厅长牛弩韬亲自到会:“我们安徽省的副省长也会过来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光我们厅里就来了十几个处长,大家很积极。”

正如牛弩韬所说,对于安徽来说,长三角一体化是个大机遇,“我们特别重视这样的机会。”

安徽本就属于“长三角”?

过去,安徽在“长三角”各类会议中的身份一直是不尴不尬的“观察员”,无论是2008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中,长三角的范围一直被明确为江浙沪,安徽不在其列。

“在最新的长三角规划纲要中,安徽全域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安徽人几十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牛弩韬说。

有意思的是,一位安徽学者告诉记者,其实在历史上,安徽本身是长三角一部分。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明朝时设的“南直隶”,大致范围便相当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那时,南直隶一年的赋税占了明朝总赋税的三分之一,全国每年参加科考的人才,有一半都是来自此地。

云贵高原到长三角(从江南省到)(2)

清朝时南直隶改称江南省。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防止江南省过于强大,顺治皇帝决定将其一分为二,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和“江南左布政使司”。到了康熙时期,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把“江南右布政使司”改名为“江苏布政使司”,设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把“江南左布政使司”改名为“安徽布政使司”,设安徽省。至此,本是一体的两兄弟被分开了。

“解放以后,安徽的定位是农业大省,被作为中部地区来看待,两淮的煤、马鞍山的钢源源不断地运往长三角成为工业原材料,安徽工业经济的发展一度落于人后。所以安徽人知道,这一次一定要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牛弩韬说。

“走亲戚” 安徽左右逢源

为啥要重新把这些旧时的亲戚走起来?从一组数据中或许可以寻到线索。

每个月,安徽省发改委都会公布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沪苏浙来皖投资。2018年,江苏、浙江、上海来皖投资资金分别排第一、第二和第五。今年前8个月,沪苏浙来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224个,实际到位资金3992.2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安徽全省比重的50.1%,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从数据中就会发现,江浙沪确实有实力也“够意思”。仅以安徽第二大经济体芜湖为例,今年初,芜湖成立了首个省级商会芜湖浙江商会,商会会长陈定仁告诉记者,在芜湖外来经商群体中浙江人占比达五分之一之多,当前在芜湖市注册的浙江民营企业已达几千家,实际投资资本超过500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汽摩配制造、机械包装、金融投资等。不仅如此,不久前,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等长三角最重磅的会议也都接连安排在芜湖召开,让安徽一次又一次成为政府官员、企业客商以及各级媒体关注的焦点。

云贵高原到长三角(从江南省到)(3)

芜湖城区。图片来源网络

曾指出,安徽是“左右逢源”,长三角有你们,中部崛起有你们,长江经济带有你们,“一带一路”也有你们。

照着这条路子,这些年,安徽弯道超车式的发展确实可圈可点,刚刚公布的前三季度成绩单中,安徽GDP以7.8%增速位列长三角首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也快于江浙沪。

这些数字背后有许多是“眼睛向东看”的成果。这些年,安徽借鉴上海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经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沪皖两地正在深化“两心共创”。这次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到上海正是考察了张江科学城以及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情况。这些年,安徽还学习了浙江的“机器换人”,吸纳了浙商资本,更以地利之便对接江苏发达的制造业,一个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次第兴起……

这次的长三角走亲还将产生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