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朝三暮四”,说的是春秋时期,宋国有位养猕猴的老人养了一些猴子。

由于家里食物缺乏,他就对猴子们说:“我给你们的橡子,早上3颗,晚上4颗,这样够吗?”众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于是老人又说:“那就给你们早上4颗,晚上3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了,因为“早上4颗”比“早上3颗”要多啦!。

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虽然橡子的总数7没有变化,但是因为顺序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成语中有一个天平(成语朝三暮四中的数学)(1)

后人便用“朝三暮四”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明辨事理。

再后来,又有人用“朝三暮四”来形容一些人做事情反复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