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上9点,冷轧部收到一位下游客户发来的视频,还有这样一段文字:你们提供的0.11mm冷轧钢卷质量真不错,生产的电缆镀铬基板首次亮相韩国市场就已售罄。我明天就把最新的订单发过去。这是集团冷轧产品第一次进入韩国市场,负责研发生产0.11mm冷轧钢卷的就是燕照顺和他的团队。

冷轧工艺技术工程师 泰山钢铁集团冷轧部工艺技术员燕照顺(1)

走进冷轧部950轧制车间,银光闪闪的冷轧钢带正在轧机上飞驰,在不远处的暂存区,一卷卷成品整齐码放,等待着装车发货。“从去年10月份开始研发生产0.14mm以下的薄规格产品,我们一直在突破。现在产品的质量很稳定,接到的订单量也越来越多。”燕照顺指着眼前的产品自豪地说。生产极薄冷轧钢带,最大的挑战就是精度。钢带越薄,板型控制的难度也会成几何倍数增加。现在要生产的钢带太薄,已经超出了轧机自动调控的范围,加之生产过程中轧制力大、张力波动大,板型很难控制,极易发生跑偏、断带的问题。如何确保轧制过程中钢带精度达标并且稳定可控,是燕照顺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冷轧工艺技术工程师 泰山钢铁集团冷轧部工艺技术员燕照顺(2)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作为极薄冷轧钢带的全流程研发、生产负责人的燕照顺晚上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技术资料,白天带领团队在主控室、操作台、液压站之间转个不停,一遍遍调试设备,第一时间掌握试生产的数据资料。那段时间,顾不上吃饭成了常事。最终,酸洗、退火、轧制、平整、精整各个主流程的上千个小工序、质量控制点牢牢地印在了他的心里。有一次,冷轧机在轧制钢带时,操作人员用传统的“棒击法”来感受钢带两侧的轧制状态时,钢带却突然发生断裂。守在现场的燕照顺马上来到操作台,仔细检查钢带的状态,发现是因为钢带太薄,受不得太大的外力撞击。凭借十几年的轧钢经验,他果断要求操作员采用“光照法”代替“棒击法”。在后续的生产中,这样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

冷轧工艺技术工程师 泰山钢铁集团冷轧部工艺技术员燕照顺(3)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燕照顺带领团队先后对乳化液浓度、测厚仪精度、退火温度、平整力控制等19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板材厚度也由去年的0.14mm降低至0.1mm,大幅度超过0.25mm的机组设计能力极限,与此同时,单班次产量提高10%,为冷轧部下一步扩大极薄规格产品产量打下了坚实基础。“产品规格越薄,它的附加值越高,生产要求也越严格。我们的薄规格产品第一次走进韩国市场就受到好评,这是对我们极大的认可。”燕照顺说:“我在冷轧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能够看着‘泰钢冷轧’招牌越来响亮,我感到很荣幸。接下来,我还将继续努力,朝着研发‘超薄、高端’冷轧产品的目标不断前进。”

冷轧工艺技术工程师 泰山钢铁集团冷轧部工艺技术员燕照顺(4)

劳模档案

燕照顺,男,中共党员,现任泰山钢铁集团冷轧部工艺技术员,先后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技术创新能手、济南市工匠等荣誉,多次荣获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奖。

新黄河记者:刘冰玉

编辑:韩璐莹

,